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七七章 新皇上任三把烈火!要么成为中兴圣君,要么成为亡国之君!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七七章 新皇上任三把烈火!要么成为中兴圣君,要么成为亡国之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皇帝禅让,成为太上皇。



皇太子朱慈烺登基称帝,年号为再兴。



从下一年开始,就将崇祯年,给改为再兴元年。



在登基的当天,宣布迎娶吴襄之女,吴三桂之妹,吴三妹。



并将其立为皇后。



吴家可谓是一下子飞到枝头变了凤凰。



随着这一消息的公布,吴襄,吴三桂二人心头的石头,都彻底的落了地。



话说虽然在此之前,他们都得到了来自于太祖高皇帝的承诺。



并且以圣旨的方式,将吴三妹给定为了皇太子妃。



但是来到这边后,一直有着各种事情需要忙碌。



却也没有让皇太子朱慈烺和吴三妹成婚。



吴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虽然觉得这事儿,是太祖高皇帝承诺的,并且还下了圣旨,昭告了天下,应该不会赖账。



可是来到南京城这边后,随着太祖高皇帝,各种事情不断做出。



已经逐渐的站稳了脚步,不再是如同在北平城时那般的危急。



他们吴家,也不再如同之前那般,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毕竟此时,除了他们吴家,太祖高皇帝手里,已经收拢了很多可以用的兵马。



他也不由得有些担心,太祖高皇帝到底会不会赖账。



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面,结果没有出现之前,都会让牵肠挂肚的人为之担忧。



生怕会出现什么意外。



还好,意外并没有发生。



太祖高皇帝依然信守承诺。



不仅仅是信守承诺,还一下子给的更多!



太子朱慈烺居然这么早,就提前当上了皇帝。



他的女儿也直接成为了皇后,他成为了国丈!



自己儿子,成为了国舅。



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这惊喜给的实在是太大了!



原本吴襄还觉得,依照崇祯皇帝的身体状态,以及年龄。



再活上个二十年,还是绝对没问题。



自己的准女婿,朱慈烺至少还要再当二十年太子才能成为皇帝。



自己想要成为国丈,只怕很有可能人都嗝屁了,都不一定能够当成。



可哪能想到,突然之间一切都变了。



随着太祖高皇帝一声令下,崇祯皇帝禅让,太子登基称帝。



他们一家,直接就变成了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这是什么运气!



在这种情况之下,吴襄特别感谢自己在此之下,做出来的选择。



更感谢太祖高皇帝,给的这个天大的机会。



让他们吴家成为皇亲国戚!



原本在见识了太祖高皇帝的手段之后,就已经是对大明死心踏地的吴襄。



这个时候成为了国丈,他女儿成为了皇后,对大明就更加的忠心了。



直接就下定决心,接下来一定要好好的报效大明,不顾什么得失。



不仅要自己儿子吴三桂那里,更加拼命作战。



他这边还把三儿子吴三辅,都给派出去从军作战了。



同时还直接将在此之前,被建奴那边俘虏,投降建奴的大儿子吴三凤,开除出来自己吴家……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吴襄是高兴了,但却有很多人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比如那些翘首一盼的,众多江南士绅阶层。



在得知了,崇祯皇帝将要禅让,太子朱慈烺将要登基为帝的消息后。



原本还因为摊丁入亩等弄得人心惶惶,为之愤怒的众多士绅们,一下子就变得不再担忧了。



他们都已经笃定了,这是洪武皇帝还有崇祯等人在此之前,所使用的手段。



故意放出风声,说要施行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三项。



引发他们的恐慌,愤怒等诸多不满的情绪。



然后再让新皇朱慈烺登基之后,主动宣布,不永远不会施行这三条。



有了之前的铺垫,在这个时候再将之给宣布出来。



那效果简直比大赦天下还要好!



能够一下子,拉拢住许许多的人,安抚人心。



这招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



但是效果也是真好。



是真的能过以此来争取到,众多的士绅地主。



从而令的新登基的朱慈烺,获得巨大的声望。



有利于他的统治。



越想,他们越觉得这种猜测合情合理,就是事情的真相。



因为这三项政策,极其要命,等于说是自毁长城。



皇帝绝对不敢如此做!



所以,这等风声传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为了让他们虚惊一场,从而为朱慈烺营造声望。



不得不说,朱元璋这等人,当真是老奸巨猾!



没花多大的价钱,只用了这么一招,虚晃一枪,就能够操纵人心,为朱慈烺获得这么大的好处!



这能力是真强!



真奸诈!



再然后,在他们满是笃定的等待里,朱慈烺就给了他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登基的当天,便直接宣布要在整个大明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三项。



在宣布的同时,还以家国大义为纲领,从各方面来分析论证,如今大明所遇到的各种困境,以及如此做的必要性。



并且还当场宣布,在接下来政策推行之时。



以任何形式来阻挠这三项政策推行的人,都是居心叵测,心怀不轨,要亡大明之辈!



