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章 教训乡下人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教训乡下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圣姑庙又名万寿宫,为元初始建,后逐步累修而成。距离革命军占据的空仓岭不远。



此处早期信仰非佛非道,和摩尼教能沾点关系。



摩尼教又称明教,波斯传过来的,两宋开始和本土白莲教靠近。宋、元、明之间的很多起义都和他们有关系,比如方腊;比如被朱元璋弄落水的小明王等。



后来圣姑庙四代弟子和真大道交往,又改名崇真观、万寿宫,由此应该算道门一系了。真大道曾和全真道一争短长,有实力。



大明正德年间,庙主干了件大事————将前朝大元时“阿识罕大王”颁给女道士的“令旨”镌刻成碑,并堂而皇之的安上了“大元皇帝敕谕”的名头。



阿识罕大王曾下令保护过这里。万寿宫遇到麻烦,所以首先请出了前朝“令旨”抵挡。颇有拿前朝的剑斩今朝官的意思。



霸气侧漏!



我大清绝不会让这种低级错误嚣张!我大明就不管。



大明朝廷虽然不管,那别人也就不管,“大元皇帝敕谕”算个求,闹他!



万寿宫大概顶不住,个把月后又请了个护身符,刻碑——



“遣内史去禁约一应军民人等。照得高平县董峰乡仙姑万寿宫,为本府香火院……访得居民有等无籍之徒,不遵法礼,亦不知是府中香火院,诚恐在内游荡,打搅亵渎神祇。除本府密差人役时常访察外,令旨到日,敢有似前凶徒军民入宫挠扰者,许守宫住持上实赴府启闻,轻则量情究治,重则送问不恕。故谕。”



估计万寿宫是把庙产投效给了泽州隰川王,不然人家为啥替他出头。



明末战乱,万寿宫玩完,“而至于废,占祀田则有人,盗山木则有人,因岁时以为利则有人,而殿庑则任其废而莫之兴。”



……



革命军驻地西北几里处曾有“益国冶”。



王降村据传乃长平之战王师投降处,从唐宋到元明炉火不断。



欧阳修来过,然后回去写了《乞罢铁钱》。



到洪武、永乐年间,益国冶是大明十三个冶铁所之一,年产铁50万斤左右。



之后官场不知为啥裁撤了,不过民间炼铁一直没停。



扯历史三天讲不完,不说了。



……



高平知县鲁国光正在城头督守。



他一看流寇旗号,居然是那个短毛?!



这该高兴呢还是该提前抹脖子算了?



上次鲁知县不幸被革命军俘虏,短毛没为难他,还给了十两银子,令人哭笑不得。



然而让鲁老爷恼火的是,当时带出去的民壮有两三百投贼了。一帮愚民真是不知好歹。



这次李自成不跟他耍花样了,只要五百石粮。



鲁知县还在犹豫,土豪士绅们一齐站了出来。



“我们出粮五千石!银五万两!”



“……”



鲁知县差点吓趴下,这帮老财啥时候这么大方了?



去年跟他们要点小米高粱剿贼都不想给;前几天跟他们要点粮食接济巡抚也磨磨蹭蹭。现在流贼一到,这帮家伙是吃错药了?还是跟流贼有勾结?



高平土豪多,光是一个建宁镇就有五大家族,郭、申、张、姬、夏。



建宁郭氏又和三甲镇郭氏同宗,他们的实力可参考大阳张氏。



所以,革命军居然才要五百石粮?看不起谁?老子们绝不是怕你再在高平玩一次坑杀,老子们就是有钱!



兄弟伙们,拿钱粮把乡下来的短毛砸倒!



然后,李自成先被一老太太砸晕了。



“老人家,你们这是……”



“我不老,我才四十岁!我是高平县赤卫队队长。”



“不老不老,一枝花一枝花……”



李自成暗暗擦一把冷汗。这是张道濬还是张能发展的得力干将?有些不靠谱吧?



没想到人家靠谱的很!



前几天,眼前的红头老太婆在半路劫了“皇粮”,鲁知县千辛万苦募捐来要送给巡抚的五百石粮玩完了。



巾帼英雄!



顺利收完高平县的钱粮,革命军第二天就拔营北上。



过江猪岭一线峡谷出去就是长子县。



山里的长平关早已废弃,不过还有个长平驿战,顺手干走马骡!



这地方打伏击不错,李自成留下侄子李延带一哨驻扎。



革命军大队继续赶路,行至长子县附近,遇到了张献忠。



因为冀南道王肇生在他屁股后面追着,两人也没多交谈。李自成送他十万斤粮,一万银子,以感谢对方没祸害打斧镰旗的地方。



“哥,仗义!”



“大家都是兄弟,别客气!”



张献忠刚走,老王追来了。



“短毛今非昔比啊!”王肇生看着革命军阵列有些心慌。



“要么让开一条路,要么你就死在这里!”李自成这回硬气了。



第12章 教训乡下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