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5章:春秋三传之一,《公羊传》……(求订阅)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5章:春秋三传之一,《公羊传》……(求订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难怪孟子的思想不被一众诸侯国的君主所接受。”



孟子讲完。



众人对于儒家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是很得到重用也算是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不是说你的学问高,学问好,你就能够受到重用。



这还得看,你的学问符不符合君主的利益。



如果符合,那么,君主可能就会推行你的思想。



如果不符合。



那么。



有一些君主可能还会善待你,而有一些君主,可能就直接将你给赶出去,甚至杀死。



不过。



在陈凡讲着这一系列先秦诸子之时,众人也渐渐对于诸子百家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凡哥,春秋诸子百家,百家齐鸣,当真是太辉煌了。”



“是啊,有墨子,有惠子,还有庄子,更有老子,以及现在的孟子。真要说的话,我觉得很多时候,这一些诸子未必不如孔子。”



“是的。”



众人也是点头。



至于为什么大家对于孔子最为熟悉。



那是因为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已。



但这又符合了此前所说。



汉朝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儒学,而不选择其他。



这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



儒学在春秋战国可能在争夺利益的时候表现的不怎么样,但在汉朝大一统时代,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凡哥,我们想问,除了这一些先贤,还有没有哪些诸子?”



“当然。”



陈凡点头:“既然说是诸子百家,自然不是一两家。真要说的话,春秋战国时期一众诸子,何止百家。只不过,有一些诸子的文献没有流传下来,也有的因为时间太长了,所以大家也不知道。特别是,有一些诸子本身上他就比较低调,如果他没有广招门徒的话,他的思想也很难流传下来。比如说,有一位叫做列子的先贤。”



“列子?”



这一说列子,不少人有了一些印像:“凡哥,好像庄子曾经提到过列子。”



“是的。”



陈凡继续说道:“庄子提到过列子御风,说是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这说得有一些夸张。列子与庄子一样,同样也是人,也不可能有什么超能力,只不过他与庄子一样,也是一位有着非常深厚思想的哲学大师。同时,他也是一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据说列子写了八卷书籍,但早已失传。而如今能够知道的,而是《列子》一书当中流传下来的一系列很有意思的故事。比如,我先与大家分享一则在列子当中的《愚公移山》的故事。”



要说先秦诸子当中,陈凡很喜欢庄子,因为庄子写散文当真是天下第一。



而除了庄子之外,陈凡喜欢的,那就是列子。



列子的文笔自然比不上庄子,但是,列子一书里面的一系列故事,当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比如陈凡所说的《愚公移山》。



“从前有一个叫做愚公的,他的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大高山。这两大高山连绵七百多里,阻碍着大家的出行。于是愚公就想,我何不将这两座大山挖开。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愚公还是无比的执着,他带着自己的儿孙夜以继日的挖掘。隔壁有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看到愚公挖山,也蹦蹦跳跳过来帮忙。”



“河曲有一位非常聪明的人就嘲笑愚公,说是你们这点人,哪能挖得了大山。愚公听后就说,你还说是这里最为聪明的人,我看你还不如那位七八岁的小朋友。承如你所说,虽然看起来我这把年纪,不可能将这山挖开。但是,我还有我的儿子,我儿子又生儿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还生儿子。这样下去,那我的子子孙孙就无穷尽。只要我们一家团结一心,那么,凭着我无穷尽的子孙,那我就能将这两座大山挖开。后来天帝听到了愚公的故事,就命令大力神的两个儿子去背两座大山。至此,愚公所在的冀州南部直到汉水的北边,一路畅通无阻。”



这便是愚公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陈凡前世很小的时候就学过。



不只学过。



哪怕在课本上没有的时候,老人家也经常讲过这个故事。



当然。



这个故事的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讲述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故事。



这样的一个小故事虽然不见得怎么样。



但是。



这样的小故事,一但在小的时候灌输在你脑海,他能够影响到无数的人。



……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有意思。”



“愚公,难怪叫愚公,不过,我喜欢这样的愚公精神。”



“回头讲给自己的儿子听,相信他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一定对其有着很大的帮助。”



相比之先贤一系列的哲理,这样的小故事显然更让大家通俗易懂。



至于你说。



列子怎么写这样的故事,他不应该讲一些治国一类的思想策略吗?



事实上。



陈凡会说。



难道天下所有人都要去研究怎么治国,怎么管理一个国家吗?



很多一些隐士,很多一些先贤,有不少对于这一些都不是很感兴趣。



但除了治理国家之外,同样,这个世界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可以去做。



比如,修身,以及教育。



修身是对于自己的行为。



而教育,则是教育民众。



其实,教育一开,这也在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治国的效果。



也因此。



列子也有一个称号,教育家。



所以。



这位教育家写了很多有关教育世人的故事,或者说是寓言。



接着,陈凡又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后,这人在翻动他的谷堆时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这个故事叫做“疑邻盗斧”,就是怀疑邻居偷了斧头。



故事很简单,但却无比的有趣。



不只有趣。



而且无比的直指人心。



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一出,直播间内一下子乐了起来:“哈哈哈,这个故事绝。”



“听了这个故事,感觉有些脸红。之前我也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倒也不是因为偷不偷东西的事情。但当我怀疑某个人的时候,或者不信任某个人的时候,我就总觉得他做得任何一件事情都有问题。”



“对,就像这个故事一样。不管他是说话也好,走路也好,还是做其他的事也好。我也总看总看,就觉得这丫的不是什么好鸟。结果,真相大白之后,就再也不会这么认为了。”



“哈哈哈……果然是先贤大哲,太洞察人心了。”



这便是教育的作用。



接着,陈凡又讲道:“再跟大家讲一个列子里面的小故事。这个小故事,还跟孔子有关。一次,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正午时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然后就请孔子评理。



结果孔子也不知道两人到底谁对谁错,最后两个小孩嘲笑孔子说:你不是天下第一聪明嘛,怎么这点事情也不知道。”



第325章:春秋三传之一,《公羊传》……(求订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