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七章:捷报   我的姐夫是太子[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捷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里,如何有敌袭?



他甚至有些后怕。



若是照此前边山卫的状态,若是有敌袭,只怕也不能及时发出警示。



更庆幸的是,他早有准备。



于是立即披挂,按刀而出。



他的亲军在外头,早已枕戈待旦,一个个全身披挂,紧急集结,众人举着火把,按着腰间的刀柄,随时待命。



张辅本就清冷的脸庞,更显得肃然,大呼道:“张宽在何处?”



“将军,张指挥使已率人驰援水寨。”



张辅眼中带着赞许,道:“这也是一条好汉子,农垦是一把好手,真拼命的时候,倒也迅捷如风。随我来,往东寨集结。”



当夜,火光冲天,厮杀四起。



数不清的兵马至各处厮杀。



而冲上沙滩的人,其实也是懵的,他们本是想袭击,谁晓得……好像自己被人袭击了一般。



无数的军马展开,边山卫的将士们在夜空之下奋不顾身。



此时天子乃是永乐,谁都晓得,当今皇帝最了解军中的情况,你真拼命,他真舍得给赏的。



张辅更是带着自己从南军来的亲卫杀得兴起,直接将登陆的大股海寇捅穿。



随即,张宽率一队军马杀至,将水贼合围。



又有水寨中的军船出发,直袭海中停泊的贼船,当下无数火箭照亮夜空。



这一战,直接厮杀到了拂晓。



拂晓之后,沙滩上到处都是尸首,滩涂似乎都已被血水染红了。



海面上,数十艘海贼的舰船,除了逃亡了一部分,其余的通通起火。



张辅率人点检。



随即,那张宽一脸疲惫地出现,道:“昨夜袭营的,竟有一千七百贼人。”



“未必有这么多。”张辅道:“除海贼战兵,怕也有多数是被海贼裹挟而来的。”



他观察仔细,瞧了地上有一些衣不蔽体,甚至连武器都残破的人一眼,而且他们的装束,与那精锐的海贼完全不同。



张宽此时则道:“这大洋之上,怎的会有这般大规模的海寇,他们好大的胆子。”



张辅道:“不管怎么说,总算万幸。”



张宽则是忍不住感慨道:“这是实话,倘若咱们没有重整军备,当真要被他们袭了,张将军,这陛下……咋还料事如神了?”



“我照实说,若非陛下远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只怕今日……边山卫要吃大亏,俺这老骨头也要交代在这里了,甚至边山卫被攻破也不无可能,一旦此地被攻破,教他们长驱直入四处劫掠,这方圆百里的百姓,只怕要吃天大的亏。”



张辅心里其实也很是震撼,说实话,这样料敌先机,让这学了半辈子排兵布阵的他,都觉得毛骨悚然。



于是张辅也禁不住地道:“陛下实在圣明啊。”



“报功,报功,赶紧报功。”张宽兴奋地道:“也不必报咱们的功绩,咱们算什么东西,陛下这神鬼莫测的本事,才教人惊叹,服了,俺算是服了,俺这一辈子,便是做陛下的忠狗也甘愿。”



张辅看着兴奋地搓手的张宽,心里想,想做陛下的狗……只怕轮不上呢。



不过他也大为振作:“你说的有理,此次虽只是斩杀了海贼,可对边山卫而言,也是一场大捷,这样的功劳,现今可罕见。”



二人商议定了。



便开始凑一起,琢磨着如何报功。



旨意是皇帝下的,他们是出力的人。



所以这个时候,但凡懂事的人都晓得,不能窃取皇帝的功劳。



因而,要大大地渲染这一次若无旨意提前警戒,会造成如何可怕的后果。



免不得,也要渲染一下这些海贼的实力。



张辅虽然为人严肃,却不是死脑筋的人,况且他久在军中,当然也晓得里头的诀窍,比如明明是一千多人,你四舍五入一下,说贼势甚大,隐有巨大之势,这很合理吧。



至于此番的人头,确实是不少,足足一千多个,已算是一场了不起的战役了。



张宽则在旁添油加醋地道:“还得加上,咱们张将军指挥若定,亲斩贼酋!”



张辅沉默了一会儿,却是摇头:“不必。”



“啊……这……张将军……”



张辅道:“我乃名门之后,就算没有功绩,这辈子也足以封侯拜相,下头的将士们杀贼实在辛苦,这敌酋的脑袋是谁砍下来的便算谁的,还有张指挥使亲临战阵,斩杀海贼无算,这一条也要算上,家父曾教导过我,冲阵时要勇悍一些,分功时需谦让一些。”



张宽听罢,不禁大为佩服:“哎……恨不能亲见荣国公风采。”



当下,又点检了缴获的舰船,以及一些海贼的俘虏,教人快马送捷报往京城。



至于其他的……则慢慢送去。



只是,在送捷报的快马要出发的时候,张辅却是突然对张宽道:“瓜,去采摘一些瓜来。”



“啥?张将军想吃吗?”张宽不明就里。



张辅摇头道:“此番报功,同时也送一些卫中的梨瓜一起去吧,这是告诉陛下,边山卫瓜种的好,杀贼也利索。陛下想念北地,让他尝一尝咱们山东大瓜,他定大悦。”



张宽听罢,浑身飘飘然的,却心悦诚服地对着张辅翘起大拇指:“虎父无犬子啊。”



虽然只短暂相处,张宽却发现,眼前这个少将军,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以及勇武,都是一等一的,自己他娘的混在这边山卫里做一个指挥,原本还以为屈才,现在才晓得,他是连给人提鞋都不配。



于是当下立即让人采摘了几个大瓜,教人八百里加急,通过急递铺火速送京。



…………



这几日,杨士奇觉得自己有些魔怔了。



自打恩公开始离经叛道,让杨士奇察觉到了危险。



他觉得恩公不能继续再在这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了。



那些话,和他说说倒也罢了。



一旦和其他人说了去,谁晓得会惹来多大的麻烦?



