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9章 小学开学   明末逐鹿天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9章 小学开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益门乡乡长韩翠柏带着乡公所的小吏下村,去帮助乡小学招收学生。



他们来到临河村,韩翠柏和村长李志勇说明来意,让他把村民召集起来。



村长李志勇敲着锣,挨家挨户通知。



他把村里有适龄儿童的人家,能主事儿的人,都喊到村中央的晒谷场。



村长李志勇,看着村民乱糟糟的表现,他大声吼道:



“大家安静一些,听韩乡长讲话。”



李志勇经常带村民去打工,在村中威望极高。



他一说话,所有村民都安静下来。



韩翠柏看到村民安静下来,他咳了咳嗓子,大声说道:“有个事儿,我给大家说一下。



统领府给咱们乡里,建设一所小学。



小学你们很陌生,它是教授孩子知识的地方。



小学功能和以前的私塾差不多,你们可以认为,他就是统领府办的私塾。



有想要孩子读书,成为一名读书人,来我这里报名。”



韩翠柏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村民打断。



“韩乡长,你看我们这种情况,说这些话完全白费了。



我们都靠乡里借贷的粮食活命,现在红薯长势很好,但不知道秋天能结多少粮食。



我们村,家家户户这个情况,怎么可能供得起孩子读书。”



“韩乡长,你这不应该把老少爷们儿都叫出来,只问乡里的几名富户。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你真以为我们只想当农民,还不是没钱,根本读不起书。”



“韩乡长,你是来消遣我们的么,我们村儿之前都没有一家私塾。



从这就能看出来,我们村好年景,都没有能请起私塾先生的人家。”



韩翠柏看到村民你一言我一语,都是说着一件事,没钱不能供孩子读书。



韩翠柏也知道读书花费巨大。



一名壮劳力脱产读书,一般的小地主,都没有这个能力供孩子。



韩翠柏接到上级的命令,协助筹建乡里小学。



他最开始极为反对,认为这完全是浪费钱财。



统领府免费供农民所有孩子读书,这根本不可能。



只算正常的教学消耗,培养出一名读书人,也要二十枚以上银币,这就是二十两纯银。



全府几万名学生,要花费几十万两银币。



这些钱,都够打一场局部战争的花费。



对学生收钱,那就完全放弃农村学生。



最多是乡里的富农,他们孩子能读起书,这就是在培养新的士绅。



这与统领府现在的政策格格不入。



直到韩翠柏完全了解,小学的入学政策。



他才更加佩服苏统领,这种天才一般的政策,完美解决他所想象的问题。



韩翠柏回过神,敲响了身边的铜锣。



巨大的锣声,让所有村民都安静下来。



韩翠柏看到百姓安静下来,他继续讲解小学的入学的政策。



“相亲们,你们不要着急,孩子入学免费。”



韩翠柏说完入学免费,在场的村民立刻沸腾起来。



有村民惊喜的欢呼道:“还有这等好事,第一次听到读书不花钱。”



有村民直接质疑,问道:“这能是真的吗?就是村里以前的士绅,他们也供不起全村人读书。



统领府管着那么多人,怎么可能供得起,这么多孩子读书。



我真有些不敢相信。”



还有人立刻冲着汉中府方向跪下,不断的磕头。



“苏统领,苏青天,我给你跪下了。”



韩翠柏立刻和村长李志勇一起,安抚好所有激动的村民。



他感觉形势有点控制不住,没有在卖关子,直接向村民解释小学的入学政策。



小学是住宿读书,所有学生吃住都在小学内。



每到初一十五的庙会时间,学校会放一天假。



由乡里安排人,统一进行接送。



小学一共有五年级,现在只开放一年级,入学年龄是七岁到十二岁的适龄儿童。



学费每年一两银币,也就是一两银子。



烈士子女免费,军属半价。



有钱交学费的人家,学生毕业之后就自由,想去做什么都可以。



没钱的人,有公司会与他们签合同。



公司拿出一笔助学金,供这个人读书。



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统领府开办的企业。



比如百货商店、兵工厂和钢铁厂。



少部分是汉中城知名的公司,比如王氏医馆、悦来酒楼,他们也会签下少量的人。



这些人出钱,供学生读完小学,还提供他在小学的食宿费用。



学生读完小学之后,必须要在这个公司干满五年,每年只有少量的工资。



合同的违约金高达一百银币。



只有一项选择,不用付违约金。



那就是毕业时,被统领府相关衙门看中。



他的学费,由统领府担保,工作之后慢慢还借的学费。



学生看不上这些公司,还有最后一条路。



那就是助学贷款,由银行提供助学贷款。



只不过这种贷款,需要偿还一定的利息。



韩翠柏介绍完之后,在场的村民都惊喜万分。



“韩乡长,你是说我家娃上学不花钱,学成之后,直接就能进城工作。”



韩翠柏点头认可道:“确实是这样,只要签订合同。



这些公司就必须提供学费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



但他必须学满五年,拿到毕业证。



如果中途辍学,需要根据合同违约条款,偿还这家企业付的所有钱款。”



“统领府太好了,这完全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



小孩现在很能吃,把一个小孩儿放在学校,哪怕他学的不太好。



在学校这五年,我们家就省下一个人吃饭。



毕业后,也能找个不错的工作养活自己。”



有村民小声的问道:“韩乡长,我们家没有男孩,女孩也可以去上小学吗?”



