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五章 干净又卫生   我的姑父叫朱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五章 干净又卫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三千牲口送到江西,还是活蹦乱跳,膘肥体壮。



朱高煦感激涕零,不过接下来的一件事,可是让朱高煦真的跪下了,他这位表弟实质是太给力了。



因为要开矿,就离不开劳动力,数量还是相当多。



原计划是在当地招募,可很快朱高煦就放弃了,因为江西虽然有富余的劳力,但是多数家中有田,他们只能在农闲的时候,才来干活。



而且江西的衙门也明白说了,必须悠着点,万一出了人命,他们可是要上报的。



汉王朱高煦权衡再三,朝中仇视工商业的臣子不在少数,自己在这边折腾,万一弄出了事情,必定会成为把柄。



他只能给徐景昌去信,希望徐景昌能够帮忙疏通。



徐景昌接到之后,直接通过了一项新的法令,就是准许雇佣外国劳力的法案。



然后徐景昌将适用范围很灵性地选择了五个地方……大宁,北平,泉州,应天,袁州。



但这五个试点公布之后,整个朝廷,尤其是京城,瞬间都老实了。



大宁因为设立了榷场,需要一些蒙古人员,这是理所当然的。北平是因为农场的问题,必须要外来劳力。



泉州代表市舶司,也需要招募外来的劳力。



这都没什么,值得一说的就是北平和袁州。



袁州不用问了,就是煤矿的事情。



那北平为什么需要外来劳力?



难道是应天需要开矿?或者应天的作坊需要外来织工?



对不起,都不是。



纺织也是一个技术活,外来的人再便宜织不出来,也是不行的。



事实上京城需要外来劳力,只有一个用处,那就是给各家各户,尤其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家,充当仆人。



昆仑奴,新罗婢。



大明的权贵们,想不想梦回大唐,也体会一把前人的喜悦?



徐景昌完全掌握了和官吏们打交道的精髓……你不能觉得自己做得对,就拼了老命往下压,谁不同意,就把谁赶出朝堂,或者干脆物理毁灭。



这是行不通的。



真正关键的只有俩字:交换!



觥筹交错间,就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



这年头没有多少死硬的反对派,无非是利益没有到位罢了。



瞧瞧,现在要开放劳力,应天和袁州就绑在了一起,官员们的享受和工矿业发展,巧妙联系在一起。



答应,还是不答应?



只是这一下,朱高煦就很容易拿到了一万五千多外国劳力。



而且徐景昌还很贴心通过特别法令,外国劳力,暂时不必和大明劳力一样对待……事情到了这一步,那就等于是明白告诉朱高煦了。



你特娘随便折腾,我不管了。



然后朱高煦就真的折腾出来煤炭……这一船船的,从袁州出来,到了鄱阳湖,然后走长江,到达应天。



除了煤炭之后,大明朝又多了一样大宗商品,之前丝绸、瓷器、食盐什么的,虽然量也不少,但是根本没法和煤炭相比。



首批煤炭运过来,应天的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过去每天都有许多樵夫,扛着木柴,来到应天出售。



柴米油盐,烧柴甚至排在了米的前面,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这些木材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需要砍伐周围的树木,造成的生态压力是相当可怕的。



如今煤炭输送进来,许多铺子,铁匠炉,都开始出售新的炉子……



“伱们记着一点,烧过的煤渣,可以拿来铺路,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徐景昌笑呵呵,对着朝廷诸公道:“咱们的都城,不光要繁花似锦,也要干净卫生。”



(本章完)



第三百一十五章 干净又卫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