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三策   扬名[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三策[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明闻言大喜,当即起身道:“愿闻其详。”



“我有上、中、下三策,不知少君要哪一策?”



杨明面露喜色,他当然是全都要。



“公达可一一详述。”杨明找来坐榻,示意荀攸坐下来说。



“少君可知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荀攸坐下后便开口道。



杨明点头。



申生为春秋时晋献公太子,为丽姬譖言所迫自缢而死,而重耳出逃在外,后来返回继位,是为晋文公。



“以少君如今作为,及冠之后求外放一大县之令,甚至一郡太守皆非难事,若远离中枢,想必那曹节也未必会阻拦,且曹节早些年得过重病,想必不出几年自会病逝,届时少君可用家族运作再回雒阳。”荀攸接着说道。



杨明闻言思索。



这和历史中诸葛亮劝刘琦如出一辙,可以称之为“避祸之举”。



虽说曹节死后还会有赵忠张让等人,但论政治能力,他们与曹节相去甚远。



按荀攸所说,他再回雒阳,自然可以沉着应对。



这确实是一种方法。



“此为下策?”杨明开口问道。



荀攸颔首。



杨明见状心喜,如果避祸之举只是下策,那中策和上策就更加值得期待。



“那中策是?”杨明继续问道。



“以家族运作,为司隶校尉。”荀攸这次说的简短。



杨明却显得很是兴奋。



因为有历史加成,荀攸的下策对他而言并不意外,但是这中策就十足惊喜。



甚至他此时也不得不感慨,谋士果然与常人不同。



东汉十三州,置十三州刺史,行监察之权,监察司隶的,便是司隶校尉。



再详述一下,司隶校尉便是监督京师及京城周边地方之监察官。



虽说它的秩仅有比二千石,不如一般郡守,但就和那北军监侯一样,位卑权重。



之前那王萌便是司隶校尉,王甫也因此权势滔天。



“那上策是?”杨明听完中策,对上策已是有点迫不及待。



“少君可知宦官也分派系?”荀攸反问道。



“中常侍吕强不与他们合流。”杨明回道。



“不仅如此,曹节王甫为旧宦,赵忠张让位新宦,他们私下亦争权不休。”荀攸继续说道。



杨明若有所思。



“古来政治斗争,无非都是‘多立友,少树敌’,若少君能与赵忠张让结盟,那曹节自然不是对手。”荀攸终于说出上策。



新宦取代旧宦是趋势,与新宦结盟是顺势而为。



而且杨明已除王甫,某种意义上与赵忠张让等人利益一致。



只要杨明不和那些极端士人一样喊着除尽宦官,那赵忠张让等人自然也乐意合作。



而且这么做风险最小,故是上策。



“多谢公达指点。”杨明起身向荀攸行礼。



有了这阁楼三策,他对前路也看得更清。



不过他并未着急选择,因为中策与下策,都需等他及冠之后才能执行。



并且三策各有利弊,他也需要多加考虑。



行完礼,杨明拍手,张辽又把梯子搬了回来。



下了阁楼,杨明亲自送荀攸出杨府。



“此番多有得罪,还望公达原宥。”待把荀攸送上马车,杨明躬身致歉。



荀攸摆了摆手:“少君并非池中之物,今日所言若能些许帮助,攸也荣幸之至。”



言罢,他便示意御者驾车离去。



这反应,可不像什么荣幸之至。



杨明目送荀攸,也并未在意,他如今的地位要荀氏为他所用还远远不够。



一直到荀攸的马车消失在视野中,他才收回目光。



既然忧愁已解,他也是时候收拾一番,准备去东莱与郑玄会面了。



第二十章 三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