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给定国公   我的姑父叫朱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给定国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精兵猛将,加强守卫。



这样一来,大明在九边,需要的就是一支几万人,或者十几万人的机动军团。论起战斗能力,绝对远超被动挨打的军户。



徐景昌的这番分析,简直让人耳目一新,朱高炽连着看了好几遍,都大呼过瘾儿。



只是有一个问题,他也看出来了。



徐景昌主张建立贸易体系,设置银行,还要评估草原各部的情况,确定危险等级……这些设想全都很好。



唯一的问题,就是大明没有这样的人才。



“少不得又要开恩科啊!”



朱高炽已经有了想法,增加恩科数量,甚至可以把重点放在北方,挑选一批了解民情的人。



或许可以和父皇建议一下……



至于迁都的问题,徐景昌给朱高炽单独的回复……他本人对迁都没啥看法,但如果是为了防御蒙古人,就把都城立刻迁到北平。



徐景昌是反对的。



道理上面已经说了,关键是贸易,把都城迁过去,也无非是加强军力,严密戒备。



等于拿了一块大石头,去堵缺口。



形成的堰塞湖,只会越来越高,里面存的水越来越多,危险越来越大……并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



而且考虑到都城的庞大消耗,能拿出来贸易的货物就更少了,这样只会加剧蒙古人南下。



问题就是这个问题,假如北方繁荣起来,财力大增,也能承受都城迁移过来的压力,也可以考虑。



总之,不是现在,也不是这个理由。



“妙!太妙了!”



朱高炽欣然大笑,一夜没睡,也毫无疲倦。



读到妙文,如饮甘露,整个人都轻松了。



只要父皇别耍小孩子脾气,非要北上迁都,一切好说。



他也没有休息,索性坐等上朝吧。



同样没睡的还有蹇义,他也仔细阅读了徐景昌的报告,他并不喜欢关于贸易的说法,把财货往来,说得那么重要,仿佛江山社稷,国家安危,就系于贸易上面……



但是相比起复杂的迁都,这个显然更容易接受一些。



看起来又要好好吹捧徐景昌一番了。



而在另一边,姚广孝眯缝着三角眼,仔细审视,他太了解徐景昌了,这小子无利不起早,他写这玩意,肯定是有好处可能。



至于是什么?



或许就是贸易二字!



财帛动人心啊!



说来挺可笑的,偌大的朝堂,除了户部之外,大明朝几乎找不到几个理财的高手。



当然了,户部的人,也是参差不齐。



如果要用徐景昌的法子,估计就要增加官吏数目……放眼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里面,懂这些的也不多。



徐景昌的学堂!



老和尚稍微沉吟,他发现这里面的文章还真是挺惊人的。



好你个徐景昌,野心不小啊!



老衲是帮伱一把,还是给你添点乱呢?



老和尚想了想,却又一声苦笑,他可是平章院的正使,徐景昌还是他的副手……现在看起来,是怎么把学堂弄到平章院下面了。



天色拂晓,群臣汇聚午门,随后入朝,来到奉天殿,拜见天子。



“启奏陛下,定国公徐景昌平定边疆有功,臣恳请加少保衔!”蹇义第一个站出来。



夏原吉立刻跟着出来,“臣附议,臣建议让定国公总督北平诸军事。”



甚至连五军都督府的丘福也向前一步,“臣也觉得定国公所讲在理,请陛下明鉴!”



……



朱棣看着几位重臣,忍不住好笑,“怎么文武都觉得定国公不错?太子,你怎么看?”



朱高炽忙道:“启奏父皇,定国公一向见解高妙,不同凡响,臣以为北平之事,可尽数托付给定国公。”



(本章完)



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给定国公[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