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3章 归笼   终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归笼[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临安城。



自从建炎三年宋高宗升杭州为临安府,再到绍兴八年定临安为行都,宋廷并未正式把临安定为京城。



除了《高宗本纪》中模棱两可地提过一句“是岁定都临安”,这里一直都被称为“行在”,算是保留了恢复北方基业的希冀吧。



因此如今宋朝名义上的京城还在那个或存在或不存在的“汴京”。



李瑕牵着高明月走进了临安城。



他们从开封而来,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从“大宋京城”来到了临安府。



说是“牵着”,其实两人手里都握着一条布带,被袖子一遮,看起来如同手拉着手。



进城时遇到盘查,李瑕随手就递了些钱过去,只说带家中小娘子进城逛逛,忘带了户籍。



高明月又蒙上了脸,听了那些话,低下头,脑子里浮想起一首诗来。



“瘿妇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行人莫笑女粗丑,儿郎自与买银钗。”



这是她幼时读书,家中女先生描绘大宋村民时常进城游玩的诗句,如今想来,又别有一番意味。



其实,李瑕怀里还揣着一枚殿前司都虞候的信令,但一路上仅拿出来过三次。



只有遇到查盘太严、实在贿赂不过去了,他才肯拿出来,平时都是这般……胡说。



入了城,高明月放眼看去,有些吃惊,临安外城就非常繁华了,没想到内城还能更热闹。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等大都城,街上每个摊铺都能吸引她的目光。



但她害怕误了事情,努力不转头去看,拉着手里的布带,紧紧跟着李瑕……



李瑕一连问了好几个人,才渐渐找到了吴山脚下那座宅院。



从城北走到城南,他才发现,那座宅院位于清河坊,是临安城极好的地段。



因为,宫城就在吴山南边的凤凰山脚下。



吴山脚下清河坊,南边是御街、宫城;西边是临安府署、西湖;东边是雄武宫、钱塘江;北边是繁华的临安街巷。



走入清河坊,李瑕道:“没错,当时我从钱塘县衙过来,路过这里,那宅院就在前面了。”



“嗯。”



“你马上能见到你兄长了。”



高明月抬头看了李瑕一眼,没有说话。



白墙乌瓦在眼前显现出来……



忽然,李瑕拉住高明月的手,转身就走。



高明月像小兔子般惊了一下,却也不问,跟着他快步而走。



两人穿过一条条街巷、绕过临安府署、到了西湖东岸。



李瑕随手掏了铜钱,坐上一艘游湖的小船。



他显然是毫无目的地乱走,只是偶尔回头仿佛看风景一般扫视着湖面。



游船划到西湖北岸停下。



李瑕像是松了口气,带着高明月在附近寻了家雅致的西子客栈,要了一间上等厢房。



直到进了房,高明月才开口问道:“有不对劲?”



李瑕点点头,道:“你注意到了吗?”



“嗯,那个宅院附近,有人在暗中监视。”



李瑕道:“我换身衣服再过去一趟,你在这里等我。”



“好。”高明月问道:“我到楼下茶楼打听些消息吗?”



“也好,你要小心。”



两人默契,从来都是这样三两句话就足够。



说话时,李瑕已褪掉外衣,开始乔装。



高明月很有默契地背过身去,却是又偷偷回头看了一眼。



不一会儿,李瑕换上一身粗布衣服,从门缝处往外看了一眼,推门而出。



他这次不牵马匹,不带刀,随手在地上摸了把泥抹了脸。



先在附近逛了一圈,熟悉了环境,方才又往清河坊走去。



远远观察了一下,见到一个大汉正坐在路边卖茶叶,时不时往宅院瞥上一眼。



李瑕走上前,问道:“茶叶怎么卖?”



“一斤三十五钱。”



李瑕道:“不是有四种吗?”



“一样价钱。”



“便宜些可好?十五钱若能买一……”



卖茶大汉抬起头,骂道:“不买滚蛋!”



他这一句喝骂颇为大声,周围不少行人纷纷转头看了过来。



李瑕仿佛被吓到,低下头目光一扫,退了几步,转身走开,自到巷口处的茶水摊上要了碗茶。



不等到一碗茶水喝完,他已在茶桌上刻下了几个奇奇怪怪的符号。



第103章 归笼[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