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二九章 真的可以天降祖宗!建文朝朱允炆,朱祁镇有福了!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二九章 真的可以天降祖宗!建文朝朱允炆,朱祁镇有福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税收的本质,是官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它体现了一定社会制度下,官府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寿宁宫偏殿里,韩成缓缓说出这样一段话。



高中时学习思想政治,背这些东西的时候有多痛苦,这个时候在朱元璋,朱标面前说这些的时候,就有多舒爽。



知识,真的是无价之宝,韩成是真的体会到了!



只不过韩成说的舒爽了,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却有些迷糊。



只要是一旦涉及到了定义,就需要用准确的话,对其进行描述。



只追求准确,不追求趣味性和的故事性。



这样的话难记不说,初听时也会让人觉得不太好理解,容易云里雾里。



韩成见此,就和之前那样,拿起羽毛笔,将之给写下来,让朱元璋和朱标看。



这种观看,比听更能加深理解。



朱元璋朱标二人,在韩成写完之后,立刻就围在这里,认真观看韩成写下的这一段儿话。



看了一阵儿,先后理解的差不多。



这东西对于朱元璋和朱标而言,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更容易理解。



毕竟税收是他们所熟悉的东西,且这一段话里,也没有包含什么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



见到朱元璋朱标二人,都已经理解了这些话之后,韩成便再次开口道:



“了解税收的本质之后,还需要了解税收的原则。



税收的一大原则,就是税收公平。



就是说,官府征税时,要使不同纳税人、承受的税收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



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税收公平原则,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层含义。



横向公平,就是说相同经济条件的纳税人,承担等量税收。



纵向公平,即不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承担不同的税收。



纳税能力强的多纳税,纳税能力弱的少纳税,无纳税能力的不纳税。



除此之外,还有适度原则。



就是说,在税收制度设计中,社会整体税收负担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纳税人负担能力。



既能基本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又不能使税负太重,影响到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



韩成一边说,一边将这这些给写出来。



朱元璋朱标二人,认真的听着,眼中相继有明悟的神色闪现出来。



都有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



税收这些,他们二人都非常熟悉,但却从来没有这样准确和清晰的去看过税收。



这个时候通过韩成的话,他二人再去看税收,有种拨开迷雾,看到本质的体验。



这种体验非常的美好。



韩成静静的等待一会儿,给朱元璋朱标二人反应的时间。



随后接着开口道:“税收还有它的职能,一为经济运行,一为收入分配。



所谓的经济运行,是说税收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



这反映了经济是税收的来源,也体现了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也就是说,官府可以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增税和减税等手段,引导百姓经济行为,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的。



政府运用税收手段,既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也可以调节经济结构。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收入高的多缴税,收入少的少缴税,甚至于不交税,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尽可能的缩小百姓之间的收入差距。



百姓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对官府好处很多。



除此之外,收税还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强制性是指……”



“吨吨吨……”



寿宁宫里,韩成扬脖喝下一大碗凉茶,顿时觉得浑身舒畅。



冒烟的嗓子也舒适了。



就这还是韩成,尽可能讲的简略的结果。



要是讲述的再详细的话,还不知道要多费多少口舌。



不过,看着朱元璋,朱标二人因为自己的讲述,而陷入沉思之中,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恍然之色的样子,韩成心里还是觉得挺爽的。



若不是亲身经历,谁能想到自己不过是将高中政治课上学的一些知识拿出来的,就能让朱元璋这个大明的开国皇帝变成这样!



这种感觉当真是奇妙。



“韩成,你的意思就是说,制定商税时不要一概而论。



要分情况对待。



那些小摊贩们,可以对他们收三十税一的税,甚至于还可以不收税。



至于那些大商贾们,就可以对他们加税。



可以根据他们的规模,以及挣钱的多少,给他们分成多个档次,挣的钱越多,需要缴纳的税也就越高,对不对?”



朱元璋仔细看了几遍韩成写出来的东西,忽然像是悟出来了大道理一般,抬头望着韩成,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韩成闻言,对着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



“岳父大人你说的对!就是这样!”



