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72章 稳步替换   明末之席卷天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2章 稳步替换[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现在官吏大力提升工资待遇,你们不好好干,我立马换人来干。



诸臣一听,王爷你真是阴险,这不是锦衣卫那一套吗。



锦衣卫下去查问题,也没说一定要查出问题啊。



“可用地方查军队,军队查地方,或湖广查江西,江西查湖广,相互错开,各地越地而查,总有办法,查出问题。”



“当然,只要下面人认真做事,尽心尽力完成朝廷的旨意,再怎么查,也不会有问题。”



其实就是相互监督,但在古代基层,没有党派竟争,那怎么办?就用其他办法,来搞相互监督。



丁毅又道,比如他最重要的重新量田,先由当地吏员丈量一遍,得到数据后。



丁毅会派当地驻军再去量,两者误差超过一百亩,当地官员吏员皆斩。



众臣脸色大变,狠,镇北王真是狠。



谁还敢隐瞒粮田。



但这还没完,每年重新丈量一次,上报新数据,因为丁毅要求尽量的多囤新田。



每年朝廷还要派人抽查,各省各府都要抽出一县再重量。



若误差太大,当然也是斩。



这些政策都要贴到各县府大门外,白纸黑字,贴上一年,让所有官员和吏员天天看着,牢记在心。



马士英这时颤声道:“重新量田,当年张居正就干过,江南反应尤烈,若士绅们再反对?并阻挡,该如何?”



“杀。”丁毅没有犹豫,厉声道:“江南士绅有多少人?十万有没有?本王派两万大军,一人杀五个,够不够?”



武英殿里顿时一片安静,所有人都感觉到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



诸臣面无人色,瑟瑟发抖,很直观的感受到丁毅改革的巨大勇气和力量。



这也是张居正无法完成的事情。



张居正办不了,因为他手里没有兵。



也不知过了多久,“南京城里,好多开国功勋--”吕大器沉声道。



这些开国功勋家里,不知有多少粮田,从不纳税。



“明朝都亡了,还那有开国功勋。”丁毅冷然道。



诸臣面面相虚,王爷你不要这么嚣张好不好,含蓄点啊,大伙还是要面子的。



但大伙其实心里挺爽的。



他们的田都要被没收,这些功勋贵族家里,那个不是几万几十万亩。



像明朝开国国公徐达家里,就是南京勋贵,粮田无数,肯定第一个要倒霉。



眼前这几个人,当然都会幸灾乐祸,乐于看到。



“诸位都是朝廷重臣,家中粮田最好不要超过一千亩,以为表率,大明都差点被贼兵灭了,你们应该明白,再多的钱和田,也没有国家安定,生活平静来的重要。”丁毅语重心长道。



众臣若有所思,丁毅最后的话,他们皆由感触。



吕大器这时道:“县府吏员这么多,朝廷支饷的压力很大啊。”



他是户部尚书,一直在想着有没有钱,能不能支付这件事。



“本王都算过,只要重新量田,没有天灾,收得税赋,完全没问题。”



他在山东有经验,田税加商税,这些人是养的起的。



“各县官员也就二十个不到,以后肯定会增加,加上吏员三百,算三百五十。”



“每县饷粮,加上补贴的伙食费,大概在两万石左右。”



“一县粮田为二十万亩计。”



“亩产两石,税二成即为八万石,用掉两万石,还能上交朝廷六万石。”



“且大部份县粮田不止二十万石。”



“每县还有商税,仅堵坊和红楼的商税,每县也能收数万银。”



“少数田少的县,由朝廷补给,总体来看,肯定没有问题。”



从丁毅分配的吏员数来看,一个县只要有五万亩田能准时纳税,并能收起来,田赋就能达到两万石,就能养起全县的官吏,有五万亩以上,田赋还能有多余的上交中\央财政。



而此时的大明朝一共有一千一百七十一个县。(府州等没算)



明朝按缴纳田赋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上县6万~10万石,中县3万~6万石,下县小于3万石,田赋和人口成正比,明朝的上县至少两三倍于下县。



这什么概念,就是原先明朝纳税,八成以上的县,田赋都在三万石以上。



按这税赋算算,八成以上的县以前就能供养的起丁毅现在的官吏,还能多余。



第772章 稳步替换[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