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43章 天下白   终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3章 天下白[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着不可能,郭守敬却又道: “臣记得上游不远有一处峡谷,过峡谷后河面开阔舒展、气象万千。陛下请……”



~~



视察黄河自然是非常辛苦,走不多时,队伍中的韩承绪与杨果便停了一下,由人护送着回龙马负图寺。



“老了,无用了啊。”韩承绪感慨不已。



杨果笑道: “想想便知。陛下不仅年轻力壮,还每日健体,你如何能跟上他的脚步?”



“是啊,跟不上陛下的脚步了啊。”韩承绪也笑。



“我可



“不放心啊。”



韩承绪捶了捶腿,抬头看向寺院中的碑石,喃喃道: “才平定天下,陛下便执意要修黄河,让人不放心啊。”



杨果道: “老了便太操心。”



“秦并吞战国,一统海内,当事时六国人心尚未完全安定,便北筑长城、南收两越,故二世而亡,使汉继秦业。隋拨乱反正,削平天下,而后修运河、建东都、征高句丽,再使二世而亡,使唐继隋业。老夫便在想,有时做得太多了,反倒不如做得少些。”



“那是你的想法。”杨果道, “陛下有陛下的想法,他不是始皇帝,更不是隋炀。他还年轻,他的志向更不是我们这些老朽能明了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韩承绪默然良久。



最后,他想了想,道: “明日,老夫便归商丘去。”



“咦?”



杨果反问道: “郭若思才到,视察水利犹有数日,结果未出,具体花费须几何、人力须几何尚不可知。你便要走了?”



“从开封跟到洛阳,从洛阳跟到孟津渡。之后陛下回了长安还有许多朝议,开了春又要北巡、南巡。桩桩件件,哪件老夫能放心?哪一处不想跟着?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总该有处地方让老夫停下,回商丘去,漂泊了一辈子,得回去啊。”



杨果道: “你若能再跟陛下十余年,待休养生息,许还能跟到北伐哈拉和林的一日。”



“老匹夫,你跟去吧。”



“我到了长安,再从长安回山西。”杨果得意地笑了笑,又问道: “你不再回长安,见见李老真人?”



韩承绪摇了摇头,道: “若是有哪位故人过得不好倒可来商丘见我。犹在逍遥快活的,何必我迈着老腿去见?”



~~



终南山。



李昭成一路找到天池边,终于看到一位老道正盘腿坐在池边,脚边还放着一卷书。



他遂整理了衣容上前,唤道: “父亲。”



“父亲莫非是亮出身份了?”



“非也。”李墉笑道: “我答他,连天下都一统了,南边的道士还不能在北面的山上修行吗?”



李昭成勉强笑了一下,实不明白这算什么有趣。



“天下一统了啊。”李墉感慨道: “当年瑕儿才出生,光熘熘的,不过这么一点大。如今却已是一统天下的皇帝,不可想,不可想。”



“不了,在山上更自在。”李墉摆了摆手,道: “如今这身份,到长安反而拘得慌。”



“那孩儿上山来与父亲过节,到时做几道素菜,如何?”



“我过几日要闭关清修。”



李昭成一愣。



李墉神秘笑了笑,道: “江南既平,为父想回秀州一趟,哦,你莫让人知晓。”



李昭成优柔寡断的性子又显出来,挠了挠头,道: “孩儿想送父亲一道去,只是……”



“不必送,为父已与张十二郎约好了一并去。你有何事为难?”



“陛下归朝后便要封赏功臣



,孩儿虽毫无寸功,唯仗着陛下亲缘,群臣皆为我请王爵,实受之有愧。”



“唐淮安郡王李神通,每逢战事皆败,因响应唐高祖起兵,犹不失王爵,配享庙庭,你莫做得比李神通差了便是。”李墉道, “不该受的不受,该受的便安心受了,我死之后,他若追赠我一个皇帝位,我也受了。”



“父亲!”



“好吧,三清尊者在上,百无禁忌。”



李昭成叹息一声,道: “陛下传信回来了,称欲封我为带方郡王,并任我为山东宣慰使,兼管船政事……但,孩儿不太明白。”



“带方?”李墉捻须思忖了一会,道, “你是陛下唯一的兄弟,凡需你出面的,都是要让官员们意识到陛下重视此事。”



“孩儿明白了。孩儿虽能力不显,必会完全陛下托付。”



“早点下山吧。”李墉抬头看了看天色,道: “为父该下棋了。”



~~



这天夜里,孙德或用手指捏起一块鸡肉丢进嘴里吃了,赞不绝口。



“等陛下回来,封了你王爵,也不知我还能不能吃到这样的珍馐?”



