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5 末代下西洋(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5 末代下西洋(二合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更何况最近这两年,沈忆宸都在专心备战科举,哪来的时间跟精力去做生意?



“确实是做生意,其中细节,日后再告诉你吧。”



走私之事如今风险太高,沈忆宸不想让陈青桐为自己担惊受怕,干脆不说。等将来自己身居高位,把走私合法化发展,就不需要再遮遮掩掩了。



“嗯。”



陈青桐点了点头,然后倚靠在沈忆宸胸膛。她明白大丈夫志在四方,夫君不想细说必定有他的难言之隐,自己就不要刨根问底了。



第二日来到东阁历练,就没有前一日那么空闲了,沈忆宸开始正式接手政务。



由于是新人的关系,沈忆宸这群进学翰林,接手的都是勘合底簿等简单工作,当做累积经验。



所谓勘合底簿,说白了就是给官方文件分类编号,方便入档案室收藏或者查找。



说实话,这种工作内容对于翰林这类科举佼佼者而言,属实有些大材小用了。



就这么过了半个月,熟悉政务流程后,沈忆宸开始正式接手“揭帖”工作,有了接触朝廷奏章公文的权利。



“揭贴”最初是专用于密奏跟奉旨对答的公函,到了后来开始滥用,成为了一种不正式的官方文书。如果地方上奏朝廷,大事情就用奏折,要是相关事务没有交待清楚,就会附有揭帖补充。



类似于后世在书籍重点地方,贴上各种便利贴补充笔记的方式。



不过这种揭帖到了东阁实习生手中,就变成了把地方官员上表奏折,用言简意赅的文字给重述一遍,减少阁臣们再次审阅奏章的时间。



明朝很多地方官上表奏折,洋洋洒洒的写一大篇,看下来完全找不到重点所在,不知所云。甚至在明初洪武年间,有个叫茹太素的户部尚书,就喜欢卖弄文采写这种长篇奏章给朱元璋看。



要知道朱元璋开局一个碗,可没读过多少书,一看见这种厚厚一叠长篇大论的奏章,脑袋都大了,连看都不想看。



但是朱元璋这人又敬业,撒手不管可不是他的风格。既然自己不想看,那就找个中书郎读吧。



结果万万没想到,读了大半个小时七千多字,朱元璋硬是没听出来茹太素奏章的中心意思。并且这封奏章后半部分,估摸还有着万把字没读。



好家伙,按照这个效率下去,朱元璋就算是不吃不喝不睡,一天也处理不了二十本奏章啊。



于是他气的不行,把茹太素给打了一顿板子,并且还专门让中书省下了个诏书,公文奏章要言简意赅,不允许罗里吧嗦写上个几万字。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朱元璋去世后,奏章又开始变长了。但这次皇帝跟阁臣们也聪明了,招人先看一遍提取重要内容写在纸上,然后自己再看重点就行。



于是这张便条,就成为了翰林实习生们的“揭帖”。



沈忆宸审读着大明各地上表的奏章,由于权利有限,他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问题是有些官员,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给描写的天花乱坠,暗示自己立了大功。



刹那间沈忆宸就明白了,为何要设置实习生跟中书舍人写“揭帖”,这要让皇帝跟阁老们看下去,一天啥事也不用干了。



不过几天奏章看下来,沈忆宸还是在其中发现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封是云南府上表的讣讯,告知朝廷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沐昂逝世。