立刻有村民呵斥道:“女孩读什么书。



再养几年,让她嫁人就好,就是一口饭的事儿。”



韩翠柏瞪着这名出声的村民,怒斥道:“你这个说法极为错误,小学女孩也可以上。



我们对男孩和女孩,提供相同的待遇。



上过小学的女孩,她肯定会嫁城里人。



没上学的女孩,最多就嫁给隔壁村。”



韩翠柏乡长考核,是有女孩上学的考核指标。



但他知道,现在农民过得非常惨,和他们讲道理没用。



只有看得见的利益,才能打动他们。



许多家有女孩的村民,听到韩乡长这么说,他们立刻心动。



自己女儿能嫁给城里人,他们也能跟着借光,获得很多好处。



韩翠柏说动村民,大部分村民都愿意,把自己孩子送往小学。



他给村民介绍,提供助学金公司的情况。



把合同条款,一条一条解释清楚,让所有人都明白。



让村民们选择自己孩子,与哪一家公司签订合同。



韩翠柏带着合同和八十多名孩子,坐着村里提供的牛车,返回益门乡。



他带着学生,来到乡公所前方一栋气派的建筑中。



乡公所是泥砖房,新修建不久的房子。



但它和眼前的建筑相比,那就是宫殿和茅草屋的差别。



小学是钢筋混凝土建筑,一共有五栋平房。分别是教室和宿舍。



建筑看上去非常气派。



操场的最中心,立着苏河的石像。



操场是水泥地,非常平整的地面。



韩翠柏看到益门乡小学校长柳馨,她已经带着小学的十五名老师,迎了出来。



益门乡小学一共只有十六名老师,算上柳馨,一共只有三名女老师。



剩下的老师,都是男老师,大多数年纪都很大,最大的一名男老师,现在已经四十五岁。



他这个年纪,已经没有几年好活。



现在的人,大多数只能活到五十岁。



他们十六名老师,要教育益门乡小学三百多名孩子。



韩翠柏很客气,把学生和合同都交接好。



他只是一名正九品的乡长,柳馨也是从九品的校长。



“柳校长,这是最后一批学生。



每到初一十五,我会派人接学生回村。”



柳馨把孩子交给其他老师,她连忙道谢:“谢谢韩乡长,对我们小学的支持,这几天你辛苦了。”



柳馨校长送走韩乡长之后,她和老师一起,安抚因为刚到陌生地,哇哇大哭的学生。



这些村里来的学生,刚离开他们父母,都非常敏感。



福利院送来的学生,因为小时候遭受过各种苦难,精神更加坚韧。



他们刚来到小学,不哭也不闹。



柳馨带着最后一批学生赶往宿舍。



让学生们尽快熟悉自己住的地方。



无论是七岁的孩子,还是十二岁的孩子。



他们通通都是一年级学生,从最基础的拼音教起。



小学一共分为语文、数学、自然、历史、体育这四门课。



柳馨负责教授数学,现在只需要教授简单的加减乘除。



高年级需要教授珠算和会计。



语文课从拼音开始教。



历史不是由老师教,而是由乡间祖庙的祝师教。



自然这门课,老师们都是学生,看不懂书本上的内容,只能照着课本念。



体育课是由乡里的巡检来上课,主要教导学生们练队列。



……



学生们经过几天的习惯,所有人都适应小学的住宿条件。



柳馨查看孩子们的生活。



学校除了老师,还有其他工作人员。



她们大部分是妇女,负责给学生做饭,照顾一些年纪小的学生。



柳馨看了一眼旁边的日历,今天是八月一日,这是所有小学开课的时间。



老师们带着所有学生来到操场上。



“同学们,我是你们的校长柳馨,我们先对苏统领的石像行礼。



大家跟着我做。”



柳馨对着苏统领的石像,鞠躬成九十度。



“感谢苏统领。”



孩子们学着他的样子,像苏河的石像鞠躬。



同时说道:“感谢苏统领。”



有几名学生愣愣的站在原地,忘记了鞠躬,在场的老师立刻纠正他们。



孩子们鞠完躬,老师带他们走进大教室。



教室非常宽广,三百多名孩子,分成六个班,每个班五十多人。



柳馨在操场上,等待教授历史的祝师。



她等了不一会儿,就看到一名满头大汉的青年男子走进学校。



“堂哥,提前告诉你今天开课,你怎么这么晚才来。”



柳广盛看着柳馨,眼神中充满着宠溺。



这是他亲妹妹,为了家族考中统领府,成为一名小官。



她还为自己担保,让自己从煤矿的统计员解脱,成为益门乡祖庙的小祝。



他现在身上依然背着刑期,但当祝师,这个工作很轻松,还可以减刑。



柳广盛眼中还有着血丝,他有些疲惫的说道:



“乡里祖庙刚建好,一共就五个祝师。



临河村前几天有人去世,因为那里太偏僻,只能我去主持葬礼。



我连夜翻山走回来,去祖庙换身衣服就过来。”



“大哥你受苦了,我们快去上课。



等咱们安稳下来,把大嫂和侄儿接过来,让你们一家人团聚。”



第99章 小学开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