李昭成懒得理他,道: “你师兄呢?怎么还不来?”



“你不知道?啊,也是,终南山确实太远了,也不知我以前如何受得了那等清苦。”孙德或道: “他昨夜忽然接到调令,今早便往凉州了。”



“凉州?”李昭成道: “未免太远了。”



“远吗?”孙德或道: “你可知往后十年,天下间最能立功的地方在何处?出将入相者又是何人?我师兄能到廉相公麾下……”



李昭成懒得听他卖关子,又问道: “江苍呢?怎也不来?”



“京畿重地嘛。”



“因她是女人?”



“那倒不是,韩相公若是任相了,如今形势与战时不同了,兄妹俱在中枢不太妥当,该是要避嫌的。”



“咕。”



孙德或却已将桌上的汤喝完了,拍了拍肚子。



“长安城唯有李大郎君这里能吃到正宗的炒菜吧?真想哪天能去临安丰乐楼。啊,我走了,过几日陛下回来又要催我。”



“……”



半个月后,李昭成便一直在关注着朝中换相一事。



他本以为如孙德或所预料的,严云云不太可能入中枢。



但结果出来,却是史俊、李冶任相;韩祈安出任了两浙安抚制置使一职,前往临安。



其余的,如聂仲由镇两广、刘金锁镇福建之类的消息,李昭成顾不得听,因为,严云云真就进了中枢。



他着实惊讶。



此事,史俊作为他岳丈也一个字都没曾与他事先提过,只在结果出来之后笑呵呵解释了一句。



“你也不看我与李公多大年岁了,再不任相,岂还有机会?”



李昭成听后哑然失笑。



他心想道: “也好,父亲到了江南,还能与韩相公小酌一番……”



不论如何,随着韩承绪、杨果致仕,这新王朝又进入了新的时代。



~~



数日之后。



李瑕亲自送杨果离开长安。



行到霸桥,杨果道: “陛下请回吧,老臣终得归乡了。”



“韩老要致仕时偏要送朕到洛阳。杨老致仕,朕无论如何也要送远些,且在路上多听听杨老的教诲。”



杨果愿意与李瑕多聊些,笑呵呵道: “这次换相,老臣才发现,朝堂上英杰还是很多的。南方与北方还有许多名臣盼着得到陛下信任后能任一任宰相,老臣该早些把位置让出来。”



“杨老临别之言恳切,朕必铭记于心。”李瑕道: “凡事谋定而后动。”



杨果上了船,回过头,又向李瑕行了一礼。



“陛下请勿再送了,老臣这便告别了。”



“朕北巡之际,到祈州探望杨老。”



“那老臣在家中恭候圣驾。”



“……”



小船沿霸水而下,行进渭水。



关中虽未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水利河渠却是修过,十分便捷。



入夜时,杨果在船头回望,已望不见长安。



“一杯聊为送征鞍,落叶满长安。”



他喃喃着与李瑕初见时写下的词句,心头忽生感慨。



谁曾想这一世人,少年时还与元好问同是金国士子,听其填词,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到年老时,却已是开国功臣,听一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六十余年天下兴亡,俱是战乱不休,白骨遗野,苍生何其悲苦?



以往忙得没工夫想这些。如今忽然闲下来了,杨果不免有了万千思绪,于是老泪纵横。



这本该是富贵好还乡的一夜,老者却在船舱中无法入眠。



~~



黎明时分。



岸边能听到鸡鸣。



船只由渭水驶入黄河。



眼前就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潼关,杨果遂想到了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心念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忽然,只见一轮白日于黄河中升起。



河口豁然开朗。



他愣了愣,想起的是那夜在开封城中李瑕给他的一句许诺,让国强而民不受辱的许诺。



时隔十余年,他依旧记得那少年坚定的眼神,且庆幸万分。



“西庵先生送我半首残诗,我也送你一句残句吧?”



“哦?”



“一唱雄鸡天下白!”



必。应^搜- 择~日/网^全 网 最/快。



……



第1343章 天下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