沐昂是黔国公沐晟的弟弟,第一次征讨麓川的战役中,黔国公沐晟畏敌不救,导致都督方政战死,明军大败。



回师途中黔国公沐晟担心被问罪,于是害怕紧张之下暴毙(一称服毒自尽),他儿子沐斌继承了黔国公爵位。



但是沐斌居住在京师,没办法回去主持大局。于是沐昂临危受命领了征南将军印,成为了事实上的云南镇守者,与麓川政权继续开战。



就这样打到了正统九年,第二次麓川战役结束,靖远伯王骥班师回朝,云南边境暂时稳定了下来。



如今才时隔不到一年,云南的最高军事长官沐昂逝世,可以预料到麓川残部们会抓住时机发展,最终引发第三次麓川战役。



也正是因为第三次麓川战役,抽调了大明西北的精锐部队陷在西南,并且“大明战神”王骥没办法领军参战,成为了土木堡之变的主要诱因之一。



沈忆宸没有把这封奏章,当做普通的“讣讯”看待,于是在揭帖里面,着重强调了沐昂去世后,麓川政权残余势力卷土重来的危害,期望能得到阁臣们的重视。



某种意义上来说,沈忆宸这种揭帖书写方式,已经算是越权了,深究起来有问罪的风险。



但哪怕如此,沈忆宸还是决定要这么做,防范于未然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另外一封奏章,是福建福州府同知郭琰的密奏。他在奏章中说到福建地区沿海发生民变,影响到了海船的建造,期望皇帝能宽限时日,并给予资源支持。



咋一看到“海船”字样的时候,沈忆宸并没有当回事。毕竟哪怕明朝目前处于海禁状态,其实沿海地区还是有水师的存在,偶尔造两艘海船不足为奇。



结果当他看到数量的时候震惊了,足足高达一百二十艘之多!要知道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舰队,也不过就是这个数量规格。



更让沈忆宸震惊的还在后面,他在奏章中看到了“下番”的字样。



“番”这个字在明朝的意思,就代表着番邦。郑和下西洋其实也是后世通俗的说法,明朝官方文件里面,更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郑和下番”。



一百二十艘跟下番这两字结合起来,毫无疑问就是下西洋的明朝舰队!



联想到这里的时候,沈忆宸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他上辈子主职工作是修复文物,不是钻研史书,只能说对于古代历史要比大多数普通人更为了解,但跟真正的文史专家没得比。



沈忆宸所知道的明朝最后一次下西洋年代,也就是在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从此之后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了大明的远洋舰队,甚至到了后世,宝船图纸档案都消失无踪。



之前沈忆宸考虑保证海外贸易利益的时候,还想着建造宝船的工匠跟图纸,应该还存活于世。等到自己身居高位掌权之后,说不定就能复制下西洋的盛况。



结果沈忆宸万万没有想到,正统十年(1445),还能在密奏中看到建造宝船下西洋的消息,并且已经在执行过程中了。



按照郭琰密奏的描述,他遭遇到了沿海民变,造船计划不得不搁置。如果沈忆宸没有猜测错的话,之所以在历史中没有描写过明英宗下西洋的经历,很大可能就是这个庞大的计划,被东南沿海的农民起义给破坏了。



虽然随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稳住了叶宗留等矿工,但是正统年间的东南起义,参与人数规模高达数十万人,影响人口更是高达数百万之多。



自己目前只是延缓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明朝小冰河时期的到来,每年极端天气不断,就算去年沈忆宸知道会有松江大雪,让叶宗留等人购买粮食储备,依然救不了几个省份这么多人。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沈忆宸心态有些急切起来,自己人微言轻看着机会就在眼前,却没有办法改变什么。



他不知道这份奏章递上去后,明英宗是否还会继续支持“下番海船”的建造。



如果不支持,可能这件事情就会变成后世的结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人知道。ŴŴŴ.biQuPai.coM



伴随着六月末逐渐炎热的天气,沈忆宸额头上出现了细细的汗珠,他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沈忆宸脑海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之前许逢原询问自己吏部候官意见的事情。



干脆就把许逢原安排到福州府郭琰造船地的州县为官!



想到这点,沈忆宸不由激动起来,这样不但能利用大明官方力量去保障自己海外走私贸易,同时还能维系住造船的工匠跟技术。



哪怕明英宗朱祁镇放弃“下番海船”的建造,沈忆宸砸锅卖铁也得让许逢原把这群工匠给养着,保留着这份火种,为日后大明舰队远洋四海做准备。



这个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大明舰队绝对不会缺席!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我成了大明勋戚更新,175 末代下西洋(二合一)免费阅读。https://www.biqupai.com



175 末代下西洋(二合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