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章:一次次被朱棣刷新认知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章:一次次被朱棣刷新认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美人和吕氏走在最后面。



王美人看着徐妙云,稍稍靠近吕氏,用只两人听到的声音,好奇问:“侧妃姐姐,你知道,徐家小姐和朱四郎的事情吗?”



她虽然庆幸。



但也很好奇,平日里,朱四郎如何对徐妙云。



竟让徐妙云甘愿陪他待在农村。



吕氏微微愣怔,‘羡慕徐妙云?’



整个金陵,权贵女眷,谁不羡慕徐妙云?



王美人羡慕,倒也并不令人惊讶。



她还是很愿意给王美人讲这些。



首先,这还是她第一次和王美人交流,父亲说过,若太子爷真宠爱王美人,就要和王美人交朋友。



其次,王美人若是听了朱四郎如何宠徐妙云。



要求太子爷学朱四郎。



那可太好了。



太子爷必生嫌厌!



“妙云可是整个金陵权贵家女眷都羡慕的对象……”



王美人错愕看着吕氏。



有这么夸张?



“四弟为了让妙云不下地,开办了学堂……”



……



前面众人,并未在意,后面两个女人聊什么。



朱棣带着朱元璋、朱标,去了鸡舍、猪舍、参观了饲养场,然后就往打谷场走去。



“金棒子!”



朱雄英一声惊呼,打断后面几个女人聊天。



马秀英、太子妃、吕氏、王美人抬头,就被远处的景象惊呆了。



打谷场到处耸立的架子上,挂着一个个金灿灿的大棒子。



金灿灿,看着十分壮观。



朱元璋率先从惊讶中回神。



他已经看过锦衣卫奏报了,不过,饶是如此,还是被震惊了。



对朱雄英笑道:“这不是金子,是玉米,去年夏天时,你和你四叔去辽东,没吃到,今年,说什么,都要让咱们雄英尝尝。”



朱标回神,惊讶看向朱棣,迫不及待问:“老四,有没有估算,亩产多少?”



朱棣伸出五根手指。



“五石!”朱标惊呼。



朱棣笑着点头。



五石就是六百斤。



相较后世,其实并不多。



去年应天府范围内,风调雨顺,旱地也不缺水。



之所以只有六百斤,是土地太贫瘠了。



去北方种植,他估摸着,恐怕得减少一半。



即便如此,也不错了。



土桥村的水田,前年还堆肥,今年水稻和麦子的产量,也不过刚刚突破三石。



玉米大面积推广种植。



大明的粮食,至少能翻倍。



朱标稳定情绪后,轻松笑了,“太好了!有了玉米作为主粮补充,往后咱们大明百姓就不需要饿肚子了。”



……



父子、兄弟三人聊着来到打谷场。



王美人好奇伸手触摸,握住玉米,似乎想到什么,俏脸不由微红。



吕氏狐疑看了眼,介绍道:“嫩玉米煮熟后,糯糯的很好吃……”



夏天时,毛骧拉了一车青玉米棒到金陵。



东宫也分了不少。



太子爷命人给她送了不少。



当时她正怀着允炆,吃什么都不香,不知为何,竟特别喜欢这玉米。



……



片刻后,众人来到粮仓前。



朱元璋指着多出来的一座粮仓,“这就是你们的义仓对吧?”



朱棣看着小仓。



在品字形三座粮仓中间。



这是他陪雄英去辽东期间,八叔他们建的,事实证明,现在的土桥村,即便没有他,也能正常运作了。



笑笑点头:“对,往后每年秋收,我们都会往里面储存满足全村人吃三天的粮食……”



……



朱元璋、朱标认真倾听。



历朝历代每当天灾人祸时,朝廷虽然都会赈灾。



可大家都明白。



朝廷赈灾,其实更多是做做样子。



拿出的钱粮对于灾民,本身就是杯水车薪,再经层层盘剥,真正能到灾民肚子里,少之又少。



若往后。



大明所有农村,村村都有一座义仓。



由村民自管,避免了层层盘剥……



……



朱元璋、朱标均都不由激动。



他们太清楚,如果村村都有能力建义仓,每年往里面存一点粮食。



能为大明带来何种好处!



“老四。”朱棣话音刚落,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征询:“你觉得,你们土桥村乡土村社建设经验足够了吗?今年能不能推及天下?”



马秀英正和几个儿媳低声聊天。



闻声,停下,向朱元璋看去。



王美人见朱元璋满眼期盼看着朱棣,惊呆了,‘父皇这么重视朱四郎的意见?’



