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九章:徐达、小棉袄,欲哭无泪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徐达、小棉袄,欲哭无泪[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棣和徐妙云去了打谷场。



乡亲们纷纷从屋内走出来,凑在一起议论。



“刚才,四郎声音那么高,和大丫吵架了?”



“不可能!四郎怎么可能和大丫吵架,听四郎的话,好像是大丫的父亲,又在逼迫四郎。”



“哼,这次跟着四哥出去,俺可真见识了四哥的能力,等着瞧吧,四嫂她爹,一定会后悔的!”



“要俺说,大丫父亲就是糊涂!有他后悔的时候!”



……



远处,藏起来偷听的徐妙云,又好气又好笑掐了朱棣一下,“你看,阿爹在乡亲们心中,都成什么样子了。”



“阿爹这黑锅背的,最冤枉!”



小棉袄:娘亲,我呢?我呢?我不冤枉吗?



朱棣含笑拉着徐妙云,悄悄离开,走远一些,笑道:“是挺对不起泰山大人,这不是没办法吗。”



“泰山大人知道,肯定也会体恤我的。”



‘阿爹知道了,想揍你!’



徐妙云含笑嗔目瞪了眼。



朱棣笑着继续,“更何况,就老头子那个好面子的性格,会让这件事,传到泰山大人耳中?”



“不会!绝对不会!”



“所以,你不能出卖我,当然,作为交换条件,伱让小棉袄背黑锅的事情,我也会守口如瓶,绝不告诉小棉袄。”



“当真?”徐妙云侧头,含笑看着朱棣,伸出手。



朱棣抬手,轻轻击掌:“当真!”



“成交!”徐妙云笑的十分灿烂,这回她不怕小棉袄将来知道,更没心理负担了,可以使劲儿让小棉袄为她背锅了。



徐达:……



小棉袄:……



……



小夫妻达成交易后,完全不考虑两个无辜者的感受。



愉快往打谷场走去。



朱棣远远就看到,打谷场边缘,耸立着三座红色圆柱形建筑。



三座粮仓成品字形排列。



高约一丈。



顶部都搭建了低矮的棚子。



远远看着,像个碉堡。



“四郎,怎么这样设计,我总觉三座粮仓,有军事防御的影子。”徐妙云问出了粮仓建成后,就产生的疑问。



四郎设计粮仓时,她也看过。



当时还不觉什么。



可等粮仓建成后,她就发现,三座粮仓有军事防御的痕迹。



朱棣快步走到粮仓前,仔细打量着。



紧挨着地面的仓壁上,留着很多一块砖宽度的四方小孔。



把手伸进小孔,向上摸索,大概在一尺左右的高度,摸到了粮仓真正的封底。



底部预留一尺,四周留有通风孔,可以起到底部防潮的作用。



真正的粮仓底,在高于地面一尺的位置。



“我带你上去后解释。”朱棣看到旁边一座粮仓搭着梯子,笑着说道。



随后小心翼翼,带徐妙云到了仓顶。



上面的棚子有些矮,朱棣站直身子,头几乎能碰触到棚顶。



仓顶中间,留有一个灌装粮食的预留口。



粮食入仓,只要把这个预留口密封好,粮食就能完好保存了。



至于粮食出仓,则是在粮仓半腰部,留有一个可封堵、可移开的出粮口。



徐妙云第一次上来,大体观察一下粮仓顶部结构,很快就被视线所及的景象吸引。



冒着炊烟,鸡鸣狗吠的村落在左边,右边是大片大片的农田,水渠纵横交错,波光粼粼……



“四郎,站在这里,看咱们土桥村,好美啊!”



“怪不得这段时间,婶子们,经常结伴到仓顶,我问她们做什么,她们总左顾他言。”



“婶子们,肯定是来这里看咱们村的!”



“我猜,这也是婶子们,第一次看到咱们村的全貌。”



东边的山,虽然地形高,可密林遮挡,根本没有这种视野。



朱棣笑着从后把人圈在怀中,“婶子们不敢告诉你,是担心你好奇,想上来,万一磕着碰着呢?所以就善意隐瞒。”



“现在这个季节,还不是最美的时候,等明年夏天,田中按照规划,种上各种庄稼,庄稼郁郁葱葱生长时,才最美。”



徐妙云抬头,笑着提议,“到时候,带着小棉袄,晚上来这里看星星、听蝉鸣、闻风中稻花香……”



话中,不由自主在脑海中描绘着那样的场景……



“我突然有些等不及了。”



朱棣不由笑笑,“行,等明年,选一个月明星繁,有着微风的月夜,我带你和小棉袄来这里,我知道,这是小棉袄借你的口,提出的要求,不是你想,是小棉袄想……”



噗!



徐妙云靠着朱棣胸膛,忍不住笑了起来。



好一会儿,才停下来,脸红扑扑的,从朱棣怀中挣脱出来,嗔目瞪了眼,赶忙转移话题,“你还没解释三座粮仓的设计呢,为什么,会有军事防御的痕迹?”



“这是我给土桥村,预留的一点自我保护手段。”



朱棣拉着徐妙云,来到三座品字形粮仓,向内的一侧,指着中间一大块空地,“这块空地,空间足够大吧?”



“这个空间,足够容纳咱们村所有人。”



“时局不太平时,上山伐木,把三座粮仓连起来,就是一座坚固的大营!”



“部分青壮站在仓顶防守,部分青壮站在下面的三堵墙后防守,几十个匪寇盗贼,根本拿不下这里。”



……



徐妙云很快就明白了朱棣的初衷。



三座粮仓,储粮的同时,在必要时刻,还是一个应急的坞堡。



乡亲们在这里战斗,守住粮仓的同时,也守住了整个村子!



绝大多数时候,三座粮仓的这一作用是用不到的。



但遇到大范围天灾人祸,地方上秩序混乱。



或朝廷上层动乱,无暇地方时。



地方上的无赖地痞,在这种时候,往往会趁着官权松散,结伙成盗,趁火打劫,捞取好处。



他们不敢针对地方上的乡绅,往往会选择祸害老实巴交的百姓。



土桥村有这样一个坞堡。



第一百四十九章:徐达、小棉袄,欲哭无泪[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