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2章 捷报 朱燮元震怒   明末逐鹿天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捷报 朱燮元震怒[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仲策接到前线传来的捷报,他忍不住大笑两声。



他面带微笑,把捷报递给文华殿开会的官员。



“剑门关被苏统领攻破,阻挡我们最大的一座关隘被攻破,大军到蓉城府,那就是一片坦途。



四川明军再也没有办法,阻挡我们夺下四川。”



众多官员传阅这份捷报,  他们都露出笑容来。



苏五牛看着这份捷报,他激动地说道:“太好了,刚刚苏熊传来捷报。



他们已经打下巴州,进攻巴州过程很顺利。



大明主力都部署在金牛道,他们没想到我们能穿越艰险的米仓道。



巴州明军根本没有防备,巴州这座城池也不是军事重镇。



现在苏熊留下一部分士兵,不得保护米仓道的安全,  巴州城已经被军管。



我明天就带领工程队起程,彻底打通米仓道,让它成为一个能走独轮车的道路。



我还会带着一些官员,接管巴州城,让留下来的士兵,去清剿巴州附近的明军。



我们工部会修建汉中城直连巴州的道路。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会一直修到重庆府。



我把这份捷报给苏熊带过去。



他也会更加放心,不用担心四川巡抚张伦能派兵围剿他们。”



工部尚书张德志看着这份捷报,他心中的担忧就消散。



他儿子张瑜亮在前线,虽然是炮兵将领,但大军如果失败,风险也极高。



现在大军取得胜利,剑门关之后的城池,根本无法阻拦他们的进攻。



“好,这真是太好了。



我会和秘书处协调,让各大工厂派遣一批工匠提前入蜀。



苏统领之前就说过,要在蓉城府完全复制汉中府的工业体系。



工厂举办的识字夜校,效果非常好,我们有一大批识字的工匠。



他们作为师傅,  可以带出更多的徒弟,  支援蓉城府工业体系建设。”



王仲策看这工部尚书张德志,道:



“张尚书,银行正好制造出一批新的银币,还有大量的亚麻布等物资。



物资和工匠一起运过去,我会与军方沟通,让军方直接派遣新兵保护你们的安全。



现在四川还是战区,必须要保护你们的安全。



从捷报上能看出来,四川那里有很多逃兵。



前线大军需要抓紧时间攻城略地,他们没有兵力清剿逃兵。



我们只能等战事结束,才能派遣大军清剿逃兵。



逃兵不敢攻击成建制的军队。



但对于一些没有携带武器的百姓或是商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王仲策提出这个建议,张德志立刻答应了。



这些工匠是他们辛苦一年,培养出的精干力量。



不能因为一时冲动,没有保护直接入蜀,让逃兵杀害了。



教育部侍郎张祐枫紧跟着说道:“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我就预计苏统领能大胜。



已经提前招募很多读书人,让他们去小学当实习老师。



熟读苏统领书写的教材。



等到四川各地稳定,我会立刻派遣这些教师,  让他们在当地建立小学。”



王仲策听到教育部侍郎张祐枫这么说。



他也对张祐枫很满意,教育部已经提前准备教师,  到时候派遣这些教师过去,比直接招募会省很多时间。



王仲策也等到战局稳定之后,派遣一批准备许久的官吏入蜀,那时候带着培训好的老师和医生。



他们到了当地,就能组建起乡公所,快速在当地建立稳固的统治。



它是王仲策接下来这一段时间主要工作。



第一批入蜀的官吏,必须要严格培训,选取精明强干的人才。



只有他们站稳脚跟,后面的队伍才能有经验参照。



苏统领拿下剑门关,凭借大军的实力,拿下四川只是时间问题。



即便有几场战役失败,也不会影响总体的胜负。



王仲策看向在一旁负责记录会议,汉中报社总编辑铃音。



“铃音总编,我这里有几份前线记者写的稿件。



你们汉中报社编辑经过润色后,直接发表在《汉中周报》上。



捷报要和所有百姓分享,距离下一批报纸刊发还有一段时间。



最好是加刊,报纸明天就要出来。”



“王尚书,我们汉中报社没有问题,报纸最迟明天中午就能发行。”



……



王仲策拿着捷报,走进王府后殿。



他经过通报后,带着秘书处的秘书曲清漪,一起去后殿见她的妹妹王文君。



王仲策在路上,就交代曲清漪通知卫生部,抓紧培训乡村医生。



这是占用紧急名额,不需要等着招贤馆再次招聘。



王文君挺着大肚子,坐在院外的藤椅上晒太阳,她闭着眼睛在小憩。



王仲策看着妹妹一脸幸福地在休息,他都不忍心去打扰妹妹。



王文君等了很长一会儿,没有等到二哥进来,睁开眼睛向四周张望。



它才看到二哥在门外站着。



“哥,你怎么不进来。



我还有四个月就生了,现在都没精力办公。



一些重要的事情,也是通过曲清漪秘书来传话。



小事情你也不会打扰我,是前线发生什么重大事情了。



我夫君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王文君说着,就要扶着藤椅站起身。



王仲策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开口制止。



“妹妹,你不用着急,是好消息。”