亲眼所见的朱四郎。



侧妃口中,把徐妙云捧在手心独宠的朱四郎。



眼下,父皇又是这般重视朱四郎态度。



她有种感觉,要是太子爷和朱四郎在这件事上,有不同意见。



父皇很有可能会听朱四郎!



这怎么可能!



今天的一切,给她的冲击太大了!



……



“儿臣不赞同,一窝蜂全面推行。”众人关注中,朱棣摇头,“儿臣建议,从一些秀才、举人中,选调出一些品性不错的,也愿意的,来土桥村看看,和土桥村乡亲谈谈,好好了解什么是乡土村社后,派他们回本村……”



……



朱元璋皱眉打断,“若是这些秀才、举人和他们本地乡绅搞在一起呢?”



老四的乡土村社,最忌讳拥有大量土地的大乡绅入股。



朱棣笑了,“首先,朝廷推动乡土村社,就要定下乡绅不得参与的原则,至于这些读书人,只要,他们再家乡做事,就算为了祖宗,都不敢肆意妄为。”



这是蒋胖子给他的启发。



“其次,朝廷可以出台政策,许诺,只要他们能在家乡搞成、搞好乡土村社,秀才可以为官,举人往后升迁会优先考虑!”



……



本乡本土,再配合胡萝卜加大棒。



又控制规模,朝廷有力量做到精细监察,就出不了大事。



“同时,从地方县令中,选一些类似方孝孺这种有干劲儿,正直有为的青年官员,让他们试着在县一级,推行乡土村社……”



……



“形成大明境内,乡土村社多点开花结果的形势,吸引周围村子百姓,主动去跟随、效仿。”



总之,他坚决反对,一窝蜂推行。



一窝蜂,一拥而上,必然泥沙俱下。



这个时代,朝廷又无力做到全面详细监察,必然出事。



本来是件开创时代的好事,最终一定会被搞臭,办坏。



还不如多点开花,形成示范,吸引百姓主动效仿跟随。



一些零散的点,以锦衣卫的能力,及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完全有能力盯紧。



可能,过程慢了点,见效需要时间。



但能筑牢乡土村社的根基!



“过年前,周围村子,已经陆陆续续来我们村考察请教……”



正是周围村子的举动,让他对这个法子,格外有信心。



常氏微微侧头,含笑低语:“妙云,将来雄英若是能有四弟此刻一半,我都能高兴的笑醒。”



徐妙云不由莞尔一笑。



吕氏悄悄看了眼,掐紧手指。



不得不承认,朱四郎真的太优秀了,父亲想报仇,恐怕得集中很多人的力量,或许才能扳倒朱四郎。



‘这才是真正的朱四郎?这才是父皇和太子爷,对待朱四郎的态度?’



王美人感觉认知又一次被刷新。



父皇和太子爷,竟然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听朱四郎阐述!



她虽不懂国家大事。



但朱四郎的讲述深入浅出,很容易听懂。



若大明按朱四郎所说发展下去。



太子爷将会继承一个,多么强大的国家?



太子爷好,就是她好。



朱四郎对太子爷有大用!应该好好笼络利用!



她得收起对朱四郎的轻视了。



免得惹太子爷不快!



……



江宁县。



方孝孺转头,看着一辆辆马车跟在后面,不由暗暗咂舌。



作为太子爷心腹。



经常回东宫,向太子爷汇报乡土村社进展,以及亲自参与的感悟体会。



他知道一些内幕。



比如,太孙跟着燕王学习。



他猜测,陛下年初一,带太子爷全家,去土桥村,很有可能与此事有关。



对此事,他是支持的。



太孙若是能学到朱四郎一半本事,将来都足以成为优秀储君。



当然,朱四郎夫妇心里不记仇,但喜欢给人小本本记仇的习惯,太孙千万别学。



怪吓人的!



反正他现在,见了朱四郎,就想绕道躲着走。



不过……



身后这些大人们若知晓太孙跟随朱四郎学习,恐怕不但要惊呆。



还会大闹一番!



可千万别再土桥村闹。



他可不想再被朱四郎夫妇记小账!



哎!



他和朱四郎这孽缘,什么时候才到头!?



看大家讨厌王美人这个角色,还骂我用这个角色水文,真没这个想法,可能是我拿捏不到位吧。



这个角色的目的,就是促使朱标性格上,发生改变,自我解放,所以就详写了一下,接下来,我会加快推进情节。



谢谢大家支持。



最后,再厚着脸皮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第三百章:一次次被朱棣刷新认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