朱元璋得到了韩成的肯定之后,似乎像是受到了鼓励一样,接着开口道:“那这样说的话,是不是还可以对税收,进行更细的划分。



比如一些暴利行业,可以对其收取重税。



一些关系到许多人生计的行业,或者是薄利的行业,或者是对官府对国家很有利,却没有发展起来的行业,则可以对其少征税,甚至于不收税。



甚至于,一些更为特殊的行业,还可以由官府向其补税?”



朱元璋说完这话之后,望着韩成,等着来自于韩成回答。



别人看不出来,但熟悉朱元璋的朱标却发现,此时自己的父皇,竟有些紧张和期待。



像是一个听了老师所讲述的内容,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感悟,等待着老师进行评判的学生一样!



这样的发现,瞬间就令朱标有些呆愣。



这是自己父皇?!



自己父皇啥时候这样过了?



哪怕是当初刘伯温先生还在的时候,父皇与他进行谈论,都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可现在,面对一个不知道比刘伯温先生,年轻了多少的韩成,父皇竟出现了这种状态!



不过吃惊之后,再想想的话也能理解。



毕竟朱标自己,也一样是从韩成所讲述的知识中受益匪浅。



大受震撼!



明明只是一个非常常见,时时刻刻都在接触的税收,可经过了韩成的讲述之后,再结合着自己的经历去看,顿时觉得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变得不一样了。



只觉得很多疑惑,此时都变得无比清晰。



从中得到了诸多的启发!



原来,这就是税收的本质!



原来,税收还可以这样用!



“岳父大人,高!!”



韩成冲着朱元璋竖起了双拇指,进行称赞。



以后谁再与自己说,朱元璋文化水平过低,是个大老粗之类的,韩成高低都要给他辩论上几句。



这是大老粗?



大老粗能在短短片刻时间里,就能悟出这些?



大老粗能一手建立大明,并将元朝留下来的一系列烂摊子给收拾利索,让大明传承下去?



不能只拿着朱元璋的出身说事,却对他后天如饥似渴的学习,以及迅速的成长视而不见。



韩成对朱元璋夸赞,绝对是认真的。



原本他还想着,让朱元璋理解一会儿,自己所讲述的税收知识之后,再与朱元璋说这些的。



哪能想到,朱元璋自己就已经将这些道理给悟出来了。



“一般般,一般般,不是多高深的问题,咱稍稍琢磨一下也就明白了。”



朱元璋听了韩成的话之后摆摆手,表示这都不是事。



看起来非常淡然,非常具有开国皇帝应有的风范。



但熟悉自己父皇的朱标,却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父皇在得到了韩成肯定的答复之后,心里面是特别的美。



就是那种学生小心的提出自己看法,然后得到先生的强烈肯定与夸赞的那种高兴。



可偏偏为了显示自己的淡然,还要将这些给强忍下去。



想不到,自己父皇还有这样的一面!



“哈哈哈……”



朱标正想着呢,却听到自己父皇的笑声响了起来。



抬眼看去,只见方才还努力做出淡然状的父皇,再也不装了,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咋样,这后世的学问也不过是如此嘛!咱看看就会,就能举一反三出来!”



朱元璋一边笑着,一边看着韩成,看起来非常的臭屁。



见到朱元璋臭屁的样子,韩成忽然间很想给朱元璋讲讲天体的运转,晨昏线,时差,还有一些数学上的知识。



不过,考虑到朱老板现在,只是自己未来的老丈人,自己还没有将他的女儿给娶到手,这样的念头在心里存在了片刻,还是被韩成给压了下去。



他竖起大拇指,接着夸赞:“岳父大人,又高又硬!”



