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4 强硬手段   我成了大明勋戚[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4 强硬手段[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万两白银对于明朝江浙地区大盐商而言,用九牛一毛来形容肯定是夸张了,却也差不到哪里去。



明朝没有具体的盐商家底数据,但可以根据清雍正、乾隆两朝税收,一半以上来自于盐务推测,明朝的江浙盐商总家底应该不会低于三千万两。



原因就在于明朝的税务征收力度,相比较清朝实在差的太远,地方士大夫阶层跟商贾,能偷税逃税留存下来更多的利润。



所以别看商人社会地位低,明朝真正苦的还是地里刨食的农民。



汪志道与沈忆宸达成交易后,当天就让人运送来三万两白银,以及折算下来价值七万两的米粮肉食跟棉纱石材。



从运来石材这种治水重建急需的物资可以看出来,汪志道对于这次交易成功有着十拿九稳的把握,早早就备好了银钱货物,等着沈忆宸的开价。



当看着数百艘运船拥挤的堵在张秋镇码头,沈忆宸隐约感觉有点不对味。



沈忆宸本以为这笔生意是自己狮子大开口,用了一个天价空头支票,把张秋镇的商铺地产给“卖”了出去。



现在看来,自己的报价并没有突破汪志道的底价,依然处于他可接受范围之内,甚至还很轻松惬意。



用一句后世的网络名言形容,那就是可能自己血赚了,但汪志道绝对不亏!



早知如此,就应该试探性的报价二十万两,再等着对方去还价,说不定还能多弄来几万两白银。



只能说在做生意这方面经验,沈忆宸远不能跟汪志道这种大盐商比。



身边卞和望着河道上遮天蔽日的运船,与沈忆宸脑海中的“斤斤计较”完全不同,他此刻更多是唏嘘不已。



想当初匆忙从京师出镇山东治水,面对三省八府之地饥寒交迫的灾民,沈忆宸可以说一无所有,缺钱缺粮缺人!



现如今峰回路转,张秋镇的灾民突破十万,还有数十万灾民正在赶往路上,再也不用担心民力紧缺。另外朝廷水利银加上与商户达成的交易,银钱米粮问题也得以解决。



当时谁又能想到,这名年纪轻轻的佥都御史,真做到了力挽狂澜拯救苍生万民?



“东主,时至今日,山东地界百姓总算没了后顾之忧。”



卞和感叹了一句,他知道之前钱粮紧缺的压力,差点熬不过这个月底。



听着卞和的感慨,沈忆宸笑着回道:“不,还是有点忧虑的。”



“为何?”



“钱是到账了,货得从别人手上抢啊……”



说完这句话后,在卞和诧异眼神中,沈忆宸把目光看向了身旁的韩勇跟韩斌。



“韩佥事、韩千总听令。”



“卑职在!”



听到沈忆宸的号令,韩勇跟韩斌二人,立马拱手应声。



“韩佥事你率领泰安卫两千人,去接管黄河、清河两岸被冲毁的盐场。如遇到都转运盐使司阻拦,就报出本官名号,以阻拦河工大业为由治罪!”



“是,下官遵命!”



“韩千总你率领东昌卫运军一千人,另与陈主簿协调分拨出万余民工,以修筑河提的名义去接管运河临清钞关。如遇阻拦报出本官名号,理由同上。”



“下官必不辱使命!”



相比较之前沈忆宸下令摧毁流民拦截关卡,韩勇跟韩斌心中还有些打鼓不同。现在双饷实发跟每日伙食管饱的待遇,整个东昌卫跟泰安卫官兵上下,唯沈忆宸马首是瞻。



可能让他们去造反,还有些不太现实。单纯让他们办事,绝对没有二话指哪打哪。



“你们连日奔波辛苦,将来治水成功,本官不会忘记两位功劳。”



“下官岂敢贪功,能为佥宪效力,实乃吾等荣幸!”



