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八零章 世子多疾病,汝当勉励之。朱高煦委屈:可皇帝他不认账了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零章 世子多疾病,汝当勉励之。朱高煦委屈:可皇帝他不认账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寿宁宫偏殿之中,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起了关于朱高炽的事情。



说实话,对于朱高炽,朱元璋不怎么喜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小子当初出生的时候难产,差点要将徐达长女,也就是燕王妃徐妙云害死。



而朱高炽也是因此,打小身体就不好。



体弱多病。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为重要的。



最为重要的是,朱高炽太胖了!



这家伙,体弱多病也就算了,后来偏偏有一副好肠胃,特别的爱吃。



打小就胖的跟一个球一样。



算上虚岁,今年不过是一个四五岁的人。



按照朱元璋得到的消息来看,朱高炽的体重,差不多已经要往八十斤上面飙了。



这能得了?



朱元璋不喜欢胖子。



尤其是不喜欢自己子孙里面,出现过于肥胖的人。



不说别的,仅仅只是看这长相,就给人一种贪腐无能之辈的感觉。



朱高炽爱吃的这个喜好,以及圆滚滚的样子,可谓是精准的长在了,朱元璋的雷点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要是能喜欢朱高炽,那才是怪事。



可从韩成这里得到的消息,偏偏是这个他不怎么喜欢的孙子,在今后登基,成为了皇帝。



这件事情,想象就让人觉得有些难受。



不过,再想到作为老四长子的朱高炽,成为了皇帝,继承了老四的位置,这代表着继承皇位的时候,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



他们弟兄之间,没有杀的刀刀见红,朱元璋心中又升起了不少的安慰。



作为一个长辈,一个想要努力为老朱家开枝散叶的人,他是真的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后辈,各种的互相残杀。



连听都不想听这样的消息。



“他成为皇帝之后,做的好不好?”



朱元璋望着韩成,问出来了一个关心的事情。



作为一个长辈,自然想要看到后面的子孙争气。



听到朱元璋这样问,韩成道:“他在位的时候,做的很不错,去世之后,庙号仁宗。”



仁宗?



听到韩成说出仁宗二字,朱元璋的眉头,就不由的皱了皱。



不需要多问,仅仅听一下这个庙号,他就知道,朱高炽上位之后,肯定对文官阶层非常不错。



不然的话,他不会有这样一个称号。



对于士大夫阶层,朱元璋可谓是没有太多的好感。



年少时,他就吃够了那些贪官污吏,士大夫阶层的苦。



后面成为皇帝了,发现治理天下的巨大阻力,一个是淮西帮,另外一个就是士大夫阶层。



相对于看起来,权势极大的淮西帮而言,士大夫阶层更加难缠。



因为这些人的,规模太大了!



士大夫阶层,再和地方上的土豪劣绅一结合,不仅仅十分难缠,更为重要的是,还遍布大明的每一个地方。



这些人,都被元鞑子的包税制给惯坏了。



一个个横行乡里,做土皇帝。



皇权不下县的情况下,他们是真自由,吃的脑满肠肥。



各种的想要对抗皇权。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朱元璋还发现,这些人为祸乡里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借助朝廷的名义,各种的巧立名目,胡乱收费,折腾百姓。



好处他们全得了,黑锅自己这个做皇帝的全背了。



这事情,想想朱元璋就觉得异常难受。



他哪会受这种气?



之前又听韩成说了,明末的时候,那诸多的文人,是如何蚕食大明,疯狂损害大明利益的之后,对于士大夫阶层,那是真的不会有什么好感!



结果现在,却从韩成这里得知了,朱高炽这个胖孙子,被称之为仁宗。



不用多想就知道,这胖孙子肯定对那些文人很好。



向那些文人妥协了。



不然的话,绝对不会被人称之为仁宗!



