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8章 放榜 国子监   明末逐鹿天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8章 放榜 国子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先磨砺几年,把你的性质磨平。



你经受住官场的考验,之后就有一路高升的资本。”



知子莫若父,张祐堂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太过锋芒毕露,一点都不合群。



他在科举之后,特意找到弟弟,如果他儿子高中。



他弟弟就运作,把儿子调到安全又艰辛的地方。



好地方争抢的人很多,偏远穷苦的地区,没有人抢。



希望儿子能理解他的苦心,工作几年性子磨平了,不要那么锋芒毕露。



他今后在官场上,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三名,四川蓉城人,张胜北。”



“张兄,恭喜你了,没想到你竟然是榜眼。”



李生云高中之后,他身边这些人,又有两个高中。



他觉得低调又有才华的张胜北也会高中,却一直没有传来消息。



李生云开始还以为,自己感觉错了。



他没想到,张胜北这么有才华,竟然能取得第三名这个好成绩。



张胜北看到大家的恭喜声,他抱了抱拳,谦虚的说道:“大家同喜同喜。



我也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



没上榜的人也不要沮丧,副科成绩还没有公布,大家还有机会做官。”



“第二名,四川蓉城人,王林江。”



王林江双臂抱在胸前,淡定自若的等待放榜结果。



他知道自己的成绩,只要科举没有舞弊,必然会名列前茅。



第二名的成绩,这也符合王林江的预期。



他也通过这次科举,向所有看低他的人证明。



自己不是没有才能,而是大明朝拒绝接纳他这个大才子。



他会用更好的表现,证明给世人看,他会是留名清史的大才,而不是一位庸才。



“第一名,汉中人,林文静。”



莫雨庭听到这个消息,他蹦的老高,惊喜的说道:“林兄,你高中状元了。”



他看着林文静一脸平静的样子,很诧异的问道:“林兄,你高中状元,怎么看上去不开心。”



林文静淡定的说道:“我精心准备了这么久,连状元都拿不下,那不是证明我太无能了。



中状元不难,只要没有科考舞弊,我早就应该是状元。”



林文静有这个自信和底气,他的学习能力很强。



平时看看报纸,多读读秦王府的政策。



考试看到这些题目,林文静就知道,秦王想要什么答案。



巡捕们念完进士榜,他们又念着副科的成绩。



众多士子对于副科成绩,关注度就没有那么高。



没有考中进士,起步就要比同龄人晚几年。



略有资产又觉得自己有才华,只是发挥不好的人,准备明年再参加科举。



觉得这次科举,已经是他较高的水平。



对于八品官,他们也比较满意。



这种人才关注副榜的成绩。



王仲策走了出来,面带笑意对着众多士子说道:



“无论是进士还是同进士,进士们请跟我进入贡院。”



莫雨庭好奇地向林文静问道:“林兄,伱那么厉害。



能猜出来,现在进入贡院,这是在做什么吗?”



林文静摇了摇头,道:“这个没有一点迹象,我是察觉不出来。



我们跟着走过去,等一会儿就知道了。”



很多士子,都在讨论这个情况。



他们不知道,贡院之中会有什么等待他们。



李生云对着张胜北抱了抱拳,询问道:“张兄,你可是探花郎。



秦王府通报你是第三名,没有探花这个称呼。



大明朝会试之后还有殿试,皇帝亲自点状元、榜眼和探花,给考生重新排名次。



你说能不能是秦王殿下突发奇想,也想对我们进行考察。



这是一种变相的殿试,能被秦王看中,我们就飞黄腾达了。



接下来咱们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要影响秦王殿下对我们的观感。”



所有人都走进贡院,在王仲策等监考官的协调下,按照进士和各科同进士。



分成几个队伍,根据成绩排成了几排。



旁边还有礼仪队和面容严肃的警卫。



李生云心直口快的说道:“我们这是要面见大人物。



首相王仲策都没有这个排场,要见的人只能是秦王殿下。”



………………………………



苏河在屋内,透过玻璃,看着正在排队的士子。



这些中榜的士子,这都是他的支持者。



副科的试卷,交给专业的考官评判。



进士榜的试卷,考官评判之后,由苏河确定名次。



进士榜前几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他们的思想也没有被儒家理学束缚,不是那种只知争权夺利的腐儒。



