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23章 着眼于前   终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3章 着眼于前[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贾似道口中的贱婢与走卒走到一边说话,贾似道便显得有些孤独。



他独自坐在悬岩边,捂着身上的伤口,能看到远处的火光。



那是他的护卫们正在寻找他。



这次上山带了两百多随行人员,好像是三百多人,记不清了。



反正再多又有何用?都是些酒囊饭袋,脑子里关心的只有俸禄、赌钱、享乐。



夜风吹来,也把那泼男泼女的对话声传过来。



“我得随他走一趟,有件事无论如何都得确认。”



“我帮你查,哦,让老先生帮你查,你不用随他走也行的。”



“得去的,你小心些,快脱身吧。”



“那好,你知道怎么与我们汇合,对了,害公主的是皇后是吧?我去查一下……”



贾似道稍稍转过头,似乎想要看一眼。



但忍住了。



而陆小酉转过身来,提高音量,道:“贾似道,你若敢动王翠,我早晚杀了你。”



贾似道没理会他。



这话,是陆小酉个人的意思。



那就还没资格能与他对话。



“你听到没有?!”陆小酉又喊道。



王翠道:“他听到了,不敢动我,你快去吧。”



“哦。”



贾似道微微回头一瞥。



只见那个看着就糊里糊涂的傻小子终于是又从峭壁上爬了下去。



他这才起身,道:“扶我走。”



“自己走。”



贾似道于是哼哼唧唧,艰难地向桐柏宫走去。



心里继续思考着遇袭前在想的那些事……



第一次败给李瑕,让李瑕回到了蜀地任帅;第二次败给李瑕,让李瑕开府封王。



今夜不算第三次,今夜是个误会,是那个小卒没听清李瑕的指示,对,就是这样,李瑕之所以没多说,不是什么不在乎,是因为猜到了害赵衿的凶手不是他。



那个小卒把案子查偏了,闹了误会,却还在那嘴硬。



总之,李瑕开府封王之后,朝廷能扼制他的手段,也只有在钱粮上动手脚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秦九韶坐镇江陵,为的便是此事。



这才是第三次的争斗。



还没输……



~~



数日之后,万州。



驿馆中,秦九韶站在李瑕面前,神情愈发悲愤。



因为姜饭正摁着他的肩,想让他跪倒下去。



“别按了。”



李瑕终于发现了姜饭正在使力,抬手止住。



他就没看重过自己的个人荣辱,没要求过别人跪他,每次都是止住,哪怕今日姜饭是有心挫一挫秦九韶的傲气。



比起秦九韶的傲气,川陕不兴跪来跪去的风气更重要。



“我问你几句,你为母守孝的三年间,写就了《数书九章》,但兴昌二年起复以来,再无学术上的进益,为何?”



秦九韶意识到李瑕在问自己,斜睨了一眼,道:“忙。”



“忙什么?”



“兴昌二年任沿江制置使参议,兴昌四年去职,居贾相公门下,兴昌六年知琼州,后去职居吴相公门下,兴昌七年任平江司农丞,咸定元年知临江军州。”



“换了两次门庭,免了数次官职,起起落落,今沦为阶下之囚,可留下了什么?”



“犹有万贯家财、宏敞华屋、美姬如云。”秦九韶不知是在自鸣得意还是自嘲。



李瑕道:“我不放你回去,这些都是空的。”



“那只论一世成就。在座诸位能高于我的,寥寥无几。”秦九韶遂环顾了这驿馆大堂一眼,道:“此间,多庸才。”



只这一句话,众人皆怒。



因为许多人都知道,他说的很可能是真的,所以更让人生气。



坐在左侧的张弘道、坐在右侧的高长寿,虽然都与秦九韶毫无交集,闻言俱是面露不豫,像是被那“庸才”二字戳到心底。



李瑕却无甚反应,道:“你的书我看到撰营建一篇,本以为你是算学大家,原来还是建筑大家。”



“郡王过誉了,触类旁通而已。”



秦九韶不屑理会周围那些愤怒的目光,先是扫了李冶一眼,点了点头。



只见这老者的目光中透着好奇与考校之色,他便知这是个肚子里有墨水的,与周围那些蠢货不同。



想必是川陕那位算学大家了。



之后,秦九韶正眼看向李瑕,已不似方才那般倨傲,开始谈起学术之事。



“家父曾任工部郎中、秘书少监,工部掌营建,秘书省掌图书,下设有太史局。我年幼时,因此可借阅大量典籍,可拜访精于天文、历法、建筑等名家……”



秦九韶有气节,却没必要与大宋的平陵郡王讲究气节。



之所以先倨后恭,他自有计较。



只要李瑕肯用他,他还有前途富贵。



但他自己也没意识到,这才刚刚入蜀,他所谈论的东西已经与在东南时不同。



因为坐在上面的那个人在问的就是这些……



李冶愈发感兴趣,问道:“你方才未说,算学是师承何人?老夫听闻南面有名家蒋周、李文一等人。”



秦九韶道:“先生是位隐士,不便透露名讳。”



“私下与老夫言,如何?”



秦九韶道:“答应过先生,不提他姓名。”



李瑕遂觉得,如今这学术氛围就是这样的缺点,有才能的人总以为“隐士”高尚,著作不能流传,不知多少了不起的成就因此而消散于云烟之中。



“好,好,还算是守信之人。”李冶却是抚须颌首,继续向秦九韶发问道:“你诗文亦了得,师从何处?”



“诗词文章,师承梅亭先生。”



“李梅亭?了得,了得。”李冶感慨道:“师保万民功业别,向西京、原庙行圭瓚。你有许多好老师呐。”



秦九韶默然不语。



十余年来醉心功名利?,今日再想起年少时遇到的诸位先生……不愿也不敢再提他们了。



但他心里还是庆幸的。



——看,还是要用我这般奇才。



这辈子一直都是如此,魏相、贾相、吴相,以及今日之平陵郡王,谁不爱惜我的才华?



果然,李瑕开口便道:“既然你是建筑大家,如今成都府路正是百废待兴,可愿过去出力?”



秦九韶大喜,拱手应道:“多谢郡王提携。”



“今日便出发吧。”



李瑕做了安排,手一抬,自让人押送秦九韶往成都出力。



李冶眯着老眼向堂外看了一会,起身道:“不如……”



“敬斋公莫说情,这人还是欠收拾,你愈多看他,他愈得意,且待心晾一晾。”



李冶转头看去,有些不舍,慢吞吞又坐下。



严云云不动声色又给他换了杯茶。



她颇想让李冶收她为弟子,近来常有这样的小殷勤。



“继续议事。”



李瑕已开口,道:“姜饭,你给大家谈谈江陵的情况。”



第723章 着眼于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