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7章:今天给大家讲一位叫做“司马迁”的史官……(求订阅)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7章:今天给大家讲一位叫做“司马迁”的史官……(求订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传承。”



看着央视1套《典籍里的中国》最后一幕,东方电视台朱台长叹了一口气。



果然。



没有陈凡在的百家讲坛虽然是百家讲坛,但已然黯然失色。



转头。



朱台长看向了助手。



助手这时却是有些尴尬的说道:“台长,陈凡老师主持的典籍里的中国,确实非常创新。”



事实上。



助手知道。



如果当时东方卫视不将《百家讲坛》推后,碰到这样的一个节目,必然压得也渣都不剩。



……



“本草纲目,这就是我们的中医。”



“李时珍,配得起大医精诚的名声。”



“我想,以后生病了,我更愿意去看中医。”



“为什么,你觉得中医比西医好。”



“也没有。”



“那你还去看中医,为什么?”



“不为什么,就为中医的医德,就为中医领域才传承了李时珍这样的医者之心。”



……



“医者。”



“各位,今天中医给我们西医上了一课啊。”



当然。



这堂典籍里的中国不仅仅影响的只是普通人。



同样。



还影响了一众西医界的人士。



虽然西医界也并不认为,中医凭着这个节目就能比他们厉害。



现代科技就是西方发展而来的,这也就保证了西医将一直领先全世界。



但这一集典籍里的中国。



他除了向众人介绍李时珍,介绍本草纲目,介绍中医之外。



他还向世人传输着他们的医者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对于西医来说,他们是完全比不上的。



正如现在。



虽然西医也一直强调医德,但这个医德哪里来?



西医历史本来就不够,他们的医德根本就没有建立。



而且。



他们就没有想过建立。



就如抗生素这一块。



虽然全世界一直都在强调抗生素用多了有问题。



但无数的医院,仍时不时给你开抗生素。



这难道就是医德?



甚至。



就算是建立,也只是了了一些口号。



可是。



这放在中医这一块。



中医的医德,可不只是在明朝时候就此建立。



他在汉朝。



在汉朝之前。



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还有现在的李时珍……这一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当然还有黄帝时期的岐伯。



不要怀疑。



虽然黄帝内经有可能不是黄帝写的,但黄帝那个时期绝对有医生。



甚至可以说。



中华有几千年的文化,中华的医德就培养了几千年。



这样的价值观比之西医的价值观,那完全是吊打。



……



“儿子,分数查到了吗?”



“查到了。”



“多少?”



“650分。”



“太棒了,650分……儿子,你简直太棒了。这样的一个成绩,京都医大没有问题了。”



“嗯。不过,老妈,我不想考京都医大了。”



“啊,你不是一直想学医吗,京都医大是国内最好的医科大学。”



“我知道,但我想报考京都中医大学。”



“那怎么行。京都医大是985大学,京都中医大学只是普通的一本大学……甚至根本没有什么名气,你报考这个做什么?”



“妈,你不是很喜欢陈凡老师吗?昨天他主持的典籍里的中国我看了,我想,正因为有李时珍这样的一些人存在,我们中医才能传承几千年。”



“可现在中医没什么地位,也没有太多的市场。”



“正是因为这样,才需要我们这一些学子去传承与发扬我们的中医。而且,我看了陈凡老师在网上共享的一些医学书籍。我觉得,中医有大一统的医学理论,但西医是不存在的。”



“儿子,你还是好好考虑吧。”



“老妈,我考虑清楚了。而且,我给京都中医大学打过电话,也了解了这所大学的具体情况。虽然他们是中医大学,但他们即学中医,也会教西医。反倒是京都医大,只教西医,不教任何中医的部分。我觉得,中医与西医其实不必分得这么清楚,他们都是医学的一种手段,只要能治病,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是可以的。这显然比之单独学西医更为有用,如果我能将中医以及西医都学好了,我想,这对于患者,对于我们国家,对于世界都有具大的好处。”



“儿子,你真想好了。”



“嗯。”



“既然如此,那老妈支持你。”



“谢谢你,老妈。”



……



“陈凡老师,下一期我们典籍里的中国您看看,应该安排什么时候?”



第一期典籍里的中国结束,看着后台的收视率,许量屁颠屁颠的找到陈凡报喜。并说道:“陈凡老师,猜猜我们今天典籍里的中国收视是多少?”



“不猜。”



“呃……”



许量无奈,但还是大声的说道:“破记录,我们又一次破记录了。”



“噢。”



陈凡点点头。



对于这个破记录也是在预料当中。



“陈凡老师,您怎么一点也不惊讶?”



“要啥惊讶,这不是基本操作嘛。”



“好吧,好吧……陈凡老师,您这是做什么?”



“回去呀。”



“啊,不是说好的下一期吗?”



“就算是下一期,你也不能让我一直呆在央视吧。”



“是是是,不过,陈凡老师,您先休息几天,过几天,我们再来排练第二期。”



“别过几天,我的想法是,典籍里的中国一个月一期。”



“不会吧。”



许量目瞪口呆:“陈凡老师,一个月一期是不是太久了。”



“还行吧,你看看,一众演员为了一期节目多累。这要是一两个星期播一期,那不得累死。”



“我怎么看他们很有精神。”



“呃,主要是我累。”



陈凡摊了摊手说道。



“别这样啊,陈凡老师,您在东方卫视那边都是一个星期一期节目的。”



“那不一样。”



陈凡说道:“百家讲坛根本就不需要彩排,只需要一张桌子就可以。但你看看我们的节目,真是要人老命啊。”



摸了摸腰,陈凡这些天排练也感觉老腰受不了。



他是最头痛这样天天排练的。



但这又没办法。



直播就得一次成型。



而且请来的都是一些话剧演员,话剧同样也是一镜到底。



如果没有多次的排练,那怎么可能表现出舞台上的效果。



哪怕就算不是直播,录播对于《典籍里的中国》这样的节目,也得排练个无数遍。



“陈凡老师,要不,两个星期一期怎么样?”



“两个星期也太短了。”



“三个星期?”



说着,许量又说道:“陈凡老师,台里商量了一下,我们还可以追加1000万的制作经费,如果有多余的,陈凡老师您可以处理。”



“看起不错啊。”



就差要答应。



陈凡还是摇头,一本正经的说道:“许主任,我是这样的人吗,以后这样的话不要跟我说。”



第287章:今天给大家讲一位叫做“司马迁”的史官……(求订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