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三七章 朱元璋:不符合祖制?咱的话就是祖制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三七章 朱元璋:不符合祖制?咱的话就是祖制[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爹,咱们带上一些家丁吧!



不带上一些家丁去,这心里面总归是不太安稳。”



平西伯府内,吴三辅望着他爹吴襄出声说道。



心中显得忐忑。



吴三辅还有吴襄,都被崇祯这突如其来的召见,给弄的有些懵。



尤其是想起崇祯皇帝,正在这京师之内,所进行的一系列抄家砍人之后。



心里面就变得更加忐忑了。



尤其是吴三辅。



哪怕是他爹在此之前,给他进行了一番的分析。



可他心里面还是有一些没底。



毕竟得知,此时砍人已经的挺不下来的崇祯,突然召见他们,别管是谁,那都容易心中没底。



吴襄摇了摇头道:“带七八个家丁,随着咱们一起咱去见陛下就行了。



防备路上可能会出现一些什么危险。



至于剩下的人,就留在府上守着府门吧。”



“爹……这……只带七八个人是不是太少了?”



吴襄摇了摇头道:“不少了,我都和你说了,陛下绝对不会对咱们动手。



这个时候召咱们前去,肯定是有一些急事。



如果我所想不差的话,有很大可能,还是因为你二哥的事儿。



想要咱们再和你二哥联系联系,催促一番。



仅此而已。



你我父子二人,现在安全的很。



也就是现在城中有些兵荒马乱,担心路上会出现什么意外。



否则就连这七八个家丁都不用带。”



听了自己爹这样说,吴三辅提起的心,倒是逐渐放了下来。



想想也觉得自己爹说的,确实很对。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除非是疯了,连他自己的命都不想要了,才会对自己父子动手。



简单的对家里面的人,进行了一些安排后,吴襄,吴三辅父子二人,便了快步随着前来传皇帝口谕的宦官,一起朝着紫禁城而去。



吴襄和吴三辅二人,不知道的是,若非是有朱元璋在那里拦着,执掌大局。



他们的陛下,还真的会疯狂到把他们父子二人的脑袋,给砍下来。



在不少事情上,他们的皇帝崇祯,那是绝对不能用常理来进行衡量的……



……



“如今整個北直隶地区,都被打烂了。



唯一能够动用的、比较强力的兵马,就只剩下了吴三桂的关宁军。



关宁军这个时候,极其重要。



可以说接下来咱们这边,能不能获得一线生机,能不能把事情给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吴三桂。



需要把吴三桂给争取过来。



吴三桂在未来的历史上,所做的确实不怎么光彩。



但是这个时候的吴三桂,还并没有做出未来的那些事儿。



此时的他,还是大明的平西伯。



所带的关宁军,也是大明的兵马,还没有投降鞑子。



那么在这个时候,咱们就需要尽可能的争取吴三桂,让吴三桂听朝廷的话。



听咱们的指挥。



你这个时候砍了吴襄,砍了吴三辅。



把吴三桂那些家人,都给屠戮一空。



这岂不是明摆着要将吴三桂,往鞑子或者是李自成那里给逼吗?



或许这个时候,吴三桂还在犹豫,他到底该怎么做,到底应该投向那边。



这个时候做出这种事情来,那吴三桂连犹豫都不用犹豫了。



咱们这边,直接就给他做出了选择,让他背叛大明背叛的没有半分的压力和顾虑。



这等把现在最大的筹码,往外推的行为不可取。



咱们若真的是这样做,那不论是鞑子,亦或者是那李自成得知消息了,非要笑疯了不成!



做皇帝需眼观全局,且不能做到随心所欲。



有些时候做事,不能全靠个人情感,而是要衡量得失,权衡利弊。



有些时候该忍一口气的时候,就要忍,小不忍则乱大谋。



便是咱在洪武朝时,对李善长等不少人,那是早就升起了很大的意见。



可咱不还是一直忍着?



等到了后面,对他们动手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不会造成大动荡之时,才对他们下的手。



这上面你要记住,你是一个皇帝。



既然做了皇帝,在很不少的事情上,就不能全凭个人喜好去做……”



皇极门这里,朱元璋望着崇祯对他分析的厉害。



教他一些做皇帝的道理。



他发现,不教崇祯是真不成。



崇祯根本就不知道,这皇帝该怎么做。



可以说,大明这些以藩王之身继承皇位,当上皇帝的人里,做的最差的人就是崇祯了。



差朱祁钰都要差好大一截!



听了从朱元璋的这话,崇似有所悟。



明白了太祖高皇帝,为什么明知道吴三桂,在未来的历史上做出了那种事情,这个时候还不对吴襄等人动手。



同时也对太祖高皇帝,有了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



原来太祖高皇帝,也并非只是一味的强势,



并非只是一味的杀伐。



他杀那么多人,有很多都是有考虑的。



纵然是太祖高皇帝这样的人物,不少时候,也不得不选择忍一时之气。



“太祖爷,儿孙明白了。”



一向比较固执的崇祯,在面对朱元璋的说教,倒是显得很听话。



但具体能不能听进去,今后能不能有所改变。



这事儿,朱元璋也不知道。



现在他只能是尽自己的能力,来做一些事儿了。



尽可能的来指点教育,自己这个两百多年后的儿孙。



“只是太祖爷,这吴三桂在历史上做出了那些事,便已经证明这人存心不良。



这个时候就已经首鼠两端了。



想要再把吴三桂给拉过来,可并不那么容易。



儿孙在一个多月前,就曾问过吴襄。



吴襄与儿孙说,若是想要让关宁铁骑出动死战,至少需要一百万两银子。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让他们动一次,就要拿一百万两银子,这个数字想想崇祯就觉得特别的肉疼。



