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义制裁   我的姑父叫朱棣[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义制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高燧翻了翻眼皮,“表弟啊,你还是不了解拂林国啊!积重难返,百病缠身,指望他们能改革自强,还不如指望他们那个神从天而降,拯救他们呢!”



徐景昌更气了,“既然如此,还费那个力气干什么?让他们赶快自生自灭就是了。”



朱高燧却是眉头紧皱,“表弟,我跟你实说了,生意做到了今天,就不免往外面发展,这也是你一直提倡的。可是眼下咱们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落脚之地,我就盘算着,能不能拉拢下拂林国,这不是我的意思啊,我二哥也是这个看法。”



徐景昌眨了眨眼睛,感情是要敲开外面的国门啊!



“想法是对的,但是解题思路有点问题。”



朱高燧不解,“那我们错在了哪里?”



“错在了拂林国没有出息,死在旦夕,根本没必要救他们,也不能投入力量。”



“那该怎么办?把拂林国的人驱逐了?”



徐景昌摇头,“那就更不行了,好歹人家也有着一千年历史,算是难得的的古国了。”



朱高燧看着徐景昌,满是无奈,“我这脑子不好使,你就直说吧,需要怎么办,我听你的安排,这还不行吗?”



徐景昌一笑,“你要真听我的,这事情也不复杂,你只需要这么安排就行了……”



徐景昌低语了几句,朱高燧立刻心领神会,情不自禁伸出了大拇指,给徐景昌点赞,论起缺德啊,这位绝对是天花板了。



那是盖了帽了,我的老北鼻。



三天之后,邸报上面,就出现了一篇皇皇文章……这篇文章就说了一件事,在大明之外,尚有一个文明,也有千年古国,传承至今。



汉唐的时候,中原的使者,不远万里,探查蛮荒,开拓道路。张骞、班超、甘英……到了今天,我大明更是派出千百艘船只,秉持前人精神,走前人未走过的道路,探查其他文明,开拓华夏子民眼界。



随后就用大量的篇幅,介绍拂林国,又说了一大堆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给百姓普及海外的知识。



但是就在文章刊登的第二天,徐景昌就召集新任的各部尚书,聚集到通政司开会。



“自古以外,华夏乃是文明之地,华夏之外,皆是蛮夷。如今在这一群蛮夷当中,却有一个不那么蛮夷的国家,能够绵延千年,拂林国不容易啊!”



这几位尚书纷纷点头,属实不容易。



但是让我们出兵,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行的。



杨荣主动道:“定国公,你也清楚,陛下有意讨伐瓦剌,西南边境也不太平。国库也就那点钱,万里远征,我是真的担心,劳民伤财,虚耗国力。”



杨士奇也道:“定国公,如果只是为了济困扶危的名声,我以为不该冒险。”



黄淮和胡广也相继发言,内容大同小异。



徐景昌充分领教了什么叫屁股决定脑袋,六部尚书的椅子,就是有神奇的魔力,谁坐上了,都会被迅速同化。



不过好在徐景昌早有盘算。



“我非常赞同你们的看法,我大明绝对不是好战的国家,也不能白白浪费国帑民财……但是话又说回来,咱们也不能真的见死不救,无动于衷。因此我提议,要对奥斯曼进行制裁。”



“制裁?”



“对,就是从道义上,进行禁运!我们不能和奥斯曼做生意,不能给他们提供利润,帮他们去灭掉一个古老的文明,这绝对不行!大明要站在道义的高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在这一刻,徐景昌仿佛被圣光笼罩了似的,连说话声音都变得神圣起来。



“鉴于奥斯曼国破坏和平,恃强凌弱,贪得无厌,大明朝决定暂停和他们的贸易,并且晓谕所有商人,从道义上,暂停贸易。不能因为贪图一点钱财小利,就忽视了是非对错!”



这话说得,属实无可挑剔。



只是杨荣、胡俨、杨士奇,这几位都太清楚徐景昌的为人,指望着他能坚守道义,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徐景昌就道:“为了更进一步,打击奥斯曼的气焰,我决定,拿出五十万两,作为奖金,鼓励商贾,寻找新的航路,绕开奥斯曼的控制,将我们的商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



果然,徐景昌图穷匕见了,这哪是救东罗马啊,分明是要开辟新航路。



徐景昌又道:“要航行更远,就要有更好的船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拿出五十万两,奖励开发新的海船。”



“再有,海上征战,需要新的武器,同样拿出五十万两,奖励武器开发,凡是发明出相应成果的人员,都能得到重赏!”



三条命令,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相比起不远万里,出兵救拂林国,这么花钱,还是更加合理些。



几位尚书互相看了看,赶快答应吧,不然就真的要出兵了。



随后徐景昌就说道:“诸位,这次制裁是道义上的,也不是完全不行,奥斯曼要是仰慕上国物产,还是有办法的。”



几位尚书一起点头,“我们明白……得加钱!”



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义制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