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九章李严   红楼姑爷[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九章李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间匆匆而逝。



一转眼的工夫,到了崇康十二年,二月初八。



今日,是天下考生初入贡院之日。



天公似不作美,又起了蒙蒙春雨。



大乾科举制,大体承于前朝,却又在不断改进中。



国朝三年一大比,各省三千余生员中取举子百数。



又由各省应赶举人,加上往科不试的前辈,共三千举人中,再取三百人为一科进士。



京城贡院在国子监东,礼部衙门西,承德坊内。



墙垣高耸,环境阴森,只外层围墙便有三重:“外棘墙、内棘墙,及砖墙,内又有公堂、衙署,高大森严,倒是考生考棚,十分简陋……”



贡院大门为三间高大门楼:



大门、二门和龙门,俗称三龙门。



又有鲤鱼跃龙门之意。



三龙门前,又有青云桥。



考生们自青云桥上入龙门,寓意平步青云。



“咚!”



“咚咚!!”



门外等待的士子们忽闻青云桥对岸响起了三声炮响。



整个承德坊内三千生员,在这一刻全都安静了下来。



士子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此行必要一举成名天下知,鲤鱼跃龙门!



“吱……呀!”



大门、二门、龙门三座龙门同时打开,发出一阵刺耳沉闷的摩擦声。



却愈发撩动众生员的心,许多生员,甚至已经能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声了。



又见一队队兵丁自龙门而出,分列三座龙门两侧,有兵卒开始呼喝规整队型。



报考生员人人皆有一份“贡院坐号便览”,与后世准考证异曲同工。



队伍便以座号为序。



待三千生员排成三组长队,贡院明远楼上响起一通鼓声。



衙役军士便开始依照贡院坐号唱名,生员入内,再过搜检。



搜检时,考生开襟解裤,从中鱼贯而入。



以二兵卒搜检一人,细查每人的衣服器具。



这个时候,大概是生员们最难熬,也是一辈子中最不愿提起的晦涩回忆之一。



阁内,赵昕与众大臣尽皆静待,此时的赵昕依然是一副无所事事的模样,十分无趣,既然已经交给李维之,他自然不愿多管。



正当无趣时,贡院内响起一阵压抑的笑声和喧哗声,随即又响起监临官的咆哮驱逐声。



赵昕颇为感兴趣,起身朝外走去,瞧见了终生难忘的画面。



只见两个士卒按住一个赤果大叫的考生,竟从他后庭处,拉着一根线,用力一拽,竟拽出了一卷小册子……



赵昕见状,内心不由大赞,前有后庭藏毒,现有后庭藏小抄,妙哉……



古人智慧不可小觑矣。



据赵昕所知,入贡院后的搜检,要比前世的安检不知严格多少倍。



除却惯例的搜检书箱、衣服、鞋袜等,连备好的饭食,都要切开细细查验。



更有甚者,监临官还会随机抽取士子,命其脱光了让兵卒从里到外查看,百般作践。



不少考生平日里高谈阔论,经史子集烂熟于心,文章火候亦是十足,本该板上钉钉的中试,可经过这一关后,羞耻愤懑于心,往往发挥失常,名落孙山。



幸亏赵昕出身高贵,若不然只能寒窗苦读,挣他个锦绣前程,不过赵昕自己晓得,若自己参加科举,估计一场考试都过不了,生活艰辛矣。



感叹一声,赵昕复又坐回阁内,接过茶水抿了一口,对着李维之说道:“李阁老可曾安排好,科场公正,重之又重,可别出什么差错。”



自古以来,科举舞弊层出不穷。



其中最为便捷的就是身藏夹带答案或文章。



有的考生伪造堂印,传递标准答案,也有的利用文房四宝夹藏抄录有关的文章,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或是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或索性密写在衣物、身体上,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都曾被用作夹带。



这便是小抄,除此之外,请人代考亦是常事。



大乾朝对舞弊者处罚甚重。



一是枷号。凡临场枪手、冒籍、顶替、夹带、抄袭、传递、不坐本号者立即由监考官吏带上枷锁在考棚外示众。



二是斥革。生员即秀才,是须经童子试考取的功名,一旦违犯考场纪律,生员称号立即被革除。



第二百二十九章李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