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5章 开考   明末逐鹿天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章 开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同意设立准入门槛,想要当老师,必须考核德行。



但苏统领没有剥夺我们当官的机会。



王文君姐姐告诉我,卫生部非常缺女郎中。



我们不会医术,也能考中卫生部。



卫生部会派郎中教我们医术,绝不会医术,也能当一名护士。



护士也属于一名小吏,享受统领府的官吏待遇。



干好工作,有机会获得提拔。



这个岗位工作轻松,方便照顾家庭和今后的孩子。



最关键,它的竞争非常小。



我听王文君姐姐说过,那些臭男人,很少会竞争这个岗位。”



曲清漪看到姐姐们,认真思考她的话。



能听进去的人,她们今后生活,肯定会轻松许多。



真有想考其他官职的姐姐,曲清漪也没办法劝阻。



她自己也不准备当郎中,而是盯上秘书处的职位。



这是最接近苏河苏统领的职位。



从被解除乐籍那个时刻,曲清漪就下定决心要报答苏统领。



铃音带着姐妹们,查看初试的成绩。



“过了,过了,我竟然过了。”



她身边不断响起阵阵惊呼声。



独特的女子欢呼声,让周围的士子,都把目光集中到这里。



铃音经过统计,只有七八个年纪很大,准备找夫家嫁人,不关心考试的姐姐,没有通过初试。



其他姐妹,都通过招贤馆的初试,有机会进入统领府当官。



“我就说题目很简单,以大家的水平,不用担心。



姐妹们,我们回怡翠楼,商量去哪个衙门。”



铃音带着一大群青楼女子,回到怡翠楼。



怡翠楼已经关门歇业,成为她们备考的大本营。



铃音她们刚回到怡翠楼,就有几名年纪小的女孩,把几张纸递给她。



“铃音姐,这是之前离开的姐姐们,让我交给你的资料。”



铃音拿过资料,扫了几眼,露出惊喜的神色。



她给众人解释道:



“姐妹们,这是之前离开的姐姐,在关心我们,她们收集到的资料交给我们。



她们关系很广。



有的嫁给统领府官员当小妾,有的嫁给世林名流当小妾。



有的被士子金屋藏娇,有的和教坊司女子是好朋友。”



众多青楼女子,她们都没有想这么多,没想到铃音竟然能联系到这么多人。



“姐妹们,一个萝卜一个坑,报名人多的衙门,我们获得任用的机会就太少。



有些岗位,还受到身份限制,没有任何身份限制的职位非常少。



结合这些数据,适合我们只有三个衙门。



首选是汉中报社。



这个名为报社的衙门,大部分人都没听过,也不知道它是做什么?



我翻看统领府详细的文件,留意过这个衙门。



她就是采集一些重要的事情,用文章发布出去。



职位是编辑和记者。



姐妹们喜好传播一些事情,都能胜任这个工作。



次选是卫生部。



卫生部需要在乡里建立卫生所,需要的郎中非常多,学不会医术还能当护士。



第三个是当秘书。



统领府不让官员自己招募师爷,统一改为秘书。



但我发现,官员的秘书都是男秘书。



不知道统领府只给男性官员招募男秘书,还是之前没有女秘书。



我们能适应这个工作,但尽量选择前两个衙门,不要去赌。



姐妹们,如果有其他特长,也可以报名其他衙门。



比如会算账,就去报名银行。



了解刑律,去报名三法司。



特别是刑部大牢,男女犯人分别看押。



女牢非常缺管理的官吏。”



铃音介绍完,好多青楼女子都围过来,让她帮忙推荐,自己适合去哪个衙门。



……



李元正看着他的分数,100分满分。



通过考试的人很多,但满分的人寥寥无几。



李元正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骄傲,必须要选对衙门。



瞎了一只眼的石溪,凑上来询问道:“李大哥,你准备报哪个衙门。



我们都通过初试,相处这么多天,大家都信服你的能力。



你给大家一个建议,我们报哪个衙门,通过率大。”



李元正思考片刻,说道:“传统的衙门,投降的官员和胥吏非常多。



他们都是之前大明朝的官吏,平时作风,你们都了解。



这些衙门相对其他的衙门,要显得古板。



我们这些身体残缺之人,苏统领给了我们新生的机会。



这些古板的人没有能力阻止,但在两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肯定选择传统的士子。



我们尽量选择苏统领新设立的衙门,或者传统势力不强的衙门。



例如三法司、卫生部、教育部、银行、税务局、储粮局。”



石溪深深的鞠了一个躬:“谢谢李大哥,我没有其他能力,但自认为能管住自己的手。



我就去储粮局试试,感谢这几天李大哥的教导。”



李元正看到石溪兄弟的选择,也为他感到高兴。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石溪兄弟在他们这群人中,可以说是水平最差的一批。



但李元正相信,石溪兄弟的仕途,要比其他人顺利。



“李大哥,你算账非常厉害,一定会选择户部、银行或是税务局。”



