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章 我给官军发饷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我给官军发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火炮发威,万全县里顶不住了。



当晚,城内来人跟农民军谈和。



都开了炮,原先的一千石粮自然不作数。



李自成放话:“一口价!粮三千石,银五万两。”



要得太狠,士绅们不乐意。



他们转头又问孙显祖捐给他一万银子能不能保住县城。



老孙向众土豪一抱拳,“本官世受国恩,定当与贼死战到底,必不令父老遭劫。”



满堂大赞。



孙显祖又给他们送上定心丸,“三千援兵后天准到,流寇不足为虑!”



士绅们松了口气,纷纷慷慨解囊,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



知县老爷总算能睡个安稳觉。



革命军小将姚奇英也睡了个安稳觉。他觉得县城不投降是自己求佛拜神起的作用,养足精神明早登城!



知县老爷半夜正睡的香,外面大哗,“大老爷大老爷!不好啦不好啦!狗日的孙显祖跑啦!”



能让他跑掉?



孙总兵在解店镇进入革命军的埋伏圈。



这地方原设有官仓,之前被拓养坤抢去三四百石粮,他也是在这里被孙显祖击溃。



现在报仇了。



孙总兵怒:“短毛背信弃义!”



李自成:“原话送回。辎重留下,马匹留下,放你一条活路。”



孙显祖咬牙切齿,然而无可奈何,只能照办。



李自成一看缴获,居然有现银七千多两,不错不错。



然后大统领又把孙显祖喊住了。



“总兵慢走。”



“你要怎样?你还要怎样?老子发起狠来大不了鱼死网破!”



“小兵跟着你出生入死,你居然好意思让他们忍饥挨饿?来,我给官军发饷!”



一人二两银,当即有三百官军就地“投贼”。



……



天光大亮,万泉城门大开。



三千石粮豆、五万两银子已经准备妥当,还有成群猪羊,一大堆绫罗绸缎。



革命军小将姚奇英彻底心凉了,“你们就是一群没卵子货!啥时候才能让老子痛痛快快打一仗!”



李自成之前专门编制了本《入城手册》,指导接收人员对府县的占领步骤。革命军入城,一切井然有序。



李、拓二人功劳有限,不好意思分钱粮,大统领硬塞给他们两成。



“别客气,你我都是兄弟,咱们有钱同花有肉同吃。”



“大统领厚道,恭敬不如从命。”



“两位老哥,人家识时务,开了城门献了钱粮,咱进去修整行,可不敢骚扰地方。”



“大统领放心,都知道革命军军纪严明,咱不会坏了哥哥名头。”



革命军进了城又开始收税。



纳了税就是顺民。李自成向土豪们保证,下次无论何家反王破城,他们家财可保无忧。



土豪们不开心。



“大统领,我们可是主动开城!”



“刚纳了‘乐捐’,还要收税?”



“您这么厚道的人做这种事不合适吧?”



“不是说好的秋毫无犯?”



“……”



一群抠门货开始逼逼赖赖。



大统领又和颜悦色劝说了两句,对方不领情。



吗的!



李自成咳嗽一声,端起茶盏。



左右亲兵动了。



“呛啷!”



刀出鞘!



大统领喝了口茶,站起身向各位拱手,“老爷们,主动纳税诚为贵,真情服务零距离。”



“……”



老爷们没听懂短毛说了个啥,他们只看到了明晃晃的利刃。



众人开始七嘴八舌——



“税……肯定是要交的嘛,无规矩不成方圆。”



“就是就是。大统领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得利的还是百姓。咱都是老实本分人,不敢拖欠一文税款。”



“革命军的美名早已传遍天下,实乃仁义之师威武之师。胡某心甘情愿纳税,另外报效军需八百两银子。”



“……”



刀回鞘。



老爷们开始“欢天喜地”的争抢着缴税。



真是一群良善百姓!



李自成很欣慰,不枉自己苦口婆心劝说一番。本来嘛,交了税以后,安危就有了保障,明明是双赢局面。



大统领为子民操碎了心。



这次缴获的粮草多,自己吃不完,也不好带走,刘芳亮派人分批押着三十多万斤粮豆送回太行山。



修整的几天里,李自成跟李武威长谈一番,对方再无犹豫,正式投入革命军。



他的部下有不愿投的,还有被掳掠的,趁机散去两千多。李自成又对剩下人马大开刀,裁汰五百,余下的去历山新兵营报到。



其中还有六七百人也不适合当兵,可他们多是陕北人,千里迢迢的也不好打发回家,先收着打杂吧。



至于拓养坤,对大统领很客气,但是不愿意投靠革命军。



李自成也就不搭理他了。



过了正月十五,刘芳亮送完辎重返回来。



再休息两日,农民军离开万泉。



拓养坤南下猗氏县,欲去汇合罗汝才。



他当然不想走,大过年的,在县城里享福不好吗?可是李自成要走,拓养坤也识眼色,自然不好继续单独待着。



革命军北上,于二十日抵达稷山县。



在稷山修整的孙总兵闻听流寇又来了,先一天流窜而去。他的大本营宁武附近保德、岢岚烽烟起,借口要去救援。



稷山县里的士绅老爷们在“纳税”和“乐捐”中果断选定前者,反正他们跟革命军是老熟人了。



上次硬抗的后果是知县李燧庭殉国。那时短毛贼还没炮,现在人家强到连宁武总兵都不敢抵挡。



识时务者为俊杰!



新任知县比土豪们跑得快,亲自到城外迎接大统领入城。



稷山县里都是好人呐!



本地人王之翰被推举当了维持会长,带着十来个士绅土豪监督革命军军纪。反正县里是商议过后主动开的城,将来“二鬼子”们不用担心被反攻倒算。



前次谷可成来晃了一圈,没收到税,这回要狠榨一番。



……



城外泉掌村的革命公墓安然无恙。



李自成对三班六房胥吏衙役们夸奖一顿,各有赠银。



户房书办邀功,说那边的一千多亩地没征税。



李自成却说:“皇粮国税如何能免?正税一文不少,浮收一文没有,如此即可。”



“……”书办暗暗郁闷,这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短毛简直不可理喻。



收税的同时,大统领还想招揽下士人。



马耿,字介石,官至景州知州,因耿直抗上被罢归。将来京城破,绝食死。



景州是漕粮转运重地,年过百万石。若能突袭成功,那可就发大财了。



李自成想跟前知州请教一下那边的情况。



第3章 我给官军发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