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章 祸国殃民的朝贡贸易   我的姑父叫朱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 祸国殃民的朝贡贸易[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可是好几百人,要供应大米、肉食、鸡鸭……老百姓勒紧裤腰带,空着肚子,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送给外人。



谁让是礼仪之邦,天朝上国,要有待客之道啊!



这还不算完,海外藩属送来的土产,还需要征调民夫,送进京城……沿途的州县,都要贡献民夫,车马,吹吹打打,热热闹闹,送入京城。



那些使团的伙食,肯定也不能差了,万一让外人笑话就不好了。



这一番折腾下来,沿途的老百姓,地方的官吏,苦不堪言。



文章的第二部分,就写的是这个。



看到这里已经很过分了吧,等再看第三部分,直接血压爆掉。



因为海外送来的多为一些土产……其中有黄金、珍珠、象牙之类的,但是这些玩意毕竟是少数,通常都会送入宫里,然后每逢年节,拿来赏赐重臣勋贵……这些东西还不算亏。



但是贡品的大头却是正儿八经的土产,比如胡椒!



虽说作为一种香料,谁都能用得到,但是穷苦的百姓最多买点盐巴,哪里舍得买胡椒。



只有少数富裕之家才会购买一点点,结果就是外面进贡的胡椒,大量堆积在仓库。



实在是熬不住了,就把这些胡椒当做俸禄,发给百官。



到了年底,许多官吏盼着能拿到一笔俸禄,好风风光光过年,结果就发了两升胡椒,抵偿俸禄。



想要吃饱饭,结果给了个腰带,让你勒紧裤腰带……



这算什么事?



徐钦在最后总结,这个朝贡贸易,朝廷损失了钱财,老百姓受了苦,官吏没得到实惠……总结起来,就是三输。



但偏偏这么个坑人的玩意,还绵延不断,乐此不疲。



真不知道朝廷上下,有识之士,到底在想什么?



朱高燧是真的把报纸玩明白了,他第一天发出新科探花郎的观政大作……首先放出了上部。



这篇文章一出,立即就有人批评徐钦,说他不懂礼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毫无上国气象,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朱高燧毫不客气将这些骂徐钦的文章,跟中篇一起发了出来。



这下子乐子就来了。



你们骂徐钦,徐钦又是替老百姓说话,难不成你们就眼睁睁看着宁波、泉州、福州、广州等地的百姓受苦不成?



到底是你们的面子重要,还是老百姓的生计更重要?



而且徐钦还发现了,为了运输土产,征调民夫,有时候连妇人都不能幸免。衙役官差在旁边看着,还用鞭子抽打大明的百姓。



而那些外藩使团,也眼睁睁瞧着。



瞧着大明虐打自己的百姓!



试问连自己的百姓都不在乎,还怎么让外人敬畏大明?



那些外藩使者回去,会不会告诉他们国内,随便动手,打杀大明的子民,抓过来当奴隶,反正大明朝廷都不管,咱们也不用客气。



这篇发出去,那些骂徐钦的人,立刻改变了口径,不能继续骂了,赶快换个思路。



他们开始抨击地方官吏,说他们调度不好,安排不周到,扰民害民,需要严惩不贷。



到了第三天,文章最后篇也出来了。



让你们骂百官,瞧瞧百官在这事情上,得到了什么好处吗?



国库了存了一大堆的胡椒,朝廷开支紧张的时候,还拿胡椒抵了俸禄,百官也是叫苦不迭。



好家伙,直接好家伙!



原来连官吏都是受害者。



这种三输的国策,到底是哪个大聪明搞出来的?



前两天还在骂徐钦的人,等看完了这篇文章,也无言以对了。



咱们抛开事实不讲,就没有人犯错吗?



等到第四天,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到了礼部,我们需要一个解释!



这么祸国殃民的玩意,朝廷为什么还在坚持?



莫非说礼部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好处?



彻查礼部,揪出误国误民的贪官污吏,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恭喜啊,一篇文章,就让礼部陷入了被动。不愧是我的堂兄,只是比起我刚刚入仕,拿下两部尚书差了一点点而已。”徐景昌哈哈笑道。



徐钦可没有他的厚脸皮,相反,他提心吊胆。



“陛下降旨,让我入宫对质。”



徐景昌笑道:“没事,有我跟着,咱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听了这话,徐钦莫名打了个激灵,有底气了。



真是好兄弟啊!



正在这时候,侯显过来宣旨,朱棣叫他们兄弟俩。



(本章完)



第一百七十章 祸国殃民的朝贡贸易[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