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八十四章 赌上一切的朱标   大明第一臣[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四章 赌上一切的朱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从老朱北上,朱标监国,也有两年时间。没有了父亲的压制,朱标越发自信起来,那种上位者的气度,一日强过一日。



君临天下,驾驭这个庞大的国家,确实需要这样的气度。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朱标的火候还是差了一些,这个国家也太大,太复杂了。



因为朱标不管怎么努力,他都发现,灾荒,饥饿,甚至是流民,依旧不断出现……虽然规模很小,但也不能视而不见。



最讽刺的是,前年的时候,濠州等地出现了灾荒,对了,此刻的濠州,已经改名凤阳,作为大明的龙兴之地,居然出现了大面积挨饿的情况。



所幸紧急调拨了一批粮食,才没有出大事,但是也吓得朱标冒了一身冷汗。要真是凤阳出现民变,朱元璋还没死呢,就冒出一个新的朱元璋,这大明君臣,乐子就大了。



朱标不得不打起精神,仔细研究,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真是他不行,还是地方官吏出问题?



又或者是老天爷作对?



经过差不多一年左右的调查了解。



朱标很无奈承认,或许这就是农业社会的常态,三年旱三年涝,灾荒不断,民生艰难。



朱元璋刚起兵的时候,由于战乱,人口逃亡,土地撂荒。这时候推行大规模的均田,每家每户,能拿到的田亩很多,而且刚刚得到土地的百姓,还想着成家立业,因此建房子,结婚的也多。



这样一来,大量的余粮拿到了市面上。



再加上兴修水利,极大增加产量,所有才有了一段时间的繁荣。



以淮西等地为例,纳入老朱治下,已经超过二十年了。



最早生出来的孩子,现在已经当爹了。



暴涨的人口,很快将多余的土地瓜分一空。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一家最少三五个孩子,多少余粮都不够吃。



这几年又陆续发生水灾,旱灾,蝗灾……老百姓的积累迅速榨干,如果不救济,就会出现流民。



其实这也就是历代的常态,基本上立国三五十年,甚至更短,就会出现一大堆的问题……想办法励精图治,能勉强过一百年。



等到一百四五十年以后,已经是遍地窟窿,这时候天降猛男,推行断然措施,又能延寿一段时间。



到了连改革都改不了的时候,那就只能等死了。



大明朝连开头第一阶段都没有走完,毕竟岭南,湖广,巴蜀,乃至中原,还有多余的土地,还可以推动移民。



保守估计,再有二三十年,才会真的大面积爆发危机……



可朱标扪心自问,二三十年,也不是多长的时间啊!



自己完全能活着看到那一天!



而且现在不着手解决,到了积重难返的那一天,就真的没办法了。



几乎一瞬间,朱标就意识到了,唯独发展工商,才能解决问题。



不得不说,张先生是真的厉害,大明刚立国没几年,张希孟就在说这事,并且已经做了安排,彼时不理解的人居多,张希孟几乎是顶着所有压力,勉强向前推行。



现在朱标后知后觉,明白了先生的厉害。



可还剩下一个问题,到底要怎么办?



具体怎么利用工商的力量,打破现在的僵局……朱标不得不召集群臣,商议这事情,以孙炎为首的朝中重臣,齐集一堂。



有关讨论早就有了,此刻大家伙也都心里有数,到底要怎么办,其实也算不得毫无头绪。



“殿下,说到底,还是要把人从土地当中,释放出来……要改变原来的方略,让整个大明都动起来。”



孙炎刚刚说完,汪广洋就道:“孙相,一直以来,我们做得都是让老百姓静下来,要解决流民的问题,要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吃饱肚子。骤然逼着百姓动,这事情可是不小啊!”



孙炎点头称是,“确实如此,也幸亏张太师早早布局,现在才有机会。我的意思,要打破一个个堡垒,重新塑造大明的格局,才能有机会!”



孙炎讲的是什么呢?



说起来也不复杂,就拿粮食为例,大明现在真的缺粮食吗?



很显然不是这样的,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粮商,他们手上囤积了相当数量的粮食。粮食丰收的时候,从老百姓手里收上来,然后等到青黄不接,再拿出来贩卖。



一转手之间,至少有三五成的利润。



算是囤积居奇吗?



第七百八十四章 赌上一切的朱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