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章:各方云集福建,张三丰、沈万三现身!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章:各方云集福建,张三丰、沈万三现身![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宫。



御书房。



朱元璋拍了拍摆放在面前的酒坛,余光瞥了眼蓝玉、沐英,“你们去一趟土桥村,还给咱带回一坛酒?”



两人去土桥村,让方