韩勇跟韩斌两人回答,并不仅仅是恭维客气,还有打心眼里面的尊重跟敬佩。



以往在地方卫所任职,军户被各方歧视,每日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生怕哪天漕粮出问题就得家破人亡。



现如今在沈忆宸手下办事,从未有过体罚辱骂的情况发生,状元公始终客客气气给予军户尊重。并且每日能吃饱穿暖,还能有些闲钱寄回家中,给家人购置些新的衣服被褥。



这种日子,放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相比较起来,这点奔波辛劳又算得了什么?



至于什么治水之功,对于韩勇跟韩斌而言,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历朝历代黄河之水,从未听说过大头兵还能分得功劳,朝廷也不可能表彰普通武人。



“去吧,有事记得禀告。”



“卑职告辞!”



两人领命后就快步离去,只是这幕场景放在阳谷县官吏眼中,又品读出了不同滋味。



自己一行人都是被沈忆宸这个状元公头衔给骗了,还以为文人魁首当贯彻士大夫准则。



结果以这段时间表现来看,沈忆宸行事风格与粗鄙武夫别无二致,甚至更为放肆,当着众人面就号令军士明抢!



真不知道这该说是没把自己等人当外人,还是彻底放飞自我无所顾忌,反正状元功名做到沈忆宸这份上,属实独一份了。



还没等阳谷县众官吏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就听到沈忆宸继续说道:“姜县丞听令。”



“下官在!”



震惊归震惊,现在听到沈忆宸的号令,姜沛几乎是条件反射的站出来领命。



抛除沈忆宸以往的简单粗暴手段,以及特立独行的风格,姜沛凭心而论自己同样更愿意在他手下任命。



身为下属,想要的不就是勇于承担,能做实事的上官吗?



从这点比较,沈忆宸比孟安维强了太多太多。



“如今阳谷县流民暴增,如何安置跟分配,还望姜县丞率领诸位同僚尽心尽力。”



张秋镇重建需要征调五万流民,后续更有数十万流民得在阳谷县境内安置,这份重任对于姜沛等阳谷县官吏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挑战。



“下官与阳谷县同僚,定不负佥宪所托!”



“很好,去做事吧。”



沈忆宸满意的点了点头,不管张秋镇官吏以前如何,现在确实有点一方父母官的样子了。



安排完诸项事宜后,沈忆宸打算去城外的河提巡视一番,看看工程进度如何。



这些日子为银钱忙的焦头烂额,河工治水之事几乎全权交给了卞和跟主簿陈涛。现在终于算是缓了口气,也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河工上面。



再过两个月就是春汛期,届时黄河、清河、运河等水流将会暴涨。沈忆宸不仅仅要保证现有决口堵上,还得保证整条堤坝不会再有新的决口。



否则在春夏汛期洪流攻势下,想要堵上难于登天,可以说治水成败与否,就看着两个月的工程进度。



只不过还没等沈忆宸走出城门,就看到远处出现了大队车马飞驰扬起的尘土。转瞬之间,巡抚张骥率领着一行随从,就出现在沈忆宸的面前。



“张抚台大驾光临张秋镇,本官礼数不周还请见谅。”



沈忆宸拱了拱手表示迎接,语气颇为客气,心中却冷若寒霜。



他大概猜测到了对方此行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要试探自己是否知道马辉国账本的事情。



山东百万灾民性命,都不能让张骥在意分毫,现在威胁到了切身利益,就开始紧张万分。



这种人主政一方,等同于为祸一方!



“沈佥宪属实客气,本官可不敢当。”



张骥连忙拱手回礼,脸上挂着一副热情笑容,仿佛见到了熟识老友。



“本官正准备出城视察河工之事,不知抚台今日前来可有要事?”



哪怕心如明镜,沈忆宸依然得装出一副全然不知的模样,这种事情越晚摊牌对自己越有利。



“没什么紧要事情,就是听闻最近有大量流民涌入张秋镇,本官担心沈佥宪忙不过来,于是特地过来帮衬一二。”



“有劳张抚台费心,流民均已安置妥当。”



“沈佥宪真乃能臣干吏,令吾等地方官汗颜,难怪能得到陛下看重。”



“张抚台谬赞,如无要事那本官就先行一步,还请自便。”



说完这句话后,沈忆宸就打算拱手告辞。ŴŴŴ.biQuPai.coM



224 强硬手段[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