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四章 对峙   扬名[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对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日后,杨明一行终抵不其县。



其紧邻北海郡,原属徐州琅琊郡,今属东莱郡,因在不其山下而得名。



即已到不其县,王修便向杨明告辞。



“此番多谢叔治引路。”杨明躬身致谢,有王修在,他们省了至少一日时间。



王修也躬身拜别,和杨明的两个护卫一起前往营陵。



杨明则带着剩下车队的人到了不其县外,然后他带人进去找房子去了。



一百多号人不可能全上不其山,大部分人会住在不其县城,然后杨明带少数几人上山求学。



不其县城周十里,有三千六百户。



城不算大,但人并不算少。



而且杨明进城后很快发现,与来时路上饿殍遍野不同,此时的不其县人来人往,竟还算安定。



他们很快便寻得一大宅,能住百余人,杨明租下后,便安排剩余人进城。



浩浩荡荡的队伍,也引来众多路人围观。



古代道路不畅,县城一般难得有外人进城,一下来那么多人想不被关注都难。



结果便是,他刚安顿好,就有人来拜访。



“东莱伏雅,见过少君。”来人自报家门。



杨明听完对方介绍后也马上还礼。



东莱伏氏,青州顶级的世家大族。



其先祖可以追溯到西汉的一代大儒伏生,其后代伏湛更是东汉开国大臣,官至司徒,封不其侯。



此时的家主是伏湛的七世孙伏完,袭不其侯爵,任侍中,娶桓帝之女阳安公主。



因为伏生是《尚书》的始作者,杨氏研究的也是《尚书》,杨明因此还在雒阳见过伏完。



当然杨明还知道,伏完的女儿伏寿,历史中会嫁给汉献帝成为伏皇后。



“我已为少君在家中备有宴席,还望少君赏脸一聚。”伏雅很客气。



这样的邀请也不难理解,杨明此时风头正盛,连颍川荀氏都可以联姻不成退而求其次嫁女给他弟,更何况伏氏。



“如此,盛情难却。”杨明并没有拒绝。



除了上述那些,伏氏还与郑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今郑玄在不其山的学堂就是伏氏的庙堂。



在叮嘱其他人先收拾东西后,他便带着张辽一起去了伏氏家中。



片切酱狗肉、红烧马鞭、豉汁煎鱼、白灼猪肝、清汤鲍脯、甘脆泡瓜……



伏雅为杨明准备了一大桌子的菜。



菜色丰富,不过杨明此时却不怎么吃得下。



任谁在见了一路饿殍后,都很难有一个好的食欲。



“可是菜色不合少君口味?”伏雅面带歉意。



杨明马上摇头,解释道:“只是舟车劳顿,胃口有些欠佳。”



伏雅闻言反应过来:“是我思虑不周,此时确实该清淡一些。”



言罢,他并未撤去桌上酒菜,还是又让人去做一些清淡的上来。



“连年灾荒,今年蝗灾之严重更是史无前例。”伏雅长叹一声。



“这一路过来,生灵涂炭,唯有不其县状况尚可。”杨明也感慨道。



“也是天佑不其,西有少海,东有崂山,偶有受灾,我伏氏也已尽力施救,可惜势单力薄,也仅能保不其一县而已。”伏雅解释道。



杨明闻言举杯敬了伏雅一杯。



大灾之年能出力救济,再加上借庙堂给郑玄,这样的世家确实不错。



而且也别说伏氏不去救济其他地方的人,即便有那个能力也不敢,别说一洲,一郡的灾民都能把伏氏吃光。



他们正聊着,忽然一仆人慌张闯了进来。



“何事惊慌?不知我正与少君小酌?”伏雅面露不悦。



“是童督邮,他领人与赵县长在县衙对峙!”仆人飞快说道。



伏雅闻言脸色大变,一下站起身来。



不过起身后他又想起自己正在宴请杨明,此时离去不合适。



杨明见状也跟着起身:“不知是出了何事?”



伏雅欲言又止状,思索一阵后开口道:“少君若是无事,倒是可以一同去看看。”



伏氏先前如此热情,杨明也不好拒绝,跟着伏雅一起出了门。



等坐上牛车,伏雅和杨明先介绍了一下情况。



仆人口中所说的童督邮,为琅琊郡姑幕人童恢,此时为青州督邮。



督邮又称督邮书掾或督邮曹掾,代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案验刑狱、检核非法。



基本上,类似于后世之监察御史,位轻权重。



不过与仆人口中说的另外一位相比,督邮就显得完全不够看。



赵县长,叫赵延,乃十常侍之赵忠族弟!



第二十四章 对峙[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