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周天子[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姬定呵呵道:“父王的培养就是哆嗦那几下吧。”



哆嗦那几下?姬扁想了想,突然反应过来,脸上挂不住了,指着姬定,训斥道:“你这混小子,真是越说越离谱了,你现在可已为人父。”



姬定讪讪一笑,心虚地捂住儿子的耳朵。



姬扁无奈地摇摇头,又道:“那你的身份岂不是永远都无法公开了。”



姬定微微耸肩道:“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哪能瞒得住,但是没有关系,只要舆论都控制在我们手中,只要民心都向着我,我是什么身份并不重要。”



其实知道他身份的人也不少,小莺、法克、坤才、姬舒,还有一些为他们办事的人,也是知道一些的。



就连子让心里都有些猜疑。



这迟早会暴露的,不过姬定早就想好应对之策,对此他并不担忧。



姬扁稍稍点头,又道:“那你如何将宰相之位传给儿子?”



姬定想了想,道:“目前儿臣还未想好,可能不会直接传给儿子,那样做的话,可就太明显了,我打算先传给别人,然后再传给自己儿子。”



姬扁立刻道:“你这么做才太危险了,这权力岂能轻易让给别人。”



姬定笑道:“父王,没有能力的人,若强行控制权力,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事,就比如说......。”



“比如说谁?”姬扁问道。



姬定讪讪笑道:“比如说那熊槐,如日中天的楚国,就活活败在他手里。故此这还得看我们的后代是否争气,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其实没有也没有关系,我们家族还是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把持着国家最高权柄,也不需要非得坐在那个位子上。”



说到这里,他有摆摆手,“父王,这后人的事,还是交给后人去做吧,咱们能考虑的只能是眼前。”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千秋万世不可能的,越是什么都考虑好,就越会出问题,他只能尽量安排好下一代,而且也是要凭自己努力自己去争取,再往下,他也就不多想。



姬扁叹了口气道:“余也老了,想操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况且,吾儿可比余要聪明得多,你自己想好就行。”



在得到姬定的明确答复之后,姬扁便在权利法案和任命状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新会将正式归大周,而姬定也正式成为大周第一任宰相。



定都于洛邑,同时陪都定于金陵。



姬定立刻将这权利法案,交予工匠,命他们刻于那九鼎之上,故而又名《九鼎法》。



这份法案将彻底限制了天子的权力。



而宰相将集大权于一身。



姬定也并没有搞什么议会来限制自己的权力。



关于制度方面,他认为这世上就不存在完美的制度,也没有对与错的制度,关键还是在于执行人的能力。



他觉得目前权力控制在自己手里,是有利于国家的。



他还寻思着等到自己老了之后,如果自己的儿子实在不争气,或者没这天赋,那就再弄一个规定去限制下一任。



至于如何选出接班人,他并没有定下来,而是征集大家的想法。



其实就是拖。



要说玩制度,当今世上就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自己不定,就证明暂时不想订。



不过他随后又颁布《民法》,这民法上面,就规定在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



之前他只是喊口号,没有具体解释,到底这人人平等,是怎么个平等法,钱袋也得平等吗?土地也得平等吗?智商也得平等吗?



最终解释,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另外,关于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全部都采用郑国的那一套,且全国统一执行。



这只是对内的解释。



对外,他喊出“结束战乱,还天下人太平”的口号。



打仗得有目的。



为何而战?



任何一个统帅,如果你不能解释清楚这一点,那你就无法打赢这场战争的。



姬定将对外战争解释为“还天下人太平”。



这句口号,对各国百姓都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打了这么多年,百姓都不想再打了。



大家都盼着太平。



但是这对于天下诸侯而言,这个解释可就耐人寻味。



你用战争去追求天下太平。



那你不就是要统一我们吗?



我们都被消灭,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其实新会回归周朝,也是令诸侯国始料未及,最初他们也都判断姬定将会取代天子。



虽然他们也反对,但这个结果是他们可以接受的,他们祖上可都是周臣出来的,你姬定取代天子,改朝换代,那么从法理上来说,我们跟你也没有任何关系,大不了我们也自称天子。



废掉也好,大家就都平等了。



但回归大周,这令他们就难以接受。



因为从法理上来说,他们可都是大周的臣子。



如今的大周突然具有强大的实力,那今后怎么跟大周打交道。



这岂不是乱了套。



秦国、赵国马上就给出反应,秦君与赵侯立刻相互称王,同时他们又与齐国、魏国相互称王。



这要是还不称王,那可就真成臣了。



我们与周王平起平坐。



但是燕国和宋国并没有出声,一直苟着的燕国,还想继续苟着,且看看再说,这局势有些可怕。



而宋国是因为太忌惮新会,戴偃不敢称王,他还派人来朝见天子,但他也没有明确表示,宋国并入大周,他是给出一个很暧昧态度。



魏国和赵国还想狠狠恶心姬定一番,腆着脸表示自己将继续维持与大周的同盟关系。



同盟关系,就是平等关系。



国与国才是同盟关系。



姬定马上就否定这一点,跟我玩这一套,当我傻啊!