苏河主要看最后一道策论题,决定士子能否上榜。



其他的题目,展现出来的才能,决定他们的排名。



能上榜的士子,都是旗帜鲜明与大明朝完全割裂的士子。



苏河不会让一些三心两意的人,通过他举办的科举成为进士。



科举选官,是为了安稳地方,安抚读书人。



科举第一名林文静,表现的最为全才,他不只是进士榜,各个副科成绩也都是前三。



科举第二名王林江,思想最成熟,提出的政策也最稳健,他比较适合担当主官。



科举第三名张胜北,表现出对贪官的愤恨,提出很多整顿吏治的想法。



苏河认为他比较适合进入都察院。



无论他本心如此,还是装成这个样子,进入都察院都比较合适。



这届科举,这三个人才最为突出。



其他入榜的人,经过培训之后,治理一个县完全没有问题。



苏河带领王仲策等人,走出屋内。



林文静看到果然是秦王殿下接见他们。



他最先反应过来,鞠躬致意道:“拜见秦王殿下。”



其他人随之反应过来,同时鞠躬拜见秦王。



苏河看到士子们鞠躬礼毕,他微笑着说道:“你们现在都是进士,是今后官场的中流砥柱。



你们之中绝大部分人,之前对于官场一点都不了解。



现在就给你们授官,这完全是不负责任。



我改制国子监,它主要用来培养预备官员。



你们现在都是国子监的学生。



在国子监学习为官之道,同时在汉中各个衙门实习。



实习的过程,也是对你们的考验。



两个月之后,根据国子监结业考试成绩和实习水平,对你们进行授官。”



苏河接见这些中榜的士子,跟他们说明国子监的事情,他就离开贡院。



监考官给每一名士子,发放国子监的入学通知书。



入学通知书里面,有国子监的介绍和实习的要求。



莫雨庭仔细阅读国子监入学通知书。



他抓着头发哀嚎道:“我完了,我这次彻底完了。



真的没想到,考中进士之后,还要重新学习。



成绩好才能担当某一个县的知县或是留在中枢。



成绩不好,只能去县里的某个衙门,担当属官。



正七品和从七品的待遇,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最关键是实习要求,还与副科的成绩有关。



这是双向选择,自己可以报名,各个衙门根据要求选择实习的士子。



我这几科的成绩都不太好,只能挑选不要求副科成绩的衙门。



我大概率要去都督府,这是武将聚集地。



文官晋升上限不高,但这里要求真低。



我也有与这些武将打交道的经验,都督府应该会适合我。”



莫雨庭说完自己的情况,他看向林文静询问道:“林兄,你是状元,副科成绩也那么好。



你准备选择哪一个衙门。”



“我准备选择秘书处,这里的人要求才能全面,我比较合适。



秘书处的官吏,长时间接触中枢核心事情。



在秘书处锻炼一段时间,外放出去就是一名地方大员。



我估计今后地方巡抚和六部尚书,秘书处出身的人,绝不在少数。”



士子们拿着国子监的录取通知书,他们都在与朋友讨论,要去哪一个衙门实习。



………………………………



苏河和王仲策乘坐马车回秦王府。



苏河语气轻松地说道:



“科举终于结束,我们可以把重心放在应对大明朝的围剿。



大明朝现在是拼尽全力,也要准备把我们剿灭。



只要挺过这一次,大明朝就没有实力,再次集结重兵围剿我们。



将会是我们逐步扩张的时期,攻守之势将会改变。”



王仲策自信的说道:“秦王殿下,军事方面我不太懂,现在官府钱多粮足。



只要军队不短时间崩溃,打持久战完全没有问题。”



王仲策也不认为,大明朝能剿灭他们。



他们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杨鹤领兵围剿和攻打四川的时候。



那时候只要有一场失败,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现在秦王府的统治基本稳固,别说明军打不进来。



哪怕明军突破大军防线,他们动员百姓也有一战之力。



“秦王殿下,成立国子监,按照殿下的意思。



不只是刚被录取的进士,今后官员升官,也需要重新加入国子监学习。”



苏河点点头,语气不容置疑道:



“没错,不只是士子,其他官员升职也要重新学习。



能当好一名知县,不意味着他能当好一名知府。



必须要重新学习,考验合格之后,才会授予实职。



军人晋升都要去军校重新学习,官员晋升也不例外。”



苏河还有一点没有说出来,这种办法还有利于反腐。



某些官员在地方形成利益集团。



通过这种办法调离本地,就能轻而易举地处理他们。



官员来国子监学习的过程,也能派遣御史去调查他的情况。



这能让贪官原形毕露,有利于吏治清明。



7017k



第148章 放榜 国子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