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5 将帅之才 (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85 将帅之才 (二合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明朝洪武年间划定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其中朝鲜被列为第一。



并且与其他藩国朝秦暮楚当墙头草不同,朝鲜在绝大多数时间段里面,秉持着“事大主义”,是把大明朝当亲爹来看待的,能成为大明的狗就是最大幸事。



当然,明朝“狗”这词也没后世侮辱性那么强,甚至很多人都以门下走狗为荣。



究其原因,就在于李氏朝鲜篡位王氏高丽,得国不正导致政权合法性不够,只能疯狂讨好中央王朝获得册封,来维持自己的法统授权正确。



另外儒家思想的教化下,程朱理学在朝鲜的发展比大明还极端。他们骨子里面认为自己是“王道圣化”,乃至异域小中华,比其他不通教化的蛮夷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基于这些因素,每次入贡朝鲜使臣都排在第一位,算是彰显他们的特殊地位。



朱祁镇见到这一幕后面色铁青,番邦使臣觐见排位,可不是你想站哪里就站在哪里。瓦刺使团这般做法用意是何,公然违抗大明的朝贡礼仪吗?



四夷使臣在皇帝御座前方站定,黑压压一片接近千人。要知道明朝番邦最多的时期,高达一百四十多个。



如今正统朝又值大明巅峰鼎盛,四海八方无不奉为天下公主,朝贡使团规模如此庞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按照觐见流程,这个时候将由鸿胪寺舍人上前,跪奏皇帝来朝使臣的情况。同时明朝的执事官,也将提醒使臣按照华夏的礼仪要求行礼,并上表递交国书,贡献方物。



现在问题就出现了,理论上应当宣召朝鲜使臣上表献物,实际上瓦刺使团却站在首位,这下该怎么介绍?



是严格遵循朝贡礼仪流程,还是随机应变按照站位顺位宣召?



一个区区鸿胪寺舍人,在皇帝跟满朝文武大员面前,压根就不敢做这个主。



于是诡异的一幕出现了,皇帝不可能自降身份宣布让谁先觐见。在场官员没有皇帝命令,朝贡大礼上就不敢逾矩进言。负责礼仪的舍人跟侍仪官,则没有这个权限跟资格做决定。



谁都不想多事,更无人愿意担责。



大明官场僵化的体制,在这一刻真是展露无遗!



短暂的僵持后,礼部尚书胡濙打算站出来训斥瓦刺使臣无礼。毕竟事后真要追究起来,他身为礼部最高长官,肯定没有办法脱责。



不过就在胡濙准备迈步出班的时候,却看到沈忆宸先行一步站了出来,直接取代了鸣赞官的职权,大声高喊道:“宣朝鲜使臣上表献物!”



沈忆宸的这声指令,让在场文武百官纷纷侧目。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朝贡这种国之大典,这小子也敢便宜行事,真就不怕弄砸了?



但对于此刻满头大汗瑟瑟发抖的鸿胪寺舍人而言,沈忆宸发出的这道指令,简直拯救自己于水火!



鸿胪寺舍人不敢有丝毫的迟疑,快步走到朝鲜使臣面前,把他们从四夷朝贡队伍中,领到了更靠近朱祁镇的位置。同时把朝鲜上表国书跟献贡方物,置于执事官手捧的表案之上。



接着太常寺官员奏响礼乐,朝鲜使臣及其随从,向大明皇帝朱祁镇行跪拜大礼。这种礼仪不仅仅是要彰显天朝威仪,还是增强使臣对大明王朝的敬畏之心!



行礼完毕后,宣表官取过朝鲜上表国书,当众宣读一番。国书内容极尽对大明皇帝的赞美之词,以及对天朝上国的臣服跟礼敬。



听到这份国书后,朱祁镇的脸上表情终于好看了些,这才是他想要的四方来朝,八方来贺!



