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2 临朝观政(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2 临朝观政(二合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国公?



父亲?



如今朱勇的这两个身份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就连沈忆宸一时都分辨不清,这到底是重拾的亲情,还是露骨的利益?



说实话,有些时候沈忆宸宁愿面对曾经的成国公朱勇,杀伐果断、冷酷无情!



这样自己也可以站在互相利用角度上去对待他,双方各有价值。而一旦夹杂了情份,很多事情就变得复杂,下手也无法坚决了。



坐上成国公朱勇的马车,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相顾无言。



伴随着马车摇晃,沉默许久过后,朱勇才开口道:“今日上朝少说、少动、少看,切记莫君前失仪。”



“是,公爷。”



沈忆宸点了点头,这些都是官场经验,多听着没坏处。



“还有下朝后会单独召见状元,切莫谏言献策,无论陛下是看好还是不好看,都会受到其害。”



“晚生明白。”



明哲保身这套沈忆宸懂,自己都还没融入官场,最好别当这个出头鸟,谨言慎行乃为官之道。



嘱咐了几句上朝注意事项后,朱勇换了一个话题:“我已托媒人与泰宁侯府交换了婚书,暂且把你跟青桐的婚期定在了下个月十六日,你觉得如何?”



五月十六?



沈忆宸心中暗算了一下时间,距离现在还有一个半月,母亲沈氏那时应该能赶到京师。



“一切但凭公爷作主。”



“嗯。”



成国公朱勇点了点头,就不在多言。



马车一路向前,如果说同乘给沈忆宸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



想当初沈忆宸传胪大典为了避让不迟到,得早早起身前往紫禁城。而成国公这辆马车称得上“横行无忌”,大明顶级国公只有别人让行的份,哪怕当朝一品大员都不例外。



毕竟朱勇除了勋爵还位列三公,在品阶上除了荣誉加衔,已经到了升无可升的地步,只剩下死后追封为王了。



来到宫门前,已经有好些大臣跟新科进士们在此等候了,见到沈忆宸与成国公从同一辆马车上下来,可谓一片惊叹。



之前还有人传言,成国公跟这个婢生子关系并不亲近,甚至不愿意让他入宗谱。



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好像这两父子确实没什么交流。哪怕殿试、传胪大典这种盛会,都如同陌生人一般各站各的,相当于坐实了这种传言。



今日这一幕,谣言不攻自破。沈忆宸第一次参与朝会,成国公同乘而至,足以彰显亲近。



辰时宫门大开,文武百官先行入宫觐见,沈忆宸率领众新科进士跟在后面。



这条前往奉天殿的道路,算上今日这次,沈忆宸已经走过三遍,称得上驾轻就熟了。



只不过感受却与前两次截然不同。



以前是考生的身份,考不中的话更像是一个过客,而现在自己是翰林官,日后这就是属于自己的“青云之路”!



文武百官或入殿内,或站在长廊。沈忆宸率领众新科进士,却没有朝会位置,只能站在殿外的丹陛两旁。



相比较以往只能站在台阶更下方的丹墀两旁,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前进了一步。



“啪”的鞭声响起,旗手卫、锦衣卫等等天子亲军,浩浩荡荡拥护着明英宗朱祁镇,来到了奉天殿升殿。



文武百官跟新科进士们按例行臣子礼,一番高呼万岁之后,意味着朝会正式开始。



只是沈忆宸等人站在殿外,连皇帝的脸都看不到,更别论参与朝政了。成国公朱勇嘱咐的那些什么少说、少动、少看,目前看来是用不上了。



就在沈忆宸感到有些无聊之际,一名鸿胪寺官员却来到了殿外告示:“宣新科状元沈忆宸入殿进表!”



入殿进表?



听到这声谕令,包括沈忆宸在内的众新科进士都大感意外,要知道前几天鸿胪寺培训的时候,可教导过上表谢恩的流程。



状元代众进士上表,鸿胪寺官员用表案承接,放置于奉天殿殿门东侧。等退朝后皇帝御华盖殿,执事官把谢恩表带过去呈上御览。



怎么现在的步骤,跟鸿胪寺教导的不一样?



当然,不管什么原因,皇帝下令了就得遵命。



于是沈忆宸双手捧着进士谢恩表,跟随鸿胪寺引导官走向承天殿,徒留身后一众羡慕眼神。



“陛下真是看重沈忆宸啊,次次都能入殿面圣。”



“三元及第好风光,此等文运功名无人能及。”



“不知陛下又会与沈忆宸说些什么,真乃独享恩荣!”



