返回 886【明史出版】   朕[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86【明史出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慈炤已经娶妻了,是个书商的女儿,夫妻俩还算比较恩爱。



至于他的两个哥哥,朱慈烺在陕西做淳华知县,朱慈炯在贵州做都匀府经历。



而姐姐朱媺娖,由于特殊原因至今未婚。她拜师亲戚朱耷,学了一手好画艺,目前专门给作插画。当然比不得名家,因此收费比较低,但养活自己基本没问题。



“姐姐呢?”朱慈炤问。



“书房……”妻子说着突然冲出去,却是儿子撒尿和泥巴,搓成泥球往墙上砸,把雪白的院墙砸得煞是好看。



“哇呜呜呜呜~~~~”



院里传来孩子的哭声,朱慈炤又好气又好笑。



“咚咚咚!”



“姐,是我。”



“进来吧。”



朱媺娖正在画菩萨像,雇主是个小康家庭的老太太。这种生意赚得不多,刨开画纸和颜料成本,利润也就一两斤鸡蛋钱。



朱媺娖放下画笔,抬头说:“今日回家很早啊,不留在翰林院看书?”



“我这些天,把爹的实录看完了。”朱慈炤说道。



朱媺娖一愣,沉默不语。



朱慈炤感慨:“爹也不容易啊,天下战乱,民不聊生,并不都是爹的责任。”



朱媺娖问道:“翰林院编书,没把爹编成恶人吧?”



“有好有坏吧,”朱慈炤解释道,“听说《崇祯实录》,前后修改了十多遍,陛下说要编得中肯属实。书中的爹爹克勤克俭,也算好皇帝,就是刚愎自用、识人不明。”



朱媺娖叹息:“唉,刚愎自用,识人不明,哪里算是好皇帝?不说这些了,三弟今日有家信送来,他已调任去贵阳做事,还给了新的寄信地址。”



“三哥升官了?”朱慈炤喜道。



“算,也不算,品级没升,但受重用了。提拔他的上官,是大哥老师的侄子……在北京时的老师。”朱媺娖说。



朱慈炤瞬间无话可说,他们兄妹几个,虽然已经亡国,但很多时候又在享受朱家的福荫。



枯坐好半天,朱慈炤才说道:“就是苦了姐姐。”



“一个人也挺好,我已经习惯了。”朱媺娖展露笑容。



朱慈炤连忙转移话题:“南京来了许多番人,有几个法兰西和波斯的,被允许到翰林院观访。这些番人,都不做正经学问,每日只是讨教画技。看样子,他们的皇帝也是昏君,不问苍生只问书画,跟那宋徽宗一般模样。”



朱媺娖说:“师父常言,西洋画法亦有可取之处,万万不可小觑。”



朱媺娖的师父是朱耷,严格按照辈分来算,朱耷属于朱媺娖的曾叔祖。



朱耷奉皇命跟传教士画家交流,融合东西方画法,已经有了些成果。他跟自己历史上的画风不同,跟郎世宁的画风也不同,吸收欧洲油画的某些技法,酷爱创作浓墨重彩又粗犷豪放的大写意。



去年,朱耷进献了一副《万里山河图》,如今就挂在皇帝的乾清宫里。



而同样接受皇命,搞中西结合的传教士画师李致诚,则神奇的无限趋近于郎世宁,细腻、庄重、典雅、贵气,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



姐弟俩闲聊一阵,朱慈炤的妻子喊吃饭了。



家里也雇了两个佣人,一个烧饭婆子,一个洒扫侍女。



用过晚餐,各自回房。



朱媺娖继续画菩萨,朱慈炤则是去写。



这位老兄看了太多杂书,不愿再搞文艺评论,打算自己创作一部巨著。如此念头,诞生于今年初春,有人在报纸上连载《风月宝鉴》,这激得朱慈炤有了比较之心。



《风月宝鉴》一经连载,不说南京纸贵,可也说争相传诵。



主人公叫什么贾宝玉,含着一块宝玉而生,写的也是旧朝南京事。



大家都在猜测作者是谁,但报纸连载时只落款“无名氏”。这就更加激起读者的好奇心,猜测是否前朝某位爵爷的后人,也有说是前朝的某位宗亲。



朱慈炤正在房里奋笔疾书,突然朱媺娖敲门道:“四弟,过两日便是端午,到时要进宫拜节,你莫要又出去厮混,去年你就给忘了。”



“晓得了。”朱慈炤回道。



(今天一更。)



7017k



886【明史出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