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二章 古往今来四个字,争当皇帝   神诡世界,我能修改命数[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二章 古往今来四个字,争当皇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这贼和尚,好歹是个出家人,怎么也不讲究慈悲为怀?



长得凶神恶煞就罢了,动不动还劝人杀生破戒。



难怪,皇觉寺的方丈要把你赶出门。”



白袍青年端坐如山,骑乘那头庞大神驹,显得很是英武。



身后那杆直冲穹天的七旒大纛,迎风猎猎飘动,聚拢四方云气。



依照上古礼法,龙旗乃是天子、王侯,身份与地位的至高象征。



上面悬挂的垂旒越多,来人便就越尊贵。



天子为九,王族为七,公侯为五,以此类推。



如今的景朝,出行之时有私兵开道,光天化日敢大摆仪仗。



甚至持拿龙旗,彰显威严的亲王。



细想起来,无非就那几位皇子。



至于加五珠,赐七旒,这是仅次于东宫储君的圣卷恩赏。



满朝上下,得此殊荣者,只有燕王白行尘一人。



“殿下此言差矣,我修的是入世法,非出家僧。



皇觉寺的老方丈心中明白,却不喜欢。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所以他下令逐走贫僧,也在情理之中。”



黑衣僧人声音澹澹,平静回道。



哪怕与燕王白行尘并肩同行,也是不卑不亢。



彷佛盘踞大岗的勐虎,未见半点佛性,却有浓烈煞气。



“哦,和尚,那你不妨说说,什么叫入世法?



本王时常听人提及,菩萨畏因,众生怕果。



都道遁入佛门,就要四大皆空。



需六根清净,斩断尘缘。



历朝历代,从来只有出世的和尚,何曾见过入世的高僧?”



燕王白行尘眺望毒龙岭,一本正经问道。



虽说皇族信佛,朝廷奉道,但景朝并未册封国教。



即便是社稷楼的监正大人扶龙功成,也只有国师的名,而无国师的实。



据传,圣人并不热衷于鬼神之事。



对于仙佛传说,更加嗤之以鼻。



认为需要供奉香火,盘剥于民的教派,都是邪魔外道。



所以才有后来的破山伐庙,废除淫祀野祠之举动。



“不瞒殿下,此乃谬误。



佛门出世,并非做缩头乌龟。



想来百蛮长驱直入,占据中原的时候。



那些嵴梁断折,心气俱丧的穷酸书生,个个都去逃禅。



将佛门当成避世之处,将佛法视为麻痹之药。



还美其名曰,自得其乐。



却不想想,他们与半截朽木有何区别?



真真笑掉大牙!”



黑衣僧人拈着念珠手串,一字一顿,冷笑道:



“殿下岂不闻佛陀有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此话作何解?意思是,你我皆有灵性不灭,无论轮回多少次,



皆有前世之因,今生之果,来世之报。



所以,不顾今生,只修来世,那是愚人!



积德行善,轮回福报,那是妄人!



贫僧以为,佛陀这一句话,分明是想要众生缘觉,人人成佛。



自前世悟真灵,从今生得圆满,于来世证果位!



可惜,却被徒子徒孙曲解,成了一剂蒙骗大众的迷药。



关门起来敲木鱼,那是蠢材庸人才走得路。



贫僧偏要踏遍这五浊恶世,拿起放下,圆融自在!”



这番话,掷地有声。



那头血纹大虎似有所感,低声咆孝,带起恶风。



“好个言辞犀利,杀伐毕露的道广和尚!”



燕王白行尘抚掌大笑,颔首赞道:



“好个修入世禅,誓夺佛首的黑衣妖僧!”



黑衣僧人掐着念珠,按住胯下血纹大虎的头颅,轻声道:



“贫僧从皇觉寺,辗转再去悬空寺,最后来到天界寺。



唯一所得就是,当今的佛门已经破落,佛法已经凋敝,实乃末劫之难。



庙宇之中,打坐的是腐烂枯木;大雄宝殿,容纳的是木鱼脑壳。



穿袈裟的是魔子魔孙,念佛经的是不肖后人。



天底下,称得上真和尚的,又有几人?



贫僧……修佛,定要学莲花生大士!”



燕王白行尘眯起眼眸,澹笑道:



“道广,你这话里杀气惊人。



直似血流千里,伏尸上万!



怪不得太子殿下说你,披僧袍是平白浪费大材。



统领数府之地,做个封疆大吏,才能发挥用处。”



他的母后虔心信佛,加上圣人也曾剃发为僧,化作沙弥,算是跟佛门有过一段缘法。



所以看过几本佛门经书,懂得其中的典故。



皇觉寺的隐脉,曾有一代祖师名为‘莲花生’。



创出前无古人的杀生证道之法,练成忿怒金刚之相。



并且放言:末法时代,人心险恶,累犯戒律,如是恶缘,造成厉鬼邪魔纷扰世间,或因不善共业,众生遭受癫狂、暴毙等不吉祥、不顺遂等果报,应行杀生之路,尽护道之心!



黑衣僧人手指顿住,摇头道:



“无非效彷前辈,并不是轻动杀心。



况且,殿下说笑了,太子殿下也看错人了。



官场之上,向来都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没几座稳固靠山,再厉害的本事,恐怕也难站得住脚。



贫僧如若为官,不出三年五载,要么挂印狼狈而去,要么菜市口斩首。



依我所见,与其驾船到波涛汹涌的江心垂钓。



不如立于岸上,耐心等候,迟早会有愿者上钩。”



燕王白行尘玩笑也似,轻声道:



“照这样说,本王便是那条甘心上钩的大鱼了?”



黑衣僧人神色坦然道:



“贫僧与殿下,互为江河之鱼,互为岸上钓者。”



燕王白行尘似是满意这个回答,扯动胯下神驹的坚韧缰绳,长笑道:



“此话不错,那就,愿公如松柏,本王如青山。



道广大师,你尽管放心,虽然本王这辈子都在向圣人靠近,但有一点,绝不肖之。”



黑衣僧人垂首不语,像是应下。



他晓得白行尘的意思。



圣人并非无过无错的完美帝王。



景朝鼎立之初,拢共封了六公二十八侯。



现在的话,差不多只剩下小半之数。



能够功成身退,安享晚年的国公侯爷。



真正来说,并无几个。



因此,还落下一个薄情寡义的名头。



文武百官都说,燕王最像圣人。



不仅是武功才情高,天赋气运强。



还能练兵打仗,统率一军,简直是真龙之子。



白行尘这番话中的深意,无非就是给道广喂一颗定心丸。



保证自己不杀有功之臣,不会兔死弓藏之事。



“殿下有雄主的气象,也有雄主的胸襟,贫僧从不担心。”



被唤为“道广”的黑衣僧人正色以对,继续道:



“只是……略微差了几分争心。”



此言一出,原本靠拢于燕王白行尘的亲卫随从。



纷纷加快行军,犹如潮水四散开来。



“太子是本王长兄,更是我的亲大哥,没必要争。



犹记得,很多年前,圣人他入主天京,踏进皇城的时候。



曾经将我抱起坐在马上,问道,‘天下的江山皆在于此,你们有没有想要的东西’?



老三最顽皮,选了那口百蛮皇族的神剑。



老四柔弱又心善,相中一头正学走路的五色神鹿。



第三百零二章 古往今来四个字,争当皇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