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 退兵设伏,孔明断后   三国之银狐[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退兵设伏,孔明断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章武七年八月中旬,在为先帝下葬,又处理了一些公务之后,大汉丞相诸葛亮亲自北上,前往河南前线。



此时河南正处于无主将的时候,各路将领和士兵也因刘备的病逝而士气极为低落。



这段时间曹魏倒是偃旗息鼓,退兵十余里,没有趁势发动进攻。



他们不进攻不是讲武德觉得刘备大丧时期进攻不好,而是分析利弊之后,觉得强行进攻占不到便宜。



首先是汉军因刘备的死已经成为哀兵,倒不是说哀兵一定必胜,但作战能力肯定不比曹军差,何况他们还是守着营垒作战。



其次是曹魏认为即便强攻也不一定能胜利,还不如趁着这个时候谋夺东西两线,所以就干脆没有急进中兵,将攻势放缓,把主要精力放在它处。



在这样的战略下,曹丕派出了使者到南方襄阳给刘备吊唁,同时与诸葛亮商议了双方罢兵言和的请求。



诸葛亮同意了罢兵,两边都没有签署什么和平条约。



现在可不是什么宋辽南北对峙的情况,而是南方力主北伐,北方也有吞并天下的意思。



双方都只是短暂谋求内部休养生息,等待来日再战。要是签订什么和平盟约,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汉代极为讲究信义。



曹爽为什么会相信司马懿?



那是因为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不会动他。



结果就是司马懿爽约,造成了信义直接崩塌,什么誓言条约自此成为了废纸。



但在司马懿之前,双方都还保留着国家信誉,因此两边很有默契,只是罢兵言和,至于之后什么时候再打,那就要看双方什么时候突然发动袭击了。



主动权依旧在两边上层手里。



不过说是罢兵言和,诸葛亮也没有真信曹丕,他知道要是退兵的时候秩序整齐,没有给曹军可趁之机,那才叫罢兵言和。



要是撤兵的时候秩序混乱,兵马没有统一,曹军不可能不趁着这个机会发动突袭。



毕竟能占到便宜凭什么不占?



所以诸葛亮极为谨慎,他与张飞带着王平部的五千人抵达了前线,开始筹划撤兵的事宜。



八月十九日,正是中秋时分,天气干爽,秋风萧瑟。



白日还有些炙热,到了晚上就凉快起来,繁星点点,天幕好像一块桌布点缀了无数辰光,月亮犹如银盘一样挂在天际,将大地映照得宛如一片银河。



位于颖水南岸的汾丘汉军主力大营,此时诸葛亮刚刚巡营回来,他上午就抵达了营寨,然后视察了整个营垒。



从颖水西北往东南,一条斜线,连绵二十多里的营寨就有主力约五万余人。



然后在附近襄城、颖阳、汜城等地,尚有数万人马,整个汉军前线的总人数就达到了十三万人,如果加上辅兵、工匠和农夫,人数接近三十万。



如此庞大且臃肿的营垒,在目前缺少主将的情况下,几乎是全靠刘备手下这帮精锐谋士、将领撑着。



维持住已经十分不容易,很难再继续发动进攻。



营寨内诸葛亮坐在主位上,下面张飞、庞统、法正、甘宁、吕常、吴懿、吴班、高翔、董厥、冯习、张南、张任、王平等大小将领齐聚。



都是一群老头了。



这里诸葛亮反而是最年轻的,今年四十六岁,其余连法正都五十一岁了。



法正身体不太好,他为人比较钻牛角尖,性情比较睚眦必报,这样的人往往不会太长寿。反倒是庞统性情比较温和宽厚,看上去比法正显得年轻许多。



诸葛亮环视众人,轻摇羽扇道:“北伐如今已近两年,骠骑将军西取关中,大将军东得淮南,我们已经占据了很大优势。但先帝驾崩,粮草损耗无度,国内民生渐渐凋敝,为保大业,守住来之不易的胜利,我以为应当撤兵回南阳,诸位以为如何?”



“退兵?就这样退兵吗?我们好不容易攻打到了河南。”



“丞相,是不是该重新考虑一下?”



“邸报上说,先帝临终前高呼三声北伐,夙愿便是想攻破曹魏,复兴汉室,就这样轻易退兵吗?”



一些将领议论纷纷。



虽说仗已经打了一年半,接近两年时间,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兵都比较疲惫,战意其实已经远不如刚开始北伐的时候士气高涨,军心亢奋。



但因为西线和东线的胜利,让他们中线主力部队其实一直都憋着一股劲。



凭什么那两边都赢了,他们却迟迟不能胜利?



所以从理性上来考虑的话,现在仗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比较吃力,很难再有什么突破的能力,退兵回去确实是一个好选择。



可从感性上河南中线的将士们其实都不想就这么退回去,实在是没有寸功让他们很不甘心。



唯有诸葛亮摇摇头道:“我知将士们想与曹军决战分出胜负的心思,但现在确实已经不是继续进攻的时候,诸位要明白,我也不想退兵,然而眼下继续强攻,国力已经快要坚持不住。”



虽说休养了三年,但这一年多的战争可谓是吞金兽,无数钱粮、辎重、器械洒下去,到现在国库已经空了大半,如果不能退回去的话,恐怕没多久就要消耗一空了。



“咳咳咳”



法正轻轻咳嗽了两声,说道:“退兵.确实也该退兵,既然连陛下都已经应下了退兵的事宜,诸位就该遵守便是,待来日再继续进军吧。”



“唉。”



张飞长叹了一口气道:“我也不想退兵,但大兄让我听丞相的话,那就退兵吧。”



“看来只能退兵了。”



“退兵也好,将士们确实都身心疲倦。”



“那就听丞相的命令吧。”



将领们就不再说什么了。



现在退兵的事情既然已经定下,而且说将士们还有想打的意愿那显然是不太可能。



所以退兵或许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



法正沉声道:“我们退兵回去休养的确是现在最正确也是最应该做的事情,但曹魏丢了关中和淮南,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他们会想办法夺回来。”



“嗯。”



诸葛亮点点头道:“我与骠骑将军也是如此认为,因而此时骠骑将军已经回关中去,大将军也在赶往淮南,大军回南阳,与关中相连,水军驻扎于夏口,随时可以驰援淮南,现在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积蓄下一次北伐的力量。”



庞统说道:“但现在大军阵势已经摆开,我们想撤退的话,可能会造成部队出现一定混乱,曹魏那边若是趁势追击,那该怎么办?”



“这件事情由我与孝直和士元商议吧。”



诸葛亮想了想道:“诸位请先回各自营寨,等待命令便是。”



“是。”



“末将告退。”



第四十九章 退兵设伏,孔明断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