“对文人好,是从老四那里开始的,还是从胖孙子这里开始的?”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声音之中多少带着一些不满。



“是从仁宗皇帝开始的。



至于永乐帝,你是一点都不用担心。



永乐帝性格刚毅,尤其是经历了奉天靖难的事情之后,明显变得谨慎多疑起来。



他手腕极其强硬,也算是实打实杀出来的皇帝。



受到陛下你的影响,对于那些文官,他同样没有太大的好感。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被朱允炆用亲身经历,给他好好上了一课。



令他明白,文官掌权就要跳,就要损害皇家利益,。



过于相信文官,就算是陛下你留下来的,铁打的江山,都将会被断送掉。



所以,他对那些文官,文人,没有什么好脸色,该杀就杀,毫不留情。



尤其是那辅佐建文帝的方孝孺,更是开创性的,来了一个诛十族!



那些文官们,好不容易送走了您,迎来了建文帝,这个对文官百依百顺的人。



结果心情舒畅的日子,还没有过上多久,就又迎来了永乐帝这个样一个心狠手辣,完全不将这些人放在眼中的狠茬子。



不得不又一次的,夹起尾巴做人。”



听到韩成这样说,朱元璋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连带着再去想朱棣的时候,都觉得朱棣顺眼多了。



这老四,不愧是自己的种,这事情做的敞亮!



对于这些文官们,就不能给他们太多的好脸色!



不然,这些家伙们准要蹬鼻子上脸!



再也没有比他们,更会的钻空子,扩大手中权力的人了。



心中如此想着,朱元璋忽然间从韩成的话里面,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等一下,这诛十族是什么玩意?



诛九族倒是能够理解,这老四来了一个诛十族。



那多出来的一族,他是从哪里得来的?



莫非是凭空变出来的不成?”



朱元璋望着韩成,显得不解的询问。



他是真的有些懵。



活了这样大岁数,还是第一次听到诛十族这个说法。



多新鲜啊!



纵然是朱元璋,这种讲究一家人要整整齐齐的讲究人,总是能整出不少新鲜的、具有开创性东西的存在,这个时候,都被韩成口中说出来的这个诛十族,给整迷糊了。



好一阵儿的思索,都思索不出来,这第十族是从哪里加上去的。



“倒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而是有理有据。



仔细思索的话,倒也不算毫无根据。”



韩成这话一出口,朱元璋为之愣了一下,竟然还不是瞎编乱造,还有一定的根据?



那这第十族,究竟是什么存在?



从哪里算出来的?



“第十族,就是方孝孺的师门,以及他所教授的徒子徒孙。”



韩成说出了答案。



这也可以?



朱元璋闻言不由的一愣。



老四的这个行为,倒是很有开创性。



初听时,觉得很意外,但再想想的话,倒也能够理解。



确实如同韩成所说的那样,不算是胡乱诛杀。



师生关系这上面,的确能算一上一族。



师生关系,在如今这个时候,还是很重要的。



正所谓天地君亲师。



对于方孝孺这样的人来说,他所讲述的东西,所散播出去的思想,对于他那些徒子徒孙们的影响,很大的可能,要比对他九族之中,很多不太亲近的人,都要更加的重要。



这等情况下,老四这样做倒也可以,不算胡乱诛杀。



这个时候,老四刚刚取得天下,讲究的就是一个乱世用重典。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老四是真的被方孝孺那家伙,给恶心的不轻,彻底的惹毛了。



孔夫子当初都可以为了让少正卯闭嘴,不再传播学问,而选择对其动手。



老四这个时候,有样学样,来上这样一手,也确实是有理有据。



“到了朱高炽,也就是仁宗的时候,情况则有了很大的不同。



朱高炽是一个宽厚的性子,打小就接受正统的儒学思想,对士人本身就很有好感。



或者说,他本身也是儒学中的一员。



所以,对待士人很不错,也喜欢重用士人……”



“这家伙,该不会也和朱允炆那孙子一个德行,被那些文人们,给当成傻子骗吧?”