虽然觉得韩成的这句夸赞,听起来有些怪怪的,但心情大好的朱元璋,也懒得深究了。



反正韩成嘴里,不时就会蹦出来一个新鲜词。



这混小子,就算是有一些别的意思,那自己也只当做不知道,全当他在夸自己就好了。



对于这个没事了,喜欢明里暗里和自己‘斗’一下的女婿,朱元璋已经逐渐慢慢的放弃抵抗了。



承认了韩成有‘逆骨’存在的事实,并接受了这个现实。



不然的话,要是事事都较真,那肯定要把自己给气死。



因此,朱元璋乐哈哈的,将韩成的夸赞给接受了下来。



看着朱元璋的这个反应,韩成就知道,今后大明的那些商人们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了。



不过对于这些大商人收高税,韩成并不觉得有什么。



毕竟这本身就是税收的真谛。



是用来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方法。



而且,大明的那些商人,也把事情做的太过分。



尤其是到了大明后来,那众多的商人,一个个富得流油流油不说,还不念大明的好。



各种的给异族送情报,倒卖物资。



可谓是把坏事做尽了!



而且还有很多的大商人,背后都有大明朝中的官员作为后盾。



有的干脆就是大明朝当中一些清如水,明如镜,满嘴仁义道德之人,利用一些手段组建出来的白手套而已。



这些人的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舒适。



可还偏偏的各种仇恨大明。



要是不提前做出一些手段,多对大明的大商贾身上,多收税,从他们身上割下一些肉,韩成觉得都有一些对不起自己的这趟穿越。



“咱决定了!咱马上就对秦淮河曲中增加税收!



以前咱给他们定的税,确实是太低了!



他们那个行当,那真是暴利啊!



不对他们多收税是真的不行。就先从这里开刀吧!”



朱元璋收住了笑容之后,义正辞严的出声说道。



原本没有从韩成这里,得知自己把商税定的太离谱时,朱元璋觉得商税三十税一,已经很可以了,一点都不亏。



甚至于有时还在想,自己是不是将之定的太高。



但现在,听了韩成的一番诉说,朱元璋顿时觉得,自己之前的行为,有些太过于可笑了!



这些年下来,自己亏了多少钱啊!



那可都是他的钱!



越想就越亏,于是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推行新的税收,进行改制。



韩成听到朱元璋的话,不由一愣,无比错愕。



说真的,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朱老板的第一刀,竟然砍到了娱乐行业上。



这一刀当真是砍的……让人意外无比。



说起金陵城的秦楼楚馆,秦淮河畔的烟花之地,就总是会让不少人的心思,变得不一般。



而朱元璋这个洪武大帝,一向给人的感觉,都是杀伐果断,说砍就砍。



对待手下的众多官员,也显得比较苛刻,尤其是在俸禄上面,给的不够高。



很难让人将朱元璋这样的存在,和金陵的烟花场所,给联系到一起。



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反而还是恰恰相反。



金陵自古繁华,烟花之地昌盛。



不过,在元末乱世那等动荡的局面之下,再多的繁华也都会被破坏殆尽。



比如距离金陵城这边,不是太远的扬州。



那个在之前,同样是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将一些娱乐产业给发展到了极致的地方,连活着的人都剩下不多了。



烟花之地,自然也是不复存在。



金陵城这边,也一样不会有太什么例外。



元末乱世之中,金陵这里的烟花场所也不复存在,成为了镜中花水中月。



遭受到了萧条的严冬。



那么大明现在,十里秦淮那令人称道的娱乐产业,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答案便是朱老板的大力扶持!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思,反正朱老板对于娱乐行业的发展和振兴,是非常很在意的。



大明还没有建立,他还是吴王之时,就专门扶持过这些产业。



并且,还亲自下场做先锋,开了第一家最为高档的官营烟花场所,用来做表率。



名字叫做富乐院。



其实就是很多朝代都有的教坊司。



里面有着很多犯官的妻女家人,或者是从敌人那边弄过来的一些人。



质量很高。



有了朱老板的表率作用,秦淮河这边的娱乐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尤其是朱老板坐稳江山之后,定都应天,并且治理天下的手段也非常的可以。



手下的官员,如同韭菜一样的,一茬接着一茬的割,但是众多寻常百姓们的生活,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社会逐渐安定,并且逐渐富足,天下承平。



在这种情况之下,娱乐产业也自然会变得更加的强盛。



想要去娱乐的人,也会变得更多。



第二二九章 真的可以天降祖宗!建文朝朱允炆,朱祁镇有福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