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   大明第一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是这一番堪比隆中对的问答,奠定了大明朝的根基,也把李善长退到了第一功臣的宝座上。



张希孟跟朱元璋谈得更多,包括进军方略,包括兵卒训练,包括钱粮土地……总之老朱获益匪浅。



他们谈着,竟然都忘了午饭,一直到黄昏时分,马氏举着蜡烛过来,两个人才停了下来,老朱的脸上,尽是红光。



“妹子,现在咱的心敞亮了,清楚了,该准备南下了。”



朱元璋说到做到,他很快就下令整顿兵马。



眼下老朱有多少部下呢?



先简单计算,从濠州带来的,差不多三千人,从元兵俘虏中吸收了三千人,老朱回乡,招募的乡亲,陆续有七百多人,不到八百。



再加上近日投靠过来的两三千人,老朱的兵力差不多一万人。



这一万人自然也是参差不齐的。



首先最能打的自然是经历过濠州保卫战的。



最忠心的却是徐达、花云这些正儿八经的老乡。



朱元璋经过挑选,先找出了三千精锐。



这三千人悉数配备战马,铠甲,鼓励他们练习弓马骑射。



在整个红巾军当中,有本事弄出铁骑的,也是凤毛麟角。



老朱靠着抢夺战利品,打劫彻里不花。



竟然奇迹般弄出了这么一支队伍。



毫无疑问,一旦三千铁骑正式成军,对周围的任何势力,都是碾压的优势。



只不过壮汉吃得多。



骑兵虽然好,一匹战马消耗的粮食,顶得上十个八个普通士兵……原本抢到临淮的粮食,已经下去了大半,现在就靠着和怀远方向做生意,才勉强维持。



粮食的压力,也是老朱决定南下的关键因素。



他拖不起。



“这一次我亲自领兵,在前面探路,临淮的事情,就有张先生总揽大局,有什么大事,都由他来决断,不必问咱。”



老朱给了张希孟大权,放在以往,张希孟或许会坚决推辞,可是自从谈过之后,同心同德,自然没法耍滑。



张希孟欣然答应。



“主公,你准备带多少兵马?三千骑兵都带去?”



朱元璋大笑,“用不着,有三十个人就够了。”



“三十?太少了,怎么也要三百人啊!”张希孟认真道:“主公,你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才是,不能鲁莽。”



朱元璋明白张希孟的意思,却不想改变主意。



“先生用不着担心,咱就是去查看情况,人多了反而会吓到他们,先生只管等着好消息就是了。”



朱元璋当即让费聚和花云跟着,另外还有二十八名骑兵,每人两匹战马,从临淮出发,立刻南下。



在历史上,老朱是带领着九名步卒,靠着双脚南下,走了六天,才到了宝公河。好死不死,天气炎热,老朱还染病了。可即便如此,老朱依旧完成了招降任务,得到了三千青壮民兵。



而这一次老朱早走了几个月,天气还算凉爽,部下也变成了三十名骑兵,浩浩荡荡,更加威风。



隔着宝公河,对面有一个寨子,号为驴牌寨,里面聚集了好几千人马,声势不小。



老朱刚到,对面就派来了使者,趟水过了宝公河,跪在了老朱面前。



“鄙寨乏粮,乞粮三千石,愿为前驱!”



三千石粮食,就能买下三千人,这个生意还真是划算。



朱元璋沉吟少许,就淡然道:“你们既然愿意归降,那就先渡河过来!”



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