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封君拜卿   穿越秦时的日常生活[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封君拜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罢。



就见蒙恬缓缓打开手中竹简,开口道:“此番收割水稻共十万零二百三十一亩,其中肥田两万,良田八万零二百三十一。共计收获粮产······三十四万一千石。”



哗!



随着蒙恬报出最后的总收成,整个帐篷内瞬间掀起一片哗然。



其实在这五日内,在场的众多官员臣子已经见识过了这种‘新稻种’的产量。



因为之前统计的时候,他们时常见到以往亩产只有一石半的良田,种植‘新稻种’后,产量直接达到三石。



而以往亩产两石半的肥田,种植‘新稻种’后的产量,几乎都能达到五石以上。



但那时候,众人见到的终究只有几亩田,谁也无法保证十万亩田的总产量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而现在,随着蒙恬上报出最后的数据,众人顿时再也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



十万亩田。



收获三十四万石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一旦整个秦国都种植这种【第一代改良稻种】之后,直接就能把秦国的粮食总产量稳定的翻上一倍啊!



“另外,自前年得到【曲辕犁】与【水车】的图纸后,公输家族众多能工巧匠日夜赶工,两年之间,已然新开垦出十万亩新田。”



“按照目前的情况估算,若是此二物可以推广至秦国全境,我大秦的粮食总产量,应当还能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五成以上。”



就在这时,蒙恬突然又开口补充了一句。



此言一出。



整个帐篷内顿时再次掀起一片沸腾的狂潮。



“彩!”



“此乃天佑我大秦。”



“还请王上告知臣等,究竟是谁为秦国献上如此‘神物’,我大秦一定要大大封赏于他。”



······



“哈哈哈~~”



听到蒙恬的汇报,嬴政亦是开怀大笑。



虽说他早已知晓这种【第一代改良稻种】的产量,但每次见到秦国粮食增产,嬴政依旧会忍不住大笑出声。



“好,蒙卿这几日辛苦了!来,满饮此杯!”



嬴政说着,将手中一杯美酒派人赐予了蒙恬,蒙恬接过酒樽,大声道:“臣蒙恬,谢王上赏赐。”



话毕,蒙恬直接举杯一饮而尽。



待到蒙恬饮尽杯中酒。



嬴政这才缓缓收敛笑意,开始处理起了正事,沉声道:“管瑜何在?”



伴随着嬴政开口喊出管瑜的名字,原本欢腾一片的营帐,气氛顿时一滞。



而就在这静谧的气氛中,只见位列前排的管瑜动作一顿,随即惨白着一张脸,整个人看起来都仿佛苍老了几分,缓缓迈步来到嬴政面前。



“臣管瑜,拜见王上。”



见到管瑜如今这副模样,嬴政本想借‘南郡赈灾’一事,好好训斥一番的想法,突然消失不见。



须臾后。



嬴政叹了口气,道:“管瑜,你·····告老吧!”



管瑜表情陡然一僵,随后惨然行了一礼,道:“臣,谢王上。”



说完,只见管瑜朝着嬴政行了最后一礼,随即佝偻着身躯,颇有几分凄凉的转身离开了营帐。



看着管瑜的背影,营帐内有几分眼中闪过一丝于心不忍,但却无人为其求情。



因为所有人,包括管瑜自己,从几日前见到这种‘新稻种’的产量后,他就已经明白自己不可能继续待在治粟内史的位置上了。



这已经和功过对错没有关联。



管瑜之所以不能继续当这个治粟内史,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嬴政不想让他继续待在这个位置上。



如果说之前嬴政的强势,还有可能是‘昙花一现’的话。那么从这种“新稻种”现世的那一刻起,嬴政就算是彻底积累起了属于自己的大势。



并且这股大势,即便是吕不韦和华阳太后,也绝对无法阻挡。



也是直到此时。



秦国的这些朝臣才突然发现,他们原先一直以为吕不韦和楚国外戚一脉的势力,隐藏的已经很深了。



可所有人都没想到,眼前这位看似才刚刚执掌朝政两三年的秦王,才是整个秦国隐藏最深的那一个。



等到管瑜离去,嬴政突然再次开口道:“南郡郡守墨君何在?”



话音响起。



下一秒。



就在营帐内数十双惊疑、震惊、以及不可思议的目光中,只见从数日前就仿佛在众人中隐身的墨君,缓缓从人群后方站起身来。



随后迈步来到嬴政面前,躬身行礼道:“臣墨君在此!”



看着面前这位从数年之前,便已经秘密跟随自己,且屡立大功的功臣,嬴政脸上顿时浮现出一丝满意的笑意。



紧接着,就见嬴政缓缓从袖袍里取出一份,明显早已经准备好的密诏,交到了一旁侍卫的手中,道:“宣诏吧!”



侍卫恭敬的接过诏书,随即缓缓来到墨君面前,尖声道:“南郡郡守墨君接诏。”



墨君躬身一礼:“臣墨君接诏。”



侍卫打开诏书,缓缓开始宣读道:“南郡郡守墨君,于军中创'大秦刀创药’,献粮五万石,可谓功高。”



“任职南郡期间,接连抓捕谋反叛逆嫪毐,平定四大氏族谋逆造反一案。南郡洪灾期间,赈粮救济,挽救数万黎民性命,一举平复南郡洪涝之灾。得万人相送,生祠香火,再立不世奇功。”



“又献【第一代改良稻种】、【水车】、【曲辕犁】、【打稻机】、【堆肥之法】、【水泥】······奇物无数,壮我大秦国威。”



“卿为大秦鞠躬尽瘁,功标青史。”



“今,寡人特封南郡郡守墨君为“圣平君”,封地汉中。”



“官拜治粟内史。”



“并赐婚事一桩·····”



······



(本章完)



第二章封君拜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