石溪确定好他的选择,好奇地询问李元正去哪里。



“都不是,我选择都察院。



现在官吏腐化速度非常快,必须要有一柄利剑,及时把腐肉切除出去。



我观察苏统领是很好的持剑人,我愿意做这柄利剑。”



李元正被权贵欺负,导致他家破人亡,背井离乡。



他就下定决心,与贪官污吏,斗争到底。



……



崇祯三年,六月十九日。



经过两天的报名,所有通过初试的考生,都选择完中意的衙门,拿到笔试的准考证。



招贤馆笔试,正式开始。



考生们已经知道,笔试的成绩极为重要。



面试授予官职。



根据考生笔试成绩进行排队。



笔试成绩太低,面试排到最后,根本就没有好的官位。



杜源走进吏部笔试的考场。



他看到考生的动向,心里就凉了半截。



所有考生,有四分之一进入吏部,四分之一进入户部。



剩下的一半考生,才报名去其他的部门。



杜源坐好位置,等待考官发放试卷。



他很是疑惑,初试时候只是考基础知识,没有进行搜身。



怎么到了笔试,依然没有搜身。



等到杜源从考官手中接过试卷。



他心中所有疑惑都得到解答。



整整一张考卷,竟然没有一道题考试书五经。



全部都是问答题,不要求答题格式。



第一道题:身为吏部主官的你,正在审核一名官吏的资料。



发现他的能力很出众,但风评极为不好,有传言说他在服丧期间逛青楼。



请考生作答:是否提拔这个人,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道题:身为吏部主官的你,好朋友过来求情,想要给他指指通融一下,让自家侄子升迁。



请考生作答:你的选择是什么?



……



杜源看着一连十道题,每题都是十分,一共一百分。



这些题目极为刁钻,都是身为吏部官员,可能遇到的问题。



他猜测统领府想选择什么样的官吏,谨慎写出自己的答案。



……



曲清漪看着考卷上的题目,她陷入沉思。



一共有十张考卷,上面写满了各个部门遇到的事件,都想求见苏统领。



考试的题目,就是让她对事件进行排序。



她根据自己的认知,还有和这几天与王文君交流,学到的知识。



按照紧急又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的原则。



对这些事件进行排序。



曲清漪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她终于把这一百个事件,全部排好序。



曲清漪把试卷收好,交给考官,准备离开。



考官接过她的试卷,又给她抱来一大摞资料。



“秘书处,除了负责协助规划苏统领的时间,还要传达信息,负责审计各个部门的预算。”



“这是今年三季度,工部水利司的预算。



你把这个预案审核完,它的真实结果,今天晚上正好出来。



谁的预算最接近,谁的分数就越高。”



曲清漪看着足足有半米高的资料。



现在考试时间,还剩两个时辰。



秘书处的考试也太难了。



曲清漪咬咬牙,她一定要成功。



曲清漪对水利根本一窍不通,她也不了解预算,只会非常简单的算数。



但她根据自己的直觉,还有想象中的苏河会怎么做。



对百姓有利的预算,曲清漪直接通过。



有理有据的预算,曲清漪直接把预算砍一半。



她看不懂的预算,全部否决。



……



铃音看着面前的考卷,她露出轻松的笑容。



这张考卷非常简单。



让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现在汉中城,讨论热度最高的十件事。



铃音下笔如有神,生动形象的写出,现在汉中城讨论热度最高的十件事。



……



李元正看着身边不多的考生,他就知道自己选择很正确。



三法司只能在内部晋升的规定,还有关于刑律的要求,让很多考生不想考三法司衙门。



李元正看着三法司的考卷,全部都是关于刑律的问题。



他早有准备,熟读《秦律》、《汉律》、《唐律》、《大明律》等各朝的律法。



回答这些问题非常轻松。



李元正从统领府给出的试题,他就能看出,统领府对法律的态度。



第一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官员与勋贵也不享有法外特权。



第二点,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条纹判罚。



法不容情,不允许法不责众。



这与大明县令判案完全不同,这些大明官员判案,几乎都是人情大于法理。



没有几个县令知府,会严格遵守《大明律》。



李元正看出这两点,他对之后的面试,就有了充足的准备。



……



“这是什么烂考题,大爷不伺候了。”



一名书生,直接把考桌掀飞。



他立刻被维护考场秩序的巡检控制住,五花大绑带出去审讯。



这名考生属于非常冲动的人,但弃考的人也有不少。



他们把笔一扔,直接弃考。



骂骂咧咧走出考场。



“竟然不考四书五经,我寒窗苦读十几年。



问我在汉水哪个地方修水库合适,这怎么回答?



不考儒家经典,只考实务,这种是师爷和胥吏干的事,我又不用干这种事情。



我们去当官,不是去做胥吏。”



“君子不屑与胥吏为伍。”



有人立刻附和。



他在心中嘀咕:“反贼就是反贼,改变不了他们泥腿子出身。”



第95章 开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