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0章 知府贺喜   农家状元郎[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章 知府贺喜[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平知道自家老师性子,便把这份感动放在了心中。



古代讲究天地君亲师!



其中师这一级,有时候甚至能排在亲人之前。



这是因为,古人对师徒名分看得极重。



学生敬仰尊敬老师,老师也会将弟子视作儿女悉心的培养。



“等童子试过了,你就选一个本经吧。”叶老提醒道。



古代学子由先生启蒙,先学会认字书写。



然后从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起步。



再然后就是四书五经等圣人文章。



等到年纪再大些,就要确定自己要治的本经。



所谓治本经,指的就是确立自己一生所要钻研的方向。



有人以孟子为本经,有人以中庸为本经。



因为要考科举,读书人的本经基本不会脱离四书五经这个范畴。



当然,也不是绝对。



前世历史上的宋朝就曾经有个奇葩,本经选了山海经。



此事一度传为笑谈。



但要说历史上最出名的治本经,莫过于三国时期的关二爷。



人家读春秋的嘛!



“是,老师。”



陈平从善如流,拱手施礼。



他虽然底子差了点,但是经历过后世题海战术的洗礼,别的不说背书做题可不怵!



“对了,为师还有一件事要告诫于你!”



“童子试虽然比不得真正的科举,但也是国朝选人、官府造册的考试。其中一些忌讳和科举是一样的,你得提前了解。”



“忌讳?”



陈平闻声一愣。



随即脑海里不由想到,以往古装剧里经常会提到的一件事,就是皇帝的名字,对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禁忌,无论如何都不能提及更不能书写。



如果在科举文章当中,出现了帝王名字,哪怕是其中一个字。



任凭你文章写的再好,也会被视为是大不敬。



如前世的唐朝是三省六部制。



户部,其实本来叫民部。



后来李世民登基,世民两个字就成了忌讳,民部也改为户部。



叶老看到陈平满头雾水的模样,不由哈哈一笑,调侃道:“怎么,往日的精明劲呢?”



“老师,您就别取笑弟子了,弟子着实对国朝史一窍不通。”



这其实也不算是陈平的锅,也不是他不想学。



他实际上一直都想找本历史方面的书籍看看。



这个世界同样有四书五经有三国,还听说了不少的历史典故。



所以很好奇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发生了偏移,才出现了大誉这个朝代。



“如此倒是不怪你,为师便给你讲讲咱们大誉的国朝史吧。”



叶老清了清嗓子,缓缓讲述起来。



“前朝唐末年间群豪并起,北方异族蠢蠢欲动。百姓民不聊生,幸有大誉太祖以一介布衣起家,南征北战最后平定了中原。”



“只可惜,太祖北征时不慎感染风寒,驾崩于途中。”



“大誉朝传到今时,已是第九位皇帝了。”



陈平问道,“九位皇帝?那岂不是需要避讳几十个字?”



若是生僻字也就算了,这要是常用字的话就有些难办了。



叶老笑着摇头,解释道:“那倒不用,只需要避讳太祖和当今圣上的尊讳即可。”



听着叶老的话,陈平渐渐对这个世界有了清晰的认知。



这个世界和前世一样,同样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历史一直发展到李唐,都没有什么变化。



区别就在于,唐末天下大乱,五代十国政权割据,持续了七十余年的战乱。



前世出现了宋朝,而这个世界出现了大誉。



若按照前世的历史来算,现在大致就是南宋年间。



当然大誉可不是弱宋,凭着坚实可靠的军队,一直都和北方打的有来有回。



......



参加童子举之事已成定局。



陈平休息几日后,便在安排下依照着规矩,走了个参举流程。



然后王县令将自己第一次举荐的神童,信心满满的上报到了府衙。



今时不同往日,近来因道路修通之故,王县令在永顺县的威望已然暴涨。



想来没有谁会麻着胆子,这时候来给春风得意的一县主官上眼药。



一切都顺顺利利,毫无波澜。



陈平抱着书册在县衙里苦读的时候,城里又一次热闹了起来。



县衙门外。



第60章 知府贺喜[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