哪怕是他今日抄家,抄出来了很多银子。



这个时候只要想起,拿出一百万两银子给吴三桂,他还是觉得特别不甘心。



特别舍不得。



没办法,从崇祯继位以来,大明就没有富裕过。



天灾人祸不断,税收又收不上来,日子过的苦不堪言。



苦日子过惯了,这个时候纵然是突然富裕了,他还是舍不得,一次性花这么多的钱。



“这价钱,还是吴襄他们在一个多月前开的。



现在情况变得更加危急,要是想让这些人出动,只怕所需要给的钱财更多。”



崇祯说着,就忍不住骂道:“这吴襄父子,果然不是好东西。



他们是大明的将领,领着我大明的粮饷,本该保家卫国,为朝廷卖命。



可结果,让他们做一次事儿,还这般推三阻阻四,千难万难!



还要这么多钱!



他们怎么好意思?”



听了崇祯的话后。朱元璋摇了摇头道:



“不用花那么多钱,我有办法让关宁军,还有吴三桂他们不用那么多钱,就会高高兴兴的来做事儿。



不会倒向鞑子那边。”



不花那么多钱,就能拉拢住吴三桂等人?



听了朱元璋的话后,崇祯为之愣了愣。



自己太祖爷还没有开玩笑吧?



这事儿怎么听起来,这么让人不敢相信呢!



太祖爷能有什么好办法,不花那样多的银子,就能拉拢住吴三桂?



在没有听朱元璋说,吴三桂在今后会做出什么事时,崇祯对于吴三桂会乖乖听自己的话,服从圣旨是非常有信心的。



可是他在得知了吴三桂今后的事情后,对此却是连一丁点的信心都没有了。



他可不相信,这吴三桂会这样的老实。



莫非……是太祖高皇帝准备向吴襄吴三辅等人,揭示他太祖高皇帝的真实身份?



从而用这个身份,来向吴三桂施压,让吴三桂服从吗?



这事儿……听起来实在是过于飘渺虚无。



就算是吴襄父子能够相信,可把消息传到吴三桂那里去,吴三桂真的还会相信这个事儿吗?



怎么想,都让人觉得有些不太可能。



崇祯觉得,在这个时候太祖高皇帝的名头,还真不一定有自己这个皇帝名头好用。



毕竟自己是实打实的皇帝。



太祖高皇帝虽然显灵了,但很多人肯定会选择不信。



别的不说,就现在的北平城内,还有许多人不会相信,真的是太祖高皇帝显灵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崇祯,张口就准备把他准备做的事儿,告知崇祯。



结果就在此时,有太监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匆匆的走了过来。



这少年郎身穿衮龙袍,长得倒是不错,人也显得精神。



但看得出来,这个时候显得有些忐忑不安。



来者正是东宫太子朱慈烺。



“孩儿拜见父皇,问圣躬安。”



朱慈烺见到崇祯之后,马上向他爹崇祯行礼问安。



崇祯忙道:“慈烺,别着急对我行礼。



太祖爷显灵了,快来见过太祖高皇帝。”



说着,就把朱慈烺引到了朱元璋的身边。



“慈烺,这便是太祖高皇帝。”



听到自己爹对自己所说的这话,朱慈烺整个人多少是有些懵的。



话说,他在宫中也听到了一些消息,说是太祖高皇帝显灵了。



自己的爹也疯了,带着兵马,搞风搞雨,抄了很多人的家,砍了许多人的头。



也弄了很多的银子。



他只以为,这是自己父皇找的一个借口,在此等危急情况下,借助太祖高皇帝之名,来做这等平日里他不好做的事儿。



怎么现在自己过来了,自己父皇反而还认真上了?



还真让自己给他所找的,这个扮演太祖高皇帝之人行礼问安?



如此想着,朱慈烺马上就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这必然父皇想着,要演戏演全套。



此时有外人在,绝对不能穿帮。



想要骗过别人,接下来还好借助太祖高皇帝的名头来做事。



那么就必须连自己也给骗了。



坚定的认为父皇所找到的,扮演太祖高皇帝的人,就是太祖高皇帝。



只有这样,接下来很多事情,做起来才方便。



朱慈烺想明白了这些后,对自己父皇,也是忍不住升起了满满的敬佩之情。



在此之前,他一直都觉得自己的爹有些过于爱面子。



现在看来,自己爹做事情还是蛮可以的嘛!



在这等危机时刻里,居然想出了这么一招。



这是一招既又可以占据大义名分,不让他自己来背黑锅,还能照顾他面子的招式。



毕竟这些看起来,很出格的事情,并不是自己父皇做的。



乃是奉太祖高皇帝之命所做。



这些官员们谁想理论,也理论不到他头上去。



只能去找太祖高皇帝。



今后论起罪责等种种事情时,也同样归结不到自己父皇头上。



可以让那死去了,两百多年的太祖高皇帝,进行背黑锅……



想明白了这里面的关节之后,朱慈烺都忍不住在心里面,对自己的爹升起了浓浓的敬佩之情。



原来自己父皇,还是有急智的。



这等招式,都能让他想的出来!



果然,人不能被逼急了!



不被逼急,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潜力在哪里!



究竟都能干出什么事情来。



第三三七章 朱元璋:不符合祖制?咱的话就是祖制[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