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九章:朱标、朱雄英未来分歧,朱元璋做媒!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九章:朱标、朱雄英未来分歧,朱元璋做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夏时敏扭头看向廖妙贤,“你呢?孩子们离开你,你放心吗?你要放心,就让殿下带着原吉他们……”



殿下提前点状元。



他作为本届春闱第二名,顺位成了第一名。



殿试还得等一段时间。



但可以肯定。



即便殿试不能被点状元。



至少也是个探花、榜眼。



殿下已经和他们说了,殿试后,陛下准备让他先去翰林院干一阵子。



读书人高中状元、榜眼、探花先去翰林院,这才是正常流程。



殿下这种直接去地方担任县令,反而是特例。



……



“原吉他们跟咱们留在京城这个复杂环境,学不到真东西,反而容易学坏,还不如跟在殿下身边,殿下、王妃可比我们优秀,也更会教孩子,学知识同时,他们还能亲身参与到乡土村社建设中……”



“我也是这么想的。”廖妙贤点点头,“就是担心,这么多孩子,太麻烦殿下和王妃。”



……



“四郎,你说,你是燕王的消息,传回村里了吗?”徐妙云发愁拧着眉头。



她希望土桥村,还是以前的土桥村。



乡亲们只把她当徐大丫。



婶子们没有拘束的和她开玩笑。



取笑她,送四郎去服徭役,把鞋都跑丢了。



……



过去,土桥村给了她太多美好回忆,她不希望这些美好发生变化。



朱棣笑笑,“放心吧,不会有什么变化。”



其实,他也不清楚。



只能回村后才知道。



……



临近天黑。



马车缓缓驶入村口。



远远就看到,从东面田边小路,扛着头回来的叔伯婶子们。



“四郎!大丫!”



“真是四郎和大丫!”



“大丫!”



……



激动喊声传来。



朱棣、徐妙云看着快步走来的乡亲们,松了口气,笑了。



八婶儿等人率先围上来。



“四郎,真给咱们土桥村争气!”



“小雍鸣,你阿爹可考了状元,将来,你也得考个状元,再给咱们土桥村争口气!”



……



朱棣、徐妙云见叔伯婶子们,连点状元之事都知道了。



可并未发生他们想象中的拘束,顿时笑的更高兴。



一群人边聊边来到朱棣家院子门口。



朱棣笑着说道:“各位叔伯,我被皇帝老头子任命去福建建宁府建安县担任县令,老头子同意我带上孩子们,这次回来,就是和你们商量这件事,你们回去想想,愿不愿意让孩子们跟我走……”



“愿意!”



“四郎肯教孩子们,那是他们的福分!”



“可不嘛!当初蒋县令就说,咱们土桥村遇到四郎,就是土桥村所有人祖辈冒青烟!”



……



叔伯婶子笑着开玩笑,好一会儿,才散去。



夏时敏夫妇也赶着回家去了。



提前好几天回来的毛老六,这才凑上来,“少爷、少夫人你们这么累了,我来抱小雍鸣、小祈婳吧。”



朱棣含笑瞪了眼,把两小家伙递给毛老六。



朱棣没好气问:“老头子把东番许给我了,这回离京,把家人都带上吧。”



因为种种原因。



毛骧一直有家不能回。



毛骧眼眶微微发红,不过天黑,朱棣没看到,哽咽道:“谢谢少爷。”



“少煽情,我不是体恤你!”



毛骧发妻是母后以前的贴身侍女。



尽心尽责照顾母后。



就是这个原因,现在有机会了,也应该让他们一家团聚。



大概率,父皇不会阻拦。



……



数日后。



皇宫。



李文忠满脸激动,步履匆匆入宫。



来到御书房外,大声道:“陛下,辽东捷报!”



朱元璋正在批示奏折,闻声,手微微停顿,随即抬头,笑着冲门口招手,“进来。”



话中,放下朱笔。



李文忠入内后,简单行礼请安,忙把手中捷报递给朱元璋:“陛下,在汤总兵支持下,大辽河卫动用一万兵力,一个千人火铳营,一个五十门小炮营,配以若干弓箭兵、步军、骑兵,从岫岩城出发,连续经历野战、攻城战,攻克凤凰城、宽甸,如今已经把丹东五千元兵包围……”



实战检验。



老四这套步骑、冷兵器、火器协同配合操典,真的可以让朝廷军队,迸发出更强大战斗力。



要知道,辽阳王纳哈出在这些地方布置的嫡系精锐,再加部落兵,最少也有三万。



大辽河卫,真正的正兵只有6500人。



剩下3500人,都是从卫所选一些善射猎户之类充数。



当然,中山侯派兵封锁了纳哈出北面援兵。



可即便如此,一万人连续作战,攻城拔寨,击溃三万敌军,也很了不起了!



如果朝廷所有军队,平均水平都达到这个水准。



不出十年。



朝廷就能彻底打垮北元!



之所以要这么长时间。



不是将士们的原因。



是粮草问题。



其实,一直以来,制约军事行动的,都是钱粮。



……



“好!”



