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7章 称王大典   明末逐鹿天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章 称王大典[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开元4328年,九月初九,上午九点九分九秒。



祖庙黄帝石像旁边,黄金大炮的拉火绳被苏河亲手拉动。



黄金大炮装有空包弹,只会发出巨大的响声。



砰的一声巨响。



向汉中城所有人宣告,称王大典正式开始。



祖庙太祝,太常寺卿宋康年负责称王大典的礼仪。



他高声大喝:“称王大典正式开启,  有请秦王苏河祭祖。”



苏河穿着明黄色的龙袍,龙袍上面绣着五爪金龙。



上衣袖子上绣着纺织炼铁,裤子绣着稻穗、麦穗和红薯。



苏河头戴冕冠,腰间别着宝剑,走向黄帝石像。



他给黄帝鞠躬,转过身面向参与称王大典的众人。



他右手高举宝剑,道:“我苏河今日称秦王。



传承华夏文明薪火,传承炎黄二帝血脉,  传承诸圣思想。



暴明无道,致使千里无鸡鸣,人向食。



我苏河,今日将带领天下万民,讨伐暴明。



今日我称秦王,给百姓承诺。



凡我秦王府治下,耕者有其田。



凡我秦王府治下,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苏河选择自立为王,不是上天授予,也不是祖宗赐予。



他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能力获得。



自古以来,兵强马壮者为王。



史书再怎么掩盖,给开国皇帝加光环,这个根本原因无法掩盖。



苏河说完,  激昂的音乐声和百姓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王自用在人群中,  观察苏河称王的举动。



苏河今日称王,他能看出许多百姓,是真心支持苏河。



他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种表情演不出来。



王自用那时候称王,只要有百姓来庆贺,每人发五斤粮。



陕北那时干旱好几年,当地极度缺粮。



他给这么珍贵的奖励,百姓脸上都没有现在他看到的这种笑容。



“王爷,苏河称王和您不一样,他怎么没有祭天。



我看大王和闯王称王时,他们都祭天。”



王自用看着自己的亲信,纠正道:“不要叫王爷,容易引起其他人误会。



我们先在寄人篱下,叫我王头领就行。



等到我从苏河那里借来一批粮,部下发展壮大,有兵才能成为王爷。



不进行祭天,应该和他们信的那个什么祝师有关系。



我是看不懂苏河的做法。”



………………………………



祭拜完黄帝,苏河已经自立为王。



他在宋康年等祝师的陪同下,把自己认的远古祖先炎帝和父亲苏三牛的排位,摆放在祖庙之中。



这个流程,  是整个称王大典,最为繁琐的流程。



苏河本想简洁一些,  但苏母和他的叔叔伯伯,  还有一些文官都规劝。



要敬重祖先,展示自己的孝道,礼仪应该厚重一些。



他像一只提线木偶,再宋康年等礼仪官员的安排下,进行非常复杂的仪式。



宋康年还在这个过程,念着很复杂的祭文。



向苏河的祖先祷告,他们子孙后代有人称秦王,让祖先在冥冥之中保佑苏河。



苏河走完所有礼仪,他感觉自己身上都有些酸痛,重新走回祖庙广场。



面向广场上众多的百姓说道:



“我苏河今天为秦王,我的权力不是上天赐予,也不是祖上传承。



我苏河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出身。



我所拥有的权利,源于秦军的将士们,源于秦王府治下的百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跟着我苏河,一起推翻大明朝,你们都有机会封侯拜相。”



苏河说出这句话,在场的所有百姓都沉默,随后响起热烈的掌声。



“封侯!封侯!封侯!”



百姓们不断欢呼着这两个词。



汉中学子林文静和四川学子莫雨庭结伴来到祖庙。



他们经常讨论下个月科举考试的试题。



莫雨庭听到苏河这么说,他身体都在颤抖,震惊的询问道:“秦王殿下,他怎么敢这么说。



直接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就不怕治下的百姓造反。



我感觉野心家也有很多,直接喊出这句话,会催生很多野心家。”



林文静听到苏河的话,陷入了思索。



他回想着苏河在汉中和四川实行的政策。



“莫老弟,我觉得秦王殿下认识的很清楚。



各朝各代都执行愚民政策,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唐太宗。



他也没有想让所有人都识字。



管理一群不识字的愚昧农民和管理一群精明的精明农民。



官员消耗的精力,那是完全不同。



除非当权者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益大致相同。



才有动力普级教育,尽量让所有人识字。



百姓识字开化之后,再想欺骗他们,那也是千难万难。



只要读几本史书,就会发现这句话是真的。



我们跟着秦王殿下,也有机会封侯拜相。



这个也是我们千里迢迢赶往汉中,参加科举的重要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奋斗成为一名皇帝。