宣表结束,宣方物状官把朝鲜进献的贡品,在众人面前展示了一番。



其实大多数番邦贡品,都是当地的一些土特产,然后在明朝的“薄来厚往”制度下,换回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赏赐。甚至有些番邦小国,为了争夺一个入贡的名额,还会大打出手。



“薄来厚往”本质是一种厚以待人的道德文化修养,强调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儒家观点。



结果明朝把人格代入到了国格中,朝贡行为就变成了大明人傻钱多,赶紧来捡钱。



或者让沈忆宸用后世眼光看待,大明简直是纯纯的大冤种!



但架不住理学思想下熏陶的天子百官,就好这口虚荣面子。朝鲜使团的国书跟方物展示完毕后,一扫之前的紧张低沉气氛,众人一片其乐融融……



同时朱祁镇也礼节性的与朝鲜使臣交谈两句,内容什么都是固定的,比如询问使者国王是否安好,来朝途中是否辛苦这类的客套话。



朝鲜使臣结束觐见,鸿胪寺舍人也明白了沈忆宸的意图,直接按照历年朝贡顺序宣召使臣。



日本、大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



一个个番邦使臣在鸿胪寺舍人引领下觐见皇帝,这让站在首位的瓦刺使团众人,脸色变得无比难堪。



他们之所以会抢朝鲜使团的位置,一方面是为了给大明个下马威,另外一方面就是警告朝鲜。M.biQUpai.coM



要知道也先用脱脱不花名义发布“敕书”,不可能天真到以为一封敕书就能让朝鲜称臣,他本意其实是试探朝鲜的反应。



如今对于瓦刺部也先而言,兀良哈三卫已经是囊中之物,吞并他们只是时间问题。再下一步就是直取辽东,攻占明朝辽东都司二十五卫,获得女真各部的土地人口。



但也先同样清楚,一旦把兀良哈三卫吞并,明朝反应再迟钝,也不可能任由自己再夺取辽东。万一到时候明朝皇帝以天子名义号令藩国朝鲜出兵,瓦刺部就很有可能腹部受敌。



只是这番试探的结果,让也先感到很失望,朝鲜对于大明忠诚出乎所料。



没有畏惧蒙古铁骑也就罢了,朝鲜居然连首尾两端都没有,当即就禀告了会宁大明守将,并且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今大明皇帝一统天下,汝何发如此不道之言乎?必无待汝之理!”



这道回文让也先感到很没面子,自己继承父亲遗志,掌控鞑靼部大汗脱脱不花,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蒙古。正准备大展拳脚,重振大元荣光,结果连一个区区朝鲜都吓不住。



于是他下令入贡使臣,必须得找回这个场子。现在看来,此举毫无效果,甚至有些自取其辱的感觉。



大明亲近藩国使臣觐见完毕,按照顺序接下来就该轮到实力最强的“北狄”瓦刺部觐见。



结果就在鸿胪寺鸣赞官准备宣布的时候,沈忆宸再一次出班站在众臣面前,并且朝鸣赞官摇了摇头。



要是换做以往任何时刻,这种朝贡大礼流程,不是阁老跟六部尚书这种级别的重臣出面阻止,鸣赞官绝对叼都不叼。



这并不是说鸣赞官多么强势厉害,而是打断礼制的后果他承担不起。



但是不知为何,沈忆宸这次出面还没发一言,仅仅摇了摇头,鸣赞官就选择了遵从,他没有继续宣布瓦刺使臣觐见。



文武百官见到之后,同样面面相觑,内心惊诧无比。



沈忆宸此子狂妄到这种地步了吗,当着皇帝的面打断朝贡大礼。而且更离谱的是,鸿胪寺鸣赞官居然冒着风险听从了!



区区六品詹事府右春坊中允,而且这个正六品还是个虚衔,实职才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就能威望如斯?



“成国公,虎父无犬子,沈修撰已经流露出将帅之才了。”



英国公张辅见到这一幕后,眼神中有着一丝藏不住的羡慕。



要知道他也是老来得子,家族人丁并不兴旺,先前跟成国公朱勇一样在名义上仅有两子。并且嫡子张忠残疾,无法继承爵位,不出意外百年之后只能靠庶子袭爵。



这段时间无论是国子监讲学,还是侍读经筵,英国公张辅其实跟沈忆宸打过好几次交道。



当然,除了沈忆宸行礼有过几句对话,其他时候张辅仅仅是用旁观者的视角,打量评判着这个年轻人。



一步步看下来,英国公张辅愈发惊叹于沈忆宸之才。这不是指在学识上的才华,而是此子实际能力,超过同龄人太多太多。



除了有些冲动逾矩外,勇气、谋略、担当样样不缺。今日还发现了具有一种让人信服的领导者才能,这是成大事者的将帅特质!