士林虽然只是一群儒生们组成。



可他却是很清楚,这万万千千个儒生组成的士林,他们所隐藏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旦真把一个群体惹急了,不说其他,单单各种歪曲,都足以让恩公在千百年之后,成为人尽皆知的小丑。



读书人,你也敢得罪的吗?



正因为如此,杨士奇希望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将恩公引回到正道上来。



什么知行合一……



真是胡闹。



于是他开始冥思苦想。



每日瞎琢磨怎么针对这知行合一,进行批判。



可越瞎琢磨,反而觉得有点怪怪的。



因为……有些玩意,你不能深思。



比如知行合一这东西,分明和理学的格物致知背道而驰。



前者强调了动,后者强调了静。



可杨士奇太聪明了,聪明到通过短短几个字,立即开始散发出了许多的东西。



如此一来,这就变得可怕了,因为他自己开始分裂,仿佛脑子里有两个小人,不断地在进行搏斗。



张安世很关心他,看他眼袋很深,脸色苍白,说话的时候,甚至经常失神,记忆力好像消退了的样子,明明刚才说的话,下一刻就忘了。



张安世急了,拍他的肩道:“最近是不是肾不好?杨侍讲啊,我们要节制啊,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长寿,长寿方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要不,我想想办法,给你寻一个方子,滋补一下,你放心……我这方子可灵了,朱勇他们三个吃了都说好。”



一旁的朱勇三人,正在寻找趁手的家伙,想好好地和正义堂里唯一的弟子讲道理。



这时听了这话,朱勇脸都绿了,整个人都一下子激动了:“俺……俺没吃……大哥别乱说。”



张安世瞪他一眼:“这叫名人效应,你知道不知道,谁管你吃不吃,说起吃,你这家伙平日里就知道吃,我要批判你。”



朱勇听罢,悻悻然的跑一边去。



杨士奇脸上还是呆滞,他好像想到了一点什么,可又好像啥都没想到。



最终苦笑:“多谢恩公美意,恩公方才说我什么来着?”



“没什么,没什么,你当我没说过。”



杨士奇:“……”



………………



第一份张辅的奏报送到了五军都督府的时候。



此时,三个都督正在办公。



他们对于张辅还是很关心的,这是老兄弟张玉的儿子,而且是最有出息的那个,至于那个张軏……哎……一言难尽,听说现在又去做什么名儒了。



淇国公丘福亲自拆了奏报,大抵看了看,皱眉。



随即,拿给成国公朱能传阅。



成国公朱能又拿给了武安侯郑亨。



郑亨最近人缘不好,他自从大病初愈之后,大家也不爱搭理他。



尤其是朱能,几乎将嫌弃写在了脸上。



郑亨很小心翼翼,看过了奏报之后,也皱眉起来:“边山卫那儿,张辅是不是呆的时间太长了?区区一卫之地,让他在那呆得太久,只怕要耽误了巡边的事。”



朱能叹气道:“这是陛下的意思,我估摸着张辅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又不敢直言。哎……张辅是俺看着长大的,真是个好孩子,很像他爹,讲义气,不像某些人。”



郑亨:“……”



其实很多时候,郑亨听到这些阴阳怪气的话,都想辩驳几句的,或者红着脸,干脆地捋起袖子来跟人干一架算了。



可最终他忍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丘福皱着眉头良久,思量过后,才道:“要不,咱们拿着奏疏去见陛下,说一说此事?”



“张辅在外不易,总是让他驻留边山卫也不好,他是有心想借助这一次巡边杀几个鞑子立一些功劳,好教人晓得虎父无犬子的,这小子心里憋着一口气呢,若是耽误了巡边,只怕这小子心里头不舒服。”



事实上,丘福在数人之中,算是最为稳重的。



他对张玉的儿子感情也最深,历史上,张辅因为在南京城没啥功劳,还是丘福和朱能领着一干军将们跑去跟皇帝说,他是功臣之后,皇帝不必害怕封赏的时候让人认为赏罚不明,应该多给张辅机会,赐予张辅更高的官爵。



如今……丘福最知张辅的心思,相比于其他人的子弟,张辅也是最优秀的一个,他希望张辅能继承大家的衣钵。



至于其他人,甚至包括了他自己的儿子,哼哼……



“好。”朱能兴冲冲地道:“就这样干,皇帝若是不准,俺待会儿就故意生气,就说左也不听,右也不听,教他干脆将俺的脑袋砍了算了。可你们要记住啦,待会儿陛下真发怒了,你们要拦着啊。别给我又没义气!”



郑亨此时讨好朱能:“嗯嗯,我一定拦。”



朱能却眼一撇,看向别处,没理他。



既然商量好了,到了次日,三人便火速地入宫觐见了。



朱棣此时刚刚才见完了文渊阁大学士,一听三个都督来了,心情倒是不错。



一见到他们,却是绷着脸,故意骂道:“你们这三个家伙,想来讨朕的酒吗?娘的,正经事不干,就晓得打秋风。”



7017k



第九十七章:捷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