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3章 倭乱的根源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章 倭乱的根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阿方索是个宝啊!



苏泽感慨道,这位老船长精通葡萄牙语、汉语,还会说西班牙语和法语,苏泽在他这里就开了三个技能!



分别是葡萄牙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和阿方索用这些语言聊天就能涨技能,果然语言才是最容易刷的技能。



苏泽只是遗憾,自己的汉语应该是满级了,所以没有汉语技能可以刷。



阿方索并不知道苏泽将他当做刷经验的NPC,老船长实在疑惑,怎么这个大明军官懂得这么多的语言,而且还轮着用各种语言和自己聊天?



为了方便在阿方索这边刷技能,苏泽将老船长安排到了长宁卫边上,每天没事做就找他聊天。



让阿方索震惊是,一开始苏泽和他聊天,只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用短语交流。(当时Lv1)



可是没到四五天,苏泽已经能够用完整的句子和阿方索聊天了。(升级Lv2了)



这堪称恐怖的进步速度,让阿方索明白了,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学习语言的天才。



苏泽这几天和阿方索聊天,除了刷三个语言技能之外,另外就是向他打听局势。



阿方索被从岛上安排到长宁卫上,虽然苏泽让人严加看守,但是好歹到了陆地上。



老船长已经认了命,对于苏泽的询问是知无不言。



新世界号是一艘往来新大陆的商船,听到这里苏泽直流口水,只可惜这艘船不是从美洲开回来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苏泽可就一下子发达了。



从南美开往马尼拉的船上,可都是载满了南美的黄金和白银啊!



大明朝非常缺银子的。



原因是很简单,大明朝就不是产银国,银矿的储量不大,根本没有足够的可以流通的银子。



可是稍懂货币政策的人都明白,如果市面上的货币不足,就会引起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从秦汉开始,中国主要的货币一直都是铜币,钱这个东西一直以来说的都是铜币。



而金这个东西,从秦汉开始就只有宫廷和顶级权贵当做奢侈品在用,在汉代的时候王侯都舍不得花金子,把金子当做陪葬品带入地下的。



缺银和缺钱,货币短缺一直困扰大明朝,是大明财政第一大的问题。



这时候聪明人就要问了,同样是封建王朝,同样是民间贸易盛行,可为什么南宋和元朝不缺呢?



元朝本身就以贸易立国,而南宋海贸也非常的昌盛,中华丰富的产品可以出口创汇,换来大量的银和铜回来。



但是大明朝从洪武年开始海禁政策,几乎断绝了海外银钱的输入,缺乏货币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在缺乏货币的大背景下,寻找替代品的想法自然产生了,于是大明宝钞应运而生。



在大部分人的想法中,宝钞这种信用货币是进步的体现。



可实际上,大明宝钞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纸币,它更像是官府发行的一种福利券或者购买券。



最典型的,就是官府可以用宝钞来买你的东西,官府可以用宝钞来换你的银子和铜钱,但是你不能拿着宝钞向官府换铜钱和银子。



平心而论,洪武朝的宝钞还是受到控制的,贬值的不算太厉害,至少没到废纸的地步。



那时候宝钞还算是有些信誉,民间也还能流通。



其实不流通也没办法,当时朝廷支付给烧盐的灶户,养马的马户的钱全部都是宝钞,那时候支付给官员的俸禄也都是宝钞,伱不用宝钞也没有别的用啊。



虽然宝钞也在贬值,但是好歹还能用,洪武一朝也就凑合着用了下去。



可是到了永乐年,宝钞就迅速贬值为了废纸。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朱棣为了宣扬自己的正统性,开始了很多国家性的工程和大型征战,比如迁都修建故宫,编写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还有对蒙古等周边草原势力的征战。



诚然,这些对于国家是有益处的,但是现实问题一直存在,如何在朱元璋规定的不增加赋税的基础上,也就是在财政收入不增加的基础上,支撑这么多的大型工程和战争呢?



答案自然是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印钱!



无节制的印钱开始之后,宝钞迅速贬值到了连废纸都不如的地步,民间也不傻,宝钞一天一个价,买东西都要论斤称,谁还愿意接受宝钞啊。



在永乐后期也曾经试图挽救宝钞,进行过救抄运动,比如强制使用宝钞,比如发行更大面额的宝钞,可毫无意外的都失败了。



经过两朝的折腾,宝钞眼看是救不活了,就连官员都拒绝领宝钞做俸禄,大明朝的货币体系只能重新回到了铜钱和银这两条路上。



可是在推行宝钞的时候,朱元璋曾经发布过“禁钱令”,就是为了保证宝钞的流通,禁止铜钱的使用。



可等到宝钞已经崩溃后,朝廷再想要让百姓用钱,民间已经没有足够流通的铜钱了。



比如和福建相邻的江西,一般把米当做货币,山西用毛皮,四川用丝绸,最离谱的是云南基本上用贝壳,几乎退步到了以物易物的时代。



“钱法不通”,也是明代自始至终没有解决的一个顽疾,就算是通行铜钱的福建,用的大部分也都是前朝的古钱,大明朝官方铸造的钱币在福建也很难流通。



甚至在大明朝的核心地区南北直隶,也是私铸横行钱法混乱的。



大明朝很多名臣都是试图解决钱法不通的难题,可是都只能短暂的疏通,最后还是无法再全国统一铜币的使用,杜绝私钱和假钱。



到了这个时候,宝钞和铜钱都无法作为统一货币了,到了这个时期银成为通用的货币,已经是无法阻挡的大势了。



但是使用银子还是有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中原本身就不产银,银的总量很少。



市面上货币紧张的结果,就是银的价值是一直上涨的,明天的银子永远比昨天的银子更值钱。



银子的购买力一直涨,傻子才会将银子花出去,只要将银子屯着就能升值,为什么要用呢?



而所有人都这么想,流通的银子就越来越少,银的价格就涨的越快。



而在这个时间点上,倭国的石见银矿被发掘出来了。



石见银矿是一座巨大的银矿,从十六世纪发现之后,足足开采了四百年才枯竭。



第133章 倭乱的根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