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6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6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几所综合性的书院,甚至让大儒也成了香饽饽。



如今东南那几位有名的大儒,包括吕钢这种技术专家的徒子徒孙,都有人开出高价聘请他们担任书院教授。



就在东南开展了人才争夺战,甚至引起了一些北方的知名大儒也开始向南方跑。



在北方,读书人的出路也就只有做官了,在南方则多了很多选择。



无论是加入一家报社或者杂志社成为一名编辑,或者直接著书立传出版卖书,又或者加入书院成为专职教授,这些职业在收入上和社会待遇上都不亚于进入官场,也得到很多读书人的追捧。



就在东南大力投资教育的时候,明廷的新一届中书省终于定下来了。



李春芳接受了两宫皇太后的诏书,正式出任第二任中书丞相。



不过这一次中书省还添入了三名副相,中书丞相的职权远不如张居正执政的时候。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李春芳的权威不足,只能做出各方面的妥协。



中书省终于开始运转起来。



首先是鸭江边上的九边新军,明廷终于想起来了这支军队,明廷的机器开始运转起来,给九边新军送去了补给。



九边新军得到了补给之后,终于开始行动,跨过了鸭江进入到朝鲜国内。



在平壤翘首以盼的朝鲜国主,终于喜迎王师。



可是朝鲜君臣还没高兴多久,很快就被大明王师的补给发了愁。



如今大明丢了湖广,也就丢了一个很重要的粮食产区。



而王恭厂大爆炸这样的人祸又要救灾,地方上督抚权利扩大,又丢失了一部分地方财政权利。



这样的情况下,实在无法支撑九边新军的所有后勤补给。



除了能将武器弹药送到朝鲜去之外,粮草和军马就只能由朝鲜君臣自己筹备了。



这下子可就把朝鲜国主给愁坏了。



朝鲜和中原差不多,北方比南方贫瘠一些,而且北方多山少田,本就是朝鲜比较欠发达的地区。



汉城附近的平原地区,才是朝鲜主要的粮食产区。



九边新军一共两万人,加上负责补给的民夫,这差不多四万人进入朝鲜,张口就要吃饭。



朝鲜国主只能动员北方,全力给这支军队提供粮食补给。



这下子朝鲜北方也遭不住了,四万大军每到一处,就能将当地吃光,而且九边的明军军纪本身也不算太好,经常发生滋扰地方的事件。



而朝鲜上下也是敢怒不敢言,甚至有些朝鲜官员还要充当大明军队的带路党,充当他们扫荡的翻译官。



朝鲜北道的大族势力比较弱,本来矛盾并不如南部尖锐。



而且朝鲜北部经常面临北方游牧民族,也就是在北方崛起的女真人的骚扰,所以更需要官府的保护。



这些相对保守的大地主一般都是支持朝鲜国主的。



但是在大明王师进来之后,这些地主们也很快受不了了。



女真人是隔三差五下来劫掠一下,只要防守的比较好,损失的就是动员的人力,有时候也抢不到什么东西。



而是这些明军来了之后,那是真的抢啊!



不仅仅是明军抢,还有一些投降了明军的朝鲜翻译官,这些之中也有一些痛恨大族的读书人,他们纷纷带着明军抢夺那些大族的粮食。



一时之间,就连朝鲜北道也掀起了叛乱。



不过在明军大军压境下,这些叛乱很容易就被平定。



这又让朝鲜军民更加的依赖大明王师。



而进入十月之后,明军在朝鲜也确实取得了一些胜利。



李舜臣手上的人力还是太少了,控制了汉城和几个主要城市之后,根本拉不起太大的军队。



而东南的支援主要都是海军,也没办法登陆作战。



明军很快推进,也打了几个胜仗。



九边新军统领李洵,当年也是拥立隆庆登基的功臣之一,获封新安伯。



李洵入朝之后,不攻打火力比较猛的城市,而是专门挑着火力比较差的小城镇打,也夺回了一些土地。



捷报传到京师,李春芳终于放下心来,紧接着开始大力宣传朝鲜的战果。



(本章完)



第506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