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步步算计(求追读)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步步算计(求追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墨海书馆成立于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三,于沪市设馆。



是近代夏国的第一个印书馆。



《谈天》是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的西方书籍,在国内极为畅销。推崇实学的味经书院,甚至将其设为书院学生必学的书籍。



书院并不发书,所以徐行到外边的书肆中苦寻了一段时间,才购得了这本书。



“徐兄,再过两日,就是书院考试了。”



“这几天,你帮忙辅导一下我的几何学,不白帮,考前先给你二两银子,过了之后,再给你二两银子。”



陈建安推门入屋,和徐行谈起了生意。



味经书院每旬日一次考试。



两斋考试不一样。时敏斋只是考实学知识,而日新斋就多了科场的制艺,考的有帖经题、墨义题,以及最重要的制艺文。在数量上,和科举考试几乎趋近相同。



陈建安是陈父花大价钱送入味经书院读书的少爷,并非考进书院的士子。



入书院读书,不为别的,就想着在书院中广交人脉。



日后指望同窗们给他家的生意保驾护航。



寒素相交,情义最真。



当然,他若在书院中真学到了本事,得中了功名,那就是陈家的意外之喜了。



类似陈建安这样的士绅少爷,顶级的书院中很多。



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读书种子。



科举制,县试只取五十人,府试只取五十人,道试只取五十人。可以说,两到三年的一次的道试,只下放五十个秀才功名。



(五十人不是定额,在五十人左右。县试、府试取五十人左右,道试取参加道试的十分之一士子为秀才。)



这是一省的读书人,两三年来竞争这几十个名额。



比后世公务员考试,卷的多。



“可以……”



“建安兄请教于我,我可不是什么敝帚自珍的人。”



徐行收过陈建安递来的二两银子,轻笑一声道。



这二两银子说是陈建安给他的补习费,实则只是一种笼络他的手段。



他看破,不说破。



有利益交往,相互之间的关系才会加深的更快。



而他,现在也缺这点小钱。



“不过建安兄,我也有事求你。”



“儒经……唔……我未贯通,恐怕考试不得利,我见你有《小题文府》、《大题三万选》、《小题文府续集》,不知建安兄可否愿借书予在下一观。”



教导完陈建安几何学后,徐行提出借书的想法。



他借书,可不是胡乱借。



《大题三万选》、《小题文府》、《小题文府续集》这是沪市同文书局出的清代科举考试必备范文,书中按照四书分为《大学》、《中庸》、《上孟》、《下孟》、《上论》、《下论》六大类,下分小题和大题。



每个不同的命题收录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范文,均为名家作解。



可以说,背完了这些科举范文,科举有如神助。



考官所出的题目,基本超不出这些科举范文……。



只要他将这些范文全部抄录,通过道试可能有些难。



但县试……,



县试有什么难的?县试的水准高不到哪里去。



只需通过县试,他的气运想必会提升不少,命格亦会有相应的变化。



后面的府试、道试,亦不难为,有了范文作为参考,即使写的文章不达人意,凤头鼠尾,但比起其他人,科举成功的可能性无疑大了许多。



“你我都是同舍生,有什么借不借你的……”



“拿去看就是,我看它们看的头疼。”



陈建安很大方的打开了书橱,任由徐行挑选。



11、步步算计(求追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