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二章 强心剂   星火2003[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二章 强心剂[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国内顶尖研究机构曝光,或许不是‘研究机构’?”



“星火到底是什么?一篇文章带你解密。”



“华夏版国家军事产业局?不止于此!”



“官方发布:民发局隶属星火小组,包括芯片、大型机械项目均与星火有关。”



随着星火小组的曝光,这个给美方带来了无穷威胁的组织也终于脱下了神秘面纱。



此前一系列的疑惑终于得到了解答,所谓的“资金流向”问题在一瞬间仿佛变成了笑话。



毕竟,这几年时间里,华夏在军工领域的巨大进步有目共睹,H-20飞过的时候,谁又会在乎自己是不是多交了几块钱的税呢?



恐怕某些人还得赶紧去买两包烟庆祝庆祝,毕竟这点钱花的那真是物超所值.



在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上,对星火的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说此前每一件新装备,最多都只能引起某一个领域、某一个群体的讨论,那么当前,星火曝光之后,整个华夏可以说进入了全民化的狂热之中。



“所以星火到底是个什么组织?是类似于中科院,还是类似于发改委?”



“都不是吧.我感觉它更像偏向于国资委和中科院的结合,一方面提供资金资源,一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新闻上说的它是华夏版国家军事产业局,还真有那么点神似。”



“高组织度,高权限,高产出.不过好像,星火对经济的负面作用相比起国家军事产业局来说要小得多,至少在曝光之前,我们几乎都没有感受到它的存在。”



“是的,这一点还挺奇怪的,理论上这样巨大的产出,投入巨量资源之后,国民经济一定会受到严重影响,但事实是恰好相反,我们的经济环境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是在优化?”



“搞什么?物理不存在了?能量守恒被打破了?”



这话一说出口,还在讨论的众人纷纷炸锅。



确实,就想这条评论所说的一样,虽然与物理学的绝对守恒不同,但在经济上,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总量也存在某一个阈值。



在这个时期内,消耗的资源数量只能是限制在这个阈值之内,想要在某一方面多花钱,另一方面就得少花钱。



但很显然,星火组织打破了这个规律。



虽然不知道它具体的项目清单,但从第一个具有重大突破的J-22项目开始算起,到前不久的096项目结束,短短七年的时间,国内诞生了多少量级惊人的重大、先进装备?



钱是从哪里来的?



制造费用只是小头,真正花钱的是研发费用啊.



“也许应该解释为,滚雪球效应?”



新的评论刷新出来,随后立刻有人跟帖道:



“滚雪球这个理论是有依据的,而且其实还很明显。”



“你们看,从J-22开始,到后面每一次军工领域的突破,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利益。”



“无论是海岛、国际市场、还是军售,这几年我们捞的钱科都不少啊。”



“南边海上不是在大张旗鼓地搞石油钻进平台吗?南岛事件之后,经济交流也开始迅速变得密集起来了。”



“最重要的还是当年的移山项目消化掉的经济危机影响,直接让我们往前跨了一大步”



“楼上的注意点,消化掉经济危机的不是移山项目,是后续的大型基建。”



“都一样的啦.”



随着讨论越发深入,这种人对星火的运作方式似乎也渐渐开始达成共识。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以李想为代表的舆情部门的刻意引导,众人的注意力,从“技术的来源”、慢慢转移到了“资金和资源的来源”上。



实际上,这种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假的谎言。



投入资源,就能换取技术?



科技发展又不是自动售货机,怎么可能得到这么稳定的回报。



不提科技史上那些让人惋惜的案例,哪怕是华夏,在星火诞生、在陈念出现之前,那也是走过许多弯路,花过许多冤枉钱的.



不过,这种解释又确实是唯一合理且最容易被采信的说辞。



不仅仅是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的逻辑自洽性,更重要的一点还包括它的示范性。



虽然在国际政治中绝对不能以个体化的思维去判断一个国家的意志,但不可否认,所有在努力向前的国家,他们的领导层都会具有同一种思维:



别人可以的,我们为什么不行?



而星火的存在,就像是给了他们一针强心剂。



——



虽然以华夏方面知情者的角度来看,更像是“致幻剂”啦



无论如何,在经历过数天的讨论之后,舆论对星火的看法逐渐开始统一,它所做出的贡献也得到了认可。



但与此同时,在死而不僵的网军的持续渲染下,新的暗潮也开始逐渐浮现。



“所以官方的意思是,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量都投入到了星火的项目中?”



“这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吗?说真的,看到这个报道,我根本一点都感受不到发展的喜悦,我能想到的只有一个词——穷兵黩武。”



“是的,我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在激动什么?激动于这片土地上又多了一个独裁组织?激动于新的老爷坐在了你的头顶上?”



“安啦,小民思想就是这样的,明明自己脸五块钱的泡面都要吃不起了,还整天痴迷于官方利用宏大叙事制造出来的美梦。”



“他们可能还真以为自己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呢,有点可笑,星辰大海是老爷们的啦,伱的未来只有臭水沟、廉租房和几块钱一份的炒饭啦。”



“楼上的有点极端了,但我也觉得挺夸张的。”



“仔细想想,这几年的发展也就只有军工领域最突出,医疗呢?教育呢?我们天天说要和平发展,可投入最多的却是战争兵器,这个国家是虚伪的,也许像我们这样无权无势的人,根本就没有去追求幸福的权利吧”



面对着这样的言论,舆情部门一时间也没办法立刻去做出反应。



毕竟,有些人早就已经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的动作了,一旦出现任何舆论管控的迹象,那些早就准备好的后手立刻就会跳出来,开始指责华夏方面“批评不自由所以赞美无意义”了



而与此同时,某个南方的小县城里,一个与当地环境截然不同的西方面孔突兀地出现在了街头。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里升起无数的感慨。



这是他到达华夏的第三个月——或者说,这是他再一次到达华夏的第三个月。



在很多年以前,作为BBC在华夏区域最富有盛名的调查记者,他曾经凭借着一己之力掀起巨大的波澜。



虽然最终的结果不尽人意,虽然自己也没有逃脱被遣返的命运,但在经过数年时间的争取之后,他也终于重新获得了上级的认可,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强心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