是蛀虫!



是要站在大明的对立面去!



是要被消灭的存在!



任何胆敢这样做的人,都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也成为大明的敌人!



对于这些人,不会朝廷不会有任何的留手。



将会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那些翘首以盼的江南士绅,在得到了这消息后,一下子就懵了。



怎么会如此啊?



竟然……真的宣布了?



还是在皇帝登基的时候宣布的?



朝廷那边是来真的?



朝廷一直没有将之颁布出来,不是为了让朱慈烺宣布取消,争取巨大的声望,获得自己等人的支持。



而是为了专门等着让新皇帝宣布,从而烧上三把火!



虽说这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这火……烧的也太旺了吧?!



哪有这么来的?



他们这是想要让朱慈烺这个皇帝,当亡国之君!



一时之间,整个江南为之震动。



发生了大地震一般的强烈的效应!



很多人都被整懵了!



懵了之后,就是为之大怒。



觉得这皇帝,还有这朝廷,简直是不想活了!



不过,这些人所猜测的有一点倒是对的。



那就是朱元璋在此之前,放出风声却一直没有推行,就是专门等着朱慈烺来推行的。



这当然并不是说,让朱慈烺背黑锅。



从而让朱慈烺被无数人恨,让朱慈烺成为亡国之君。



而是朱元璋准备用这样的手段,来给朱慈烺增加砝码。



让他赢得天下民心!



朱元璋太清楚,这三条政策颁布并推行下去之后,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大明都会因此而产生脱胎变骨的变化!



同时,受益的人也是真多。



将会有无数百姓从中受益。



这虽然会导致很多士绅官吏,痛恨朱慈烺。



但是也同样会得到,无数生活变好的百姓们衷心爱戴。



那些士绅们,终究只是少部分的人。



而且,接下来还有许多,都是要被打倒被消灭的对象。



他们的怨恨并不重要。



朱慈烺只要赢得那众多百姓们的心也就是了。



这样的一波事情做成之后,朱慈烺的皇位,将会变得无可动摇!



虽然确实会有一些风险,但是这是无论如何都要进行的一步。



让朱慈烺登基之后,宣布这些并实施这些,总比要让崇祯在位的时候宣布、并做这三件事儿更加有利。



只要这事情,是由朱慈烺这个新任的皇帝给宣布出来的。



接下来自己这边,再通过各种布局,将其给完成了。



那么诸多荣耀,都将会归于朱慈烺之身。



在今后,大明江山将会变得铁桶一块!



而朱慈烺也会因此而受到无数人的爱戴。



无人可以取代!



皇位稳固如山。



就算是崇祯这个太上皇,在今后想要搞些什么事情,也绝对搞不赢!



朱元璋为了能够让朱慈烺坐好江山,可真的是苦心孤诣。



这是正儿八经的扶上马,再推一把,送上一程。



而在宣布了这些事情的之前,朱元璋这边便已经提前做出了诸多的布置。



为迎接接下来的、众多江南士绅的反扑,做了准备。



相论起作战,朱元璋没有怕过谁。



陈友谅,张士诚那些人,都不是对手。



更不要说这些江南士绅文人了!



他们算个屁!



在这政策宣布了的同时,也紧锣密鼓,第一时间就开始安排各种人,去推行这些事儿。



同时还规定,主动配合官府清丈田亩,当差纳粮的士绅地主等人,还可以获得一定的优待,



倒也并非一味的用强。



不过优待是有时效性的,只限三个月。



过了三个月,后面的就算是主动配合官府,清丈田亩,当差纳粮,也不会再受到什么优待。



不过很显然,朱元璋的这些优待,根本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至少在初期,官府这边,还没有展现出,强大的战斗能力之前,不会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而在朱慈烺推行这些政策之后,朝中的一众大臣,还有那种多为皇帝办事的人。



都纷纷表示,他们愿意遵从朝廷号令,配合清丈田亩,和普通人一样当差纳粮。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们,对于这些事情还是蛮支持的。



毕竟那些不支持的人,在此之前便已经被朱元璋使用强力手段,给送走了一大批。



在北平那边的时候,送走了一大批。



刚一来到南京这边,也同样送走了一大批。



在这种情况下,其余人自然不敢跳。



而且,不少有见识的人,也觉得如今这大明,随着太祖高皇帝的到来,确实正在迅速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变得不一样。



在这种时候,他们不看这些蝇头小利,只要好好做事儿。



今后所获得的,肯定要比现在更多!



毕竟这个时候所面对的这种局面,一旦坚持下去,能够大胜。



其实等同于再次开国!



他们这些人做的好了,都是开国功臣!



第三七七章 新皇上任三把烈火!要么成为中兴圣君,要么成为亡国之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