文武兼备,怎能不让英国公羡慕?



听到英国公张辅的话语,朱勇脸上流露出一抹自豪笑容,同时心中也有一抹黯淡。



奈何沈忆宸不是自己嫡长子,否则成国公一脉定能在他手中辉煌昌盛!



另外一边沈忆宸打断鸣赞官的宣礼后,他望着下方站在朝贡使臣首位的瓦刺使臣,一字一顿说道:“宣苏禄国使臣上表献物!”



此言一出,全场气氛瞬间就变了,朝贡使臣跟文武百官,纷纷把目光放在沈忆宸身份,眼神中简直各种震惊。



沈忆宸这是跳过了瓦刺使臣,不打算让他们入贡吗?



特别是在场文武官员,听到沈忆宸这声宣告,差点没惊掉下巴!



如果说前面沈忆宸站出来当机立断,宣告让朝鲜使臣先觐见,还能用初生牛犊不怕虎形容。那么沈忆宸现在的言语跟举动,就不是逾矩可以敷衍的了,而是赤裸裸的僭越!



就算瓦刺使者有不臣之心,挑衅大明之举,但是否拒绝他们入贡,也轮不到你沈忆宸来决定,这是天子权限!



越天子之权,沈忆宸是活的不耐烦了!



“元辅,此子太过无礼狂妄,当着如此多番邦使臣的面僭越,简直有损天子威仪!”



曹鼐见到这一幕简直气炸了,要不是还有番邦使臣在场,不能让外人看了大明笑话,恐怕他得当场出列训斥沈忆宸。



目无上下尊卑,行事处重擅权,当问罪之!



看着曹鼐这激动模样,杨溥只是淡淡回了句:“万钟,莫君前失仪。”



“元辅,沈忆宸都君前擅权了,吾等还在乎君前失仪吗?”



以前杨溥为了防止沈忆宸被王振拉拢,对这小子抛出一些橄榄枝,曹鼐能理解。



但是君臣父子乃纲理伦常,沈忆宸此举把皇帝也置于何地,他凭什么代天子号令?



这种行为如果不制止的话,日后朝中都会臣将不臣!



不仅仅是曹鼐激动,参与朝贡大礼的百官们,都按捺不住心中怒火。特别是科道言官,很多人都已经跃跃欲试,就等着出列弹劾沈忆宸。



御座上的朱祁镇,面无表情盯着沈忆宸背影,他虽然下达圣谕授予沈忆宸专使身份,全权处理朝贡事宜!



但没放权到,让沈忆宸可以决定藩国朝贡的地步。



皇恩浩荡不是你肆意妄为的资本,这件事情如果沈忆宸做不到完美解决的话,朱祁镇他绝对不会包庇纵容。



帝王心术的本质就是势、法、术三者结合,再加上“无情”二字。



恩威并施,才能御下!



众大臣的议论、愤怒、质疑,沈忆宸通通看在眼中,他没有做出任何解释,这种场合之下也不可能解释什么。



鸣赞宣礼之后,他面色如常准备返回班列,丝毫看不出刚在做了一件可以问罪的举止。



不过就在沈忆宸迈步之时,下方的瓦刺使臣终于憋不住了,他开口大声质疑道:“明朝官员,你这是要拒绝我瓦刺部入贡吗?”



听到这声询问,沈忆宸嘴角出现了一丝极难察觉的的弧度,我等的就是你这句。



“是否接受入贡,由我大明天子决断,这句话尔等不该问本官。”



沈忆宸这句话出来,更是让在场众人摸不着头脑了。



刚刚明明就是你僭越绕过了瓦刺部觐见,现在又说只有皇帝能决断,岂不是自相矛盾?



185 将帅之才 (二合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