他家穷的父母兄弟都饿死,这也不影响明太祖称为皇帝。



秦王殿下公开说出来这句话,主要是为了激励百姓。



我现在就干劲十足,想要科举考个好名次。



秦王殿下也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掌控局势。



我们华夏的农民很温顺,只要不是迫不得已,有一口饱饭吃,他们绝不会造反。



我这些年经商走南闯北。



哪怕是富裕的南京,每天晚上都向外运输数十具尸体,这基本都是在城中饿死的乞丐。”



莫雨庭听到林文静老兄的分析,他有些明白秦王殿下的选择。



很快他就不再思考这件事,被前方的事物所吸引。



宋康年站出来,大声说道:“请军方代表,为秦王殿下献礼。”



曹正圆作为刚从新兵营出来的新兵,他对于自己被选为献礼代表感到很诧异。



他手中捧着一杆金黄色的燧发枪。



枪托上还绑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空包弹。



曹正圆走到苏河面前,他经过反复训练,身体下意识就完成礼节。



他双膝跪下,把金黄色燧发枪举过头顶。



“我代表秦军所有将士,向秦王殿下献枪。



秦军全体将士,永远听从秦王殿下的指挥。”



苏河拿起这把黄金色泽的火枪。



他取下弹药袋,快速装填好弹药袋里的空包弹。



他扣下扳机,一声枪响,响彻整个广场。



随着苏河的动作,站在祖庙广场两侧的警卫团士兵。



他们也装好空包弹,把枪对准高空,统一扣下扳机。



连绵不绝的枪响,向四方传递。



黄金礼炮也再次发出轰鸣,震耳欲聋的大炮声响起。



苏河看着枪炮齐鸣,武德充沛的场景,这就是他称王最大的底气。



三轮枪响过后,枪声平息下来。



宋康年继续主持典礼。



“请百姓代表,为秦王殿下献礼。”



头发花白的老农朱贵,拿着万民书,迈着艰难的步伐,走向苏河。



他佝偻着身躯,眼神却非常坚定。



他走的速度缓慢,谁也没有催促。



朱贵想要跪在苏河面前。



苏河看到他要跪下,直接伸出手扶住他。



“老人家,你年纪太大,不用给我跪下。”



朱贵态度坚决,直接跪了下去,举着万民书。



他万分高兴,带着哭腔说道:“老朽已经五十岁高龄,我们家除了洪武年间,世代都没有田地。



秦王殿下给我们分了田地,让我们有了自己的田地。



您承诺的耕者有其田,分毫不差地兑现了。



我代表秦王府治下所有百姓,感激秦王殿下的所作所为。



我七个儿子全部让他们参军,已经阵亡了三个。



我却不后悔,有人想要夺走我们手中的田,我拼尽老命也会阻止他们。”



苏河接过他手中的万民书,亲手扶起这位老人家。



他搀扶着这位老人家,走回了原来的位置。



在路上,苏河语气坚定的说道:“老人家请放心,只要我们秦军还有一人生存。



就绝不会让大明朝再次夺走你们的田地。”



苏河返回黄帝石像前。



宋康年大声说道:“为了庆祝秦王殿下称王,普天同庆。



很多人都提出,想要给秦王殿下献礼。



但时间有限,我们经过商议,选择三件礼物,献给秦王殿下。”



宋康年照着礼单念道:“建昌知县武弘义,献上甘蔗良种一千斤,甜菜良种一千斤。



制糖法专利三十项。”



有点发福的中年人,捧着一个盒子走过来。



他是武弘义的三叔武渊麦,代表汉阳武家和湖广一些士绅,趁着这个机会接触苏河。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秦王下一步扩张目标就是湖广。



大明官军能挡住,他们这些士绅还能照常过日子。



大明官军挡不住,他们这些士绅就要找一找后路。



看之前的战力,大明官军能挡住的可能不大。



武弘义当官的消息传到武家,立刻在武家引起轰动。



建昌县比汉阳府都大很多,一个没有功名的人,能直接成为一名知县。



这让武家很多人都心动,他们都觉得自己不会比武弘义差。



武家又主要以粮食白糖贸易为主,暗中贩卖私盐。



哪怕土地全部被没收,他们家族也能活得很好。



在不能拥有土地的情况下,家族的人有机会当官,也是不错选择。



武渊麦就在这种情况下,代表武家和湖广一些士绅,来汉中试探苏河的态度。



湖广那里的士绅,一共分为两派。



与汉中有接触的一派,认为苏河等黄衣贼还是能交流。



第137章 称王大典[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