王文君听到后,才变得安静下来。



她仔细一想,自己也不可能听到坏消息。



现在这种情况,任何人都不会把坏消息,告诉给她。



王仲策说完,把捷报和苏河给王文君写的信件,都交给妹妹。



王文君看完捷报和信件,露出开心的笑容。



她不懂得军事,但也知道剑门关的名气。



历史上任何一只成规模的军队,拿下剑门关之后,四川都会被其拿下。



“哥,夫君已经想好我们孩子的名字。



他说儿子就叫苏蜀,女儿就叫苏蓉。”



王仲策听到苏蜀这个名字,他有些高兴,又觉得有些不妥。



这个名字没有避讳,蜀这个字是四川的简称,明显对苏河很重要。



但给后代起这个名字,是怕后代夭折无法成长,还是有了其他想法。



王仲策不敢深说,装作无意的询问道:



“妹妹,你最好建议取一个复杂点的名字,这种简单的单名,不太好。”



王文君看出他二哥在担心什么,笑着说道:“哥,你不用担心这种事。



夫君说过,今后就没有避讳这种事情。



他的名字非常简单,总不能让大部分河流都改名。



统治者做得好,根本不需要避讳。



做得不好,哪怕是在避讳,也会被百姓变着方法痛骂。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哪怕粉饰的再好,都无法瞒过他们。



避讳就是统治者在掩耳盗铃。”



王仲策听到妹妹这么说,他才完全放心。



不涉及到避讳与确立继承人,孩子叫什么名字,那都是父母的自由。



“妹妹,你在这里要注意身体,如果觉得烦闷,我要你嫂子多来这里陪陪你。



我现在还有事情,准备回去安排。”



王仲策达成过来的目的,他直接与自己妹妹告别。



“哥,你不用担心我。



我的医术,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身体状况很好,孩子的状况更好。



有什么事情不用瞒着我,遇到什么事情,我都能挺住。”



王文君看到自己哥哥王仲策走后。



重新翻开苏河给她亲自写的信件,反复的观看,越看脸上笑容越浓厚。



……



悦来酒楼,杨文才和丁万年来到这里吃午餐。



“伙计,你怎么给我上红薯酒,是不是看不起我。



把你们这里,最好的酒给我搬出来。



大爷,我现在,那可真的不差钱。”



伙计立刻过来,看到桌子上的酒,他语气非常平和的介绍道:



“这位客官,这是我们悦来酒楼新推出的地瓜烧。



我们东家高价购买的蒸馏酒技术。



我们聘请酿酒大师,酿造独一无二的悦来牌地瓜烧。



这酒醇厚无比,绝对不输于进口的酒。



价格属于最贵的一档,绝不会埋没您的身份。”



杨文才喝了一口酒,感觉嗓子火辣辣,胃部也剧烈翻涌。



“这酒,够劲。



你们这家店,真的很不错。



老丁,我们一起喝酒,感谢你给我出主意,让我这次翻了身。”



“卖报,卖报。



《汉中周报》加刊,前线大捷,十文钱一份报纸。”



报童拿着一摞报纸,走进悦来酒楼卖报。



卖出十份报纸,报童能赚一文钱。



他们都是贫苦人家小孩,这一份工作,能让他们填补家用。



“给我来一份报纸,这还是《汉中周报》第一次加刊。”



杨文才喝了一口酒,冲着报童喊道。



他直接从兜里,掏出十枚铜币递给报童。



报童仔细检查铜币,把铜币放进挂在胸前的布袋内。



“这是您的报纸,请拿好。”



杨文才打开报纸,他还嘟囔着:“你们悦来酒楼真不行,之前还有先生读报纸,现在都没人读报纸。



想要看报纸,还需要我自己去买。



要不是请您教过,我认识几个新字,报纸都看不懂。”



伙计还没有离开,他听到这句话,委屈的说道:“这位客官,我们小店也没办法。



那些识字的说书人,看到同行应聘小学老师和记者,混的风生水起。



这次统领府招募一些临时的老师,去四川建立小学。



很多人都去报名当老师,谁还会在酒楼说书,赚这么一点小钱。”



旁边有不识字的食客,大声叫嚷道:“这位仁兄,你既然识字,就把报纸上的内容念一下,让我们也跟着长长见识。”



杨文才在周围食客的恭维下,他喝下一口地瓜烧,给众人读着报纸。



报纸上的字,他也认不全,但他认识上面的拼音,读出来完全没问题。



当他读完大军攻下剑门关的捷报。



整个酒楼立刻沸腾了。



统领府这里只要不造谣,一般的政策可以随意讨论。



言论宽松的条件下,很多百姓都爱讨论时事。



他们听到攻下剑门关的捷报,众人都开始议论起来。



“我儿子上军校,我还专门向他了解剑门关。



剑门关的意义也十分重大。



第112章 捷报 朱燮元震怒[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