朱元璋看完后,高兴大赞一声,吩咐:“你以大都督名义,给辽东发一份命令,让丘福、朱能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老四那本操典,完成后,第一时间送回来,让东宫卫率和京营率先照着操练,等标儿北征时,京营也要跟着动一动……”



……



李文忠认真听着。



京营的确应该动一动了。



不然,再养上几年,真要养废了。



而且京营是天子亲军,跟随太子北征,绝对信得过,一定会用命保护太子周全。



……



“臣遵旨。”李文忠领命后,小心翼翼道:“陛下,此番送信报的几个人,跟随殿下转战草原,好陈察哈尔突围时,受伤掉队,然后死里逃生,逃回来,这次回来,向臣提出,不想回辽东,想跟着老四……”



朱元璋微微皱眉,“确定这些人靠得住吧?都有些什么人?”



“指挥使丘福担保,这几名兄弟靠得住,绝对没背叛朝廷,丘福还在信中介绍,为首的张武和周浪一样,跟老四学了很多,在辽东时,就天天吵着要回来,他本不想把这些精锐苗子送给老四,可实在被烦的没办法,而且这回得益于老四的兵书,打了胜仗,不好再拦着……”



李文忠说着笑了。



别说丘福。



换他,他也不想放人。



跟随老四闯过草原这些将士。



即便是普通士卒,胆魄、眼光、见识,对战争的理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稍加培养,就能成为麾下悍将!



一些苦战恶战,让这些人领兵顶上去,绝对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



“可以。”



朱元璋笑着答应,“从他们心心念念想回来跟着老四,也能看出,是忠勇之士。”



老四去辽东送粮草时。



他还在严密监视老四。



土桥村锦衣卫汇报过,老四和一个叫张武的木讷实诚小兵,走的很近。



……



“你去把张武给咱叫来。”



李文忠领命离开后。



朱元璋吩咐:“去把皇后叫来。”



片刻后,张武未到,马秀英赶来御书房。



好奇笑问:“什么事,叫我来你的御书房?”



朱元璋听出了挤兑,没好气瞪了眼,“明霞的年纪也不小了,也到了你规定的出宫年纪,咱给明霞选了个夫婿,问问你的意见。”



明霞脸不由变红,低声道:“娘娘,我想跟着你。”



马秀英笑着瞪了眼。



跟着她,变成老姑娘,一辈子留在宫里,孤苦伶仃?



“是谁?”



“张武,就以前咱监视老四时,密奏中汇报那个实诚木讷,和周浪一起,跟着老四学习的张武。”



张武现在也才是个总旗。



身份是低微了点。



可张武人实在。



明霞嫁给这样的人,首先,宫内那些辛密,不会传播出去。



张武的为人,以及老四盯着,可以确保。



其次,张武人实在,明霞不会受欺负。



……



“张武、谭渊、周浪这些人,往后跟着老四,不论是离开去外面闯一番事业,还是留在大明,只要跟着老四,他们的前程少不了,明霞现在看,是下嫁,将来就是妻凭夫贵!”



马秀英认真琢磨着。



重八安排的太突然了。



不过,重八倒是没说错。



张武、谭渊、周浪这些人,无论跟着老四离开,还是跟着老四留在大明。



将来的前程肯定差不了。



转头,含笑问:“明霞,你怎么想?要不,见见这个张武?”



明霞像个鹧鸪鸟,缩着脖子,红着脸,小声道:“婢子听皇爷和娘娘安排……”



她没见过张武。



可张武能让殿下和王妃欣赏,品性肯定不错。



她倒不在乎富贵与否。



只要张武是个可靠的、有责任心就行。



她舍不得娘娘。



可也想像殿下、王妃在土桥村那样,远离皇宫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过点平平淡淡的生活。



哈哈……



朱元璋爽朗一笑,“这丫头,想嫁了!”



……



片刻后,一名小太监,领着张武进入御书房。



张武十分紧张。



他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大人物,就是殿下了。



当时还不知,殿下的真实身份。



现在却有机会……



“草……草民张武拜见陛下!”



明霞站在马秀英身后,听张武紧张的都自称草民,不由抿唇忍笑。



同时,怀着好奇,暗暗观察张武。



不能算英俊。



但也不丑。



虽然在皇爷面前紧张,但脸上刚毅,到不像皇爷口中说的木讷,更像是一名纯粹的将领。



朱元璋、马秀英对视一眼,不约而同暗暗评价一句脱胎换骨。



锦衣卫的信报不可能出错。



之所以看不到信报中的木讷,多半是跟着老四,在草原转战,脱胎换骨了。



这很正常。



朱元璋询问了张武一些关于转战草原的事情。



从张武口中,听到的朱棣,别有一番不同。



某刻,突然询问:“张武,可曾婚配?”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来想写完张武和明霞这个情节的,时间太紧,这章5900字,六千差一百。



(本章完)



第三百一十九章:朱标、朱雄英未来分歧,朱元璋做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