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五章:算计亲弟弟!兄弟情,家人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算计亲弟弟!兄弟情,家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朱棡入村后,通过问路,牵马穿过村子,来到公祠附近,就听到里面传出的稚嫩童声。



把马拴在附近一棵树上,提步来到公祠大门旁边。



透过公祠大门,可以看到正对大门的学堂。



孩子们在朗诵。



徐妙云则在孩子们中间,背对着公祠门口方向慢慢走动,听着孩子们朗诵。



等孩子们朗诵完第一段后,她已经来到讲台上。



转身,指着黑板上抄录的《大学》片段。



“这……”



开口同时,注意到了站在门口旁听的朱棡。



朱棡笑着点点头,示意徐妙云先讲课。



徐妙云点头,心中狐疑一闪而逝,收敛思绪,继续给孩子们讲道:“先哲这段话告诉我们,个人做到明德、亲民、知止、定静、安虑后,才能得到真正的大智慧。”



“其他几点,你们现在这个年纪,可能接触不到,你们现在的年龄段,也无法通过自我实践体验感悟。”



“但定静,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碰到。”



“所谓定静,其实就是镇定、冷静,就是指人的情绪。”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情绪会时时刻刻起起伏伏……”



……



“先贤教我们定静,不是要把我们变得没有情绪,人之所以鲜活,就是人有情绪,定静是让我们学会管理好情绪。”



……



“一个管理不好情绪的人,小,无法把一个家庭经营好,大,无法把自己的人生经营成功……”



……



“明德、亲民、知止这些,大家暂时牢记在心中,在你们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人事物,要有意识的练习,用细致入微的态度,观察周围的人事物,通过观察,去验证先贤教导,检验先贤之言是否正确。”



……



朱棡听的忍不住连连点头。



妙云和老四教导这群孩子,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



也不是强行填塞式,灌输做人道理。



是结合实际,对孩子们进行引导。



在孩子们记住先贤文章的基础上,他们只给孩子们阐明,孩子们现阶段,能够接触,有过亲身体会的部分。



比如定静,如何管理好情绪。



对于孩子们年纪缘故、生活环境缘故,接触不到的知识点。



他们明显不会强行灌输。



而是反复引导培养孩子们细致观察的态度和习惯。



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验证先贤之言,是否正确。



在孩子们心中,还留下了一颗质疑的种子。



有好奇、怀疑,人就会主动去探索、验证。



大儒宋濂给他们授课,都从不容许他们质疑先贤之言。



谁敢提出质疑,就是一顿戒尺!



现在,他终于明白,姚广孝为何重视这群孩子了。



的确,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即便考不上科举功名。



也不妨碍他们的能力。



因为老四和妙云,培养他们养成了善于观察、质疑、总结的习惯。



‘姚广孝是怎么发现,这群孩子善于观察的?’



‘按照时间推算,他应该没听过妙云授课。’



姚广孝没有讲,差点被杨东旭毁了佛心、佛业,所以朱棡此刻才会纳闷不解。



杨东旭观察姚广孝当时的眼神、表情,联想到小时候曾见过的苦行僧,经过对比。



提出质疑:大师伱真是出家人吗?



然后进行总结:我六岁时,村里来过出家人,可他们的眼睛和你不一样。



最后的总结,杨东旭说的委婉,直白尖锐点,其实就是说:你不是真出家人!



姚广孝冷静清醒后就意识到,以杨东旭为首这群孩子,十分善于观察、质疑、总结。



就在朱棡出神,思绪发散之际,徐妙云给孩子们交代了几句,走了出来。



“三哥。”



闻声,朱棡回神,打量着,笑着伸出大拇指:“不愧是女诸生,老四和你把这些孩子教的很好。”



他看得出来,昔日徐家小妹,今日的弟妹和老四在这小小方寸农村,的确过的很幸福。



徐妙云浅浅一笑,邀请道:“三哥去给孩子们讲几句吧。”



朱棡嘴唇动了动,意动了。



可话到嘴边却停下,笑着摇头:“我就不讲了,老四呢?”



“四郎在村西的稻田割稻子。”



“那我就不打扰你授课,去找老四。”



告辞后,朱棡转身快步离开,心中有种落荒而逃感。



骑马走远一些,自责嘀咕道:“朱棡啊朱棡,你还能再不要脸嘛!”



妙云是真诚邀请。



可他刚才意动,却是因姚广孝的提醒!



不怀好意,想挖墙脚,笼络老四的学生!



甚至那一刹那,还想把老四拉到自己一边!



算计亲弟弟!



徐妙云狐疑注视着朱棡离开,不解摇了摇头,转身返回学塾。



第八十五章:算计亲弟弟!兄弟情,家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