表示他们的同盟是以前的新会,而不是大周。



同时他代表大周宣布将不承认秦王、魏王、齐王、赵王,并且勒令他们立刻撤销王号。



四王立刻宣布不承认周天子。



双方态度都非常明确。



一边是,哥就是要统一你们。



而另一边是,你丫休想。



这已经成为一个零和游戏。



反世袭,反权贵,人人平等,统一。



大周的这些诉求,是所有诸侯都无法接受的。



不管怎么说,此举也将结束合纵连横时代,这主旋律将进入统一的节奏。



不过目前大家也只是打打嘴炮。



因为之前的大战,令各国都损耗太多,再打下去可就是竭泽而渔。



不过他们四王联合,倒也不虚大周。



而姬定敢于勒令他们撤销王号,那自然就已经做好与他们对抗的准备。



这都是因为之前楚国内部并没有打什么大战,只是发生动乱,最终新会是兵不血刃就拿下楚国,又隔岸观火半天才出兵,楚地早就在恢复中。



只要挨过今年,这大周实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不但如此,如今新会回归周朝,又赢得不少名士的认同。



如孟子等大名士,都开始自诩周民。



但却执行新会律法,如在洛邑,姬定依旧是收回了洛邑贵族世袭的财富。



只要是当初赐封的,就全部收回来,不管你是谁。



但是你自己做买卖赚得,那就还是你的。



然而,现在洛邑完全就是一个商人国家,大部分商人的财富全都在作坊里面,以前的赐封那都是土地,这土地你拿去就拿去吧,洛邑商人非常能够接受。



这又赢得民心。



已经有魏国百姓开始往洛邑跑,且大量出身寒微的人才纷纷来到洛邑投奔周朝。



当然,也有许多贵族都往魏国跑。



这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大周而言。



贵族去到魏国,肯定是要谋求土地,贵族越多,百姓的土地越少。



宰相府。



二十余人坐在堂内。



这回坐在里面的,可就不是什么鸡鸣狗盗之辈,而是当世英才。



孟子、白圭、昭阳、子让,等等......!



他们也是姬定组建的一帮内阁成员。



随着战争的结束,姬定将鲁伯友安排到工部当部长,而白圭将出任户部部长,昭阳成为兵部部长,子让出任教育部部长,没有什么礼部,礼仪方面的问题,也是直接归于教育部。



刑部部长由殷顺且,因为最早司狱司就在卫国,他是很有经验的,吏部则是由司马昭鱼担任,但是吏部权力没有那么大,因为这个班子,是姬定直接任命,跟吏部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底层官员,是通过各部门的考核,吏部更多是人事统筹,以及传达姬定的人事命令。



杜远则是担任宣传组组长。



其实这才是大周最犀利的部门,他们已经悄无声息地为大周打响第一战,故此姬定才故意压低一个级别,不算是部,而是算成组,以此来迷惑敌人。



孟子则是出任首席大法官。



这是孟子自荐得来的,孟子做梦都渴望在大周为官。



姬定来到大堂,先是抬手示意大家无须多礼,坐下之后,他道:“关于齐、魏、赵、秦的态度,各位也应该知晓了。



他们是不会妥协的,而我们也不应该再将战乱再留给下一代,我们必须要还天下人一个天平,这是我们的使命。



目前交涉是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故此我打算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白圭担忧道:“但是目前国内百废待兴,若是立刻发动战争,就怕......!”



姬定道:“但这并非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也正是担心你们心中有着太多的担忧,我希望你们都能够明白,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以及各位能够与我一道,下定决心去解决这个问题,时刻做好战争的准备。”



包括孟子在内,都点头表示支持。



因为这是正义的。



昭阳突然道:“既然要开战,那么定都于洛邑,是不是有些危险,毕竟洛邑就在前线。”



这洛邑就在最最最前线,大半内阁加上天子全都在这里,这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就是全军覆没啊!



姬定笑道:“很快就不危险了。”



话音未落,只见一人匆匆进来,在杜远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杜远点点头,待那人出去之后,他便向姬定道:“宰相,方才前线传来消息,韩国故地孟津、新郑、野王发生大动乱。”



姬定看向昭阳,道:“但是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快。”



杜远睁大眼睛问道:“是吗?”



姬定咳得一声:“低调!”



昭阳突然发现自己这个兵部部长,好像...好像没啥用处啊!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