伴随着众新科进士心中遐想,沈忆宸踏入奉天殿内,与前两次入殿参加考试跟典礼不同。此刻殿内文武百官威严耸立,气氛给人的感觉不知凝重紧张了多少倍。



“臣沈忆宸,率乙丑科进士上表,叩谢圣上天恩!”



沈忆宸高举谢恩表,行跪拜礼叩谢皇帝殿试钦点,取中为天子门生。



行礼完毕后,一名太监从沈忆宸手中接过谢恩表,呈上御案给皇帝品阅。



朱祁镇随手翻开沈忆宸的谢恩表,显得并不是很在意。



因为谢恩表这东西有着固定格式,并且内容都大同小异,很难写出什么新意。



所以朱祁镇看两眼,也就是走下流程,彰显自己对于状元臣子的重视。



结果就这两眼,让朱祁镇有些震撼了,仿佛看到了沈忆宸那日为国子监祭酒上疏奏章的翻版。



只不过维护感恩的主角,变成了自己。



全篇内容朴实赤诚,字字披肝沥胆,声声动人心魂。其情感之真挚强烈、其效果之荡气回肠,与一般卖弄词藻、奢华浮夸的谢恩表,有着天壤之别。



这就是三元及第那挡不住的才华吗?就连一篇谢恩表,都能写得如此扣人心弦!



“爱卿的拳拳赤子之心,朕已知晓。此次朝会,你就站在末席观政吧。”



此话一出,可谓全场哗然,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射到沈忆宸身上。



别的新科进士都是在部院观政,沈忆宸就算贵为状元,也不配在金銮殿观政啊。



要知道能进入殿内朝会的都是三品大员及以上,门外长廊还站着多少文武官员,梦寐以求想着能跨过这道门槛,结果沈忆宸就这么一步登天了?



到底一篇谢恩表,能写得如何惊天地泣鬼神,让皇帝如此看重?



“臣,谢主隆恩!”



沈忆宸谢恩后,就站在文武百官的末位。



说实话,此刻他都有些飘飘然,能入殿进表就已经超乎预期。现在还可以临朝观政,着实有些过于器重。



朱祁镇要再这么来两次,自己怕是真得披肝沥血,以报皇恩了。



朝会内容与后世电视剧情节不同,并不是文武百官都可以随意上奏,畅所欲言。



“内阁三杨”执政时期,为了保证明英宗有足够的时间读书,规定早朝奏事原则上不超过八件。



并且这八件事情,也是昨晚讨论好的,只需上朝宣读一番便可。



本来这算是临时的权宜规定,结果明英宗亲政后也没有废除,于是乎就成为了“祖制”。



甚至愈演愈烈,导致明末朝会变成了彻底的走过场装装样子。



时人评价“常朝之礼,近于儿戏,既于军国大事毫无干涉,复于君臣情意绝不浃洽,不过通政司引奏一二本章,例下各部。及五品以上见朝辞朝各官,面奉赐酒饭而已。”



也就是说,上朝就是为了赶早去吃顿工作餐,其他啥事也不做。



沈忆宸遵循朱勇的嘱咐,站在百官末席默默听着朝臣们的上奏,内容大多是关于救灾、税收、徭役等等民政事务。



这类事件看似简单,处理起来却无比棘手繁琐。朝臣的奏对献策,让沈忆宸可谓受益良多,这些施政经验可不是圣贤书所能教导的。



八本奏章很快宣读完毕,就在鸿胪寺鸣赞官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兵部尚书徐晞站出队列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徐晞这下站出来,让内阁跟朱祁镇都有些奇怪,到底什么事情让兵部尚书打破规则,急着上奏?



不过朱祁镇也不敢忽视,毕竟兵部掌管军事,万一是九边发生战事,那就比较严重了。



“爱卿请讲。”



“臣昨夜收到延绥镇总兵急报,瓦刺部也先强役使西北诸部为其属,沙州、罕东及赤斤蒙古诸卫皆附。”



“并且挟哈密忠顺王母及妻,侵略其领土,围其城,杀其头目,虏其人口。”



“目前哈密忠顺王特使已到延绥镇,准备向我大明求援,还望陛下定夺。”



皇帝跟文武百官听到这段描述是何想法沈忆宸不知道,但他可谓无比震惊。



大名鼎鼎的瓦刺部太师也先,终于按捺不住他的野心,开启了统一北疆蒙古的步伐!



“朕如果没记错的话,哈密乃边陲小国,哈密王其母系也先之姊(姐)吧?”



“回禀陛下,没错。”



听到徐晞确定,朱祁镇面露轻松神色继续说道:“那岂不是也先一家之事?”



对于这种西域边陲小国的内部争斗,中原皇帝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明英宗朱祁镇也是如此。



162 临朝观政(二合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