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六章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   三国之银狐[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六章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士兵去拉船锚,有士兵则立即跑去船舱准备划桨。



而队长则立即跑到了船头,举起手中火把,向着北面的方向迅速挥舞。



白天放狼烟,晚上举火把。



这是古代最主流的两种通讯方式。



特别是像这种大江大河之上,因为风浪的声音太大,就算用锣鼓、号角等乐器传递消息,也根本传不了多远。



可能隔着四五十米,你把号角往死里吹,都听不到声音。



因此就必须依靠火把。



夜晚星星点点,距离洪口码头外围四五公里,到处都有巡逻船只和警戒船只。



在这艘巡逻车身后约一百多米的地方就有两艘警戒船,火把闪烁,顿时引起他们的注意,也马上向后传递消息。



如此层层递进,不到两三分钟的时间,洪口岸上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呜呜呜呜!”



岸上的巡逻士兵立即吹起悠悠的号角,提醒旁边营寨。



洪口岸上今日驻防的乃是折冲校尉朱然,他带领本部一校五千人马在岸边距离船队不到五十丈处扎营。



毕竟船队虽然在码头上,可船只在水里实在太颠簸,士兵们睡不好。



所以他们也都是住在岸上。



此时听到动静,朱然立即从帐篷里冲了出来,喝问道:“怎么回事,为何有号角声音?”



“报,敌袭!”



士兵来报:“江上的巡逻船发现江夏水师的船队。”



“去一伍人往主营禀报。”



朱然得知消息,冷静下达命令道:“快,吹哨,全军集合,所有人立即上船。”



“唯!”



士兵立即前去执行命令。



很快在三里外的周瑜主营也得知了消息。



他们的营盘其实都分散驻扎在洪口,并没有都在岸边。



主要是洪口地理位置一般般,有的时候突然下雨,江水上涨,可能会把码头淹没。



船能浮起来,营寨可不行,因此他们必须驻扎在离岸边几里外地势较高处。



此刻整个营寨已经闹哄哄的,周瑜今日本来就觉得心烦意乱睡不着觉,听说江夏水师来袭,一下子心里像是有块石头落地。



“都督,敌人来了。”



凌统和吕蒙一头闯入周瑜的帐篷里。



周瑜根本没睡,穿戴整齐,镇定自若地笑道:“他们来是自寻死路罢了,我早已经安排人马。”



吕蒙惊讶道:“都督早就设伏了?”



周瑜点点头:“不错,我今日有预感沈晨可能会夜袭,早就安排了程普的船队埋伏在侧,他们就算用火攻,程普的船队已经准备了淤泥,必然可以防御下来。”



“都督果然神机妙算。”



凌统和吕蒙也顿时安心下来,纷纷夸赞。



周瑜说道:“闲话少叙,立即整顿兵马,快向码头驰援。”



“唯!”



凌统和吕蒙忙不迭出去做准备。



而在码头这边,位于最北面港口处的岸边上,睡梦中的程普骤然惊醒。



这些日子他按照周瑜的吩咐,试验淤泥效果,发现如果想要挡住火船,就必须在船身上和船舱里面放置大量淤泥。



因为淤泥只有湿的才有作用,干淤泥防不住火。



所以他每日都让士兵涂抹淤泥,来看看淤泥要多长时间才会干。



今天傍晚的时候又试验了一次,等到晚上的时候已经干了,由于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因此程普并未一直不断保持淤泥湿润。



此时骤然得知敌袭,忙不迭下令士兵们起来登船,让他们将存放在船舱里,用江水一直保持湿润的淤泥涂抹在船上防止火攻。



“敌人在十余里之外,以他们的速度到码头,至少得两三刻钟,应该来得及。”



程普心里想着。



“快快快。”



江岸边不仅他在紧锣密鼓涂抹淤泥,朱然的部队也在紧锣密鼓解开船只绳索,登船准备前去迎战。



当时船只密密麻麻排列在码头上,里三层外三层,互相之间还用木板搭桥,就像车道一样,要想所有船只开出去,就必须把最外面的船一艘一艘地撤走。



这很费时间。



不过训练有素的江东士兵能在短短一刻钟之内办到。



作为水师统领,周瑜自然也计算过船速,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一个时辰六十里是他认为的极限,因为他们的实验速度就是如此。



六十汉里大概是五十里,二十五公里两个小时,大约每小时十二三公里,最多十五公里。



后世记载,湖南地区十五吨的双桅内河木制帆船顺风顺水是每小时十到十二公里,逆风逆水是每小时五到八公里,这个速度也符合周瑜的实验船速。



这也意味着一刻钟十五分钟,船队航行最多三四公里。



而江东水师布置在最外围的警戒船距离洪口约六公里,他们能够观察到的范围至少在八公里左右。



即便信息传递过程当中耽误一点时间,但从江夏水师在六公里外发现敌人,再到朱然和程普登船准备迎敌,十五分钟的时间对方绝对到不了洪口。



他们甚至还有十多分钟的时间来排兵布阵。



这点时间对于训练有素的江东水师来说,已经足够了。



朱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他的士兵们才刚刚登船,还未来得及离港,就看到了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只如呼啸的狂风,向他们袭来..



那些船只的速度奇快无比,江水破浪,犹如离弦的箭矢,短短一分钟不到,就已经靠近港口。



“这”



朱然目瞪口呆。



这怎么可能?



消息可是在十多里外传回来的。



对方速度怎么可能这么快?



朱然彻底傻眼了。



而此刻在江夏水师的那艘斗舰之上,沈晨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周瑜还是低估了今日的风力,以及将轮船的速度。



在大风和顺水以及将轮船的加持下,他们的船队达到了古代帆船在长江上航行速度的极限——每小时三十公里。



古代帆船航速理论最高能达到每小时三十七公里的样子。



但这只是理论。



而真正能够实践的,便是在三十公里左右。



比如还是李白诗中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如果按照一日二十四小时来算,船速为每小时26.83千米。



可李白那个年代还没有发明将轮船。



所以在顺风顺水,再加上将轮船的帮助下,船速完全能达到每小时27公里以上,大大超过了周瑜的预期。



最重要的还是将轮船的发明,让周瑜预估错了他们的船速。



周瑜在白天风没那么大的时候,用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江东水师船速来衡量,自然是不对的。



简单来说。



周瑜小看了江夏水师的船只技术,以及今日风速!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



第一百零六章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