韩成才不过是是了一个开头,就被朱元璋给开口喊停了。



有了朱允炆这个大聪明的前车之鉴,朱元璋这个时候,听到打小受到儒学正统教育,对待士人很好之类的话,就觉得头疼。



十分担心朱高炽,也和朱允炆一样,是个十足的蠢蛋。



会被那些文官,当成傻子来愚弄。



韩成闻言摇头道:“这点陛下还请放心,朱允炆那样的人不太好出……”



韩成本来想说,朱允炆那样的奇葩,也算是的百年一遇了。



但想想大明最盛产的,好像就是奇葩皇帝之后,又将说了一半的话改了口。



“朱高炽虽然和他的经历相似,但并非是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燕王妃也是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打小对他的教育很好。



更为重要的是,他也在成为了皇帝之前,经历了很多的磨砺。



燕王起兵靖难的时候,北平城那里,就是他这个燕王世子进行坐镇的。



将北平这里牢牢控制在手中,没有出什么乱子。



以万人兵马,借助北平城,在燕王妃等人的协助之下,挡住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



给燕王守住了大本营,让燕王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杀敌,完成战略部署。



燕王的二儿子,和三儿子,都是有本事的。



尤其是二子朱高煦,那真的勇猛异常,很好的继承了燕王的勇武。



靖难之中,奋勇拼杀,曾多次在危难之间,将燕王朱棣给救出来。



而燕王朱棣,因为世子朱高炽出生的时候,险些害死燕王妃,所以对朱高炽,一直都不太喜爱。



尤其是后面发现了朱高炽是一个喜静不喜动的性子,一点都不随自己之后,就更加的不喜欢他。



燕王身侧,有一个叫做黄俨的宦官。



被燕王二子朱高煦收买。



在朱高炽驻守北平,抵御李景隆的时候,曾向燕王进谗言,说是世子将会占据北平归朝廷,拒绝燕王入城。



燕王当时就对朱高煦说,你兄长自幼下孝顺,哪里会做这样的事?



朱高煦则说,大哥孝顺是孝顺,但爷爷在的时候,他和太孙之间的关系,可是非比寻常,两个都是喜欢读书的。



这些事情,后来不知道怎么,被朱允炆这边的方孝孺知道了。



于是方孝孺,就给朱高炽送来了一封信,许诺给朱高炽燕王之位。



令其归顺朝廷,以此拉拢朱高炽。



并故意将这件事情进行宣扬。



北平那里的宦官,将这事情火速报告给燕王。



说是朱高炽和建文帝相互勾结,建文帝的使节,都已经到了北平城了!



当时,燕王远离北平,在河北,山东一带带兵作战……”



韩成说到这里,朱元璋微微皱眉。



这件事情,对于朱高炽影响很大,会决定他今后的命运。



一个应对不好,就会遭受致命的打击!



而这件事情,也确实很棘手,不好应对。



但从他今后能坐上皇帝这件事情来看,必然是渡过了此番的危机。



就是不知道用的是什么办法。



“就在燕王将信将疑的时候,朱高炽派遣的人过来了。



不仅奉上了未曾开封的书信,还将建文帝的使者,一并绑了过来。”



漂亮!



朱元璋闻言,面上露出了笑容。



朱高炽这一手,玩的是真漂亮!



轻轻松松的一个举措,就将老四的疑虑打消。



想不到啊,这个自己平日里看着不顺眼的小胖子,竟然还有这本事!!



朱允炆那孙子,差这小胖子差的太远了。



但凡有这小胖子的本事,也不至于会被那些文官们,给当成傻子来愚弄!



同样都是受到儒家影响,这差别是真大!



从韩成说的这件事情里,朱元璋已经相信了韩成的话,朱高炽这小胖子,确实和朱允炆不是一路人。



“咱记得,你上次与咱说靖难之役的时候,为了对付那铁铉,尽早攻克应天。



老四曾经对他家老二说过,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的话。



又听你说,这朱高煦在靖难之中立下诸多战功,且早在刚开始作战的时候,就要对朱高炽动手,可谓是觊觎世子之位良久。



这等情况下,只怕朱高煦的太子之位并不好做,今后成为皇帝,也没有那样简单,那样容易吧?”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韩成点点头道:“确实如此。



永乐二年,已经成为永乐帝的朱棣,开始在朝廷之中,谈论立储的问题。



这个意思透漏出去之后,立刻就令许多人,从中嗅到非比寻常的意味。



这个意思透漏出去之后,立刻就令许多人,从中嗅到非比寻常的意味。



毕竟一般而言,立储讲究一个长幼有序。



本就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太子。



第一八零章 世子多疾病,汝当勉励之。朱高煦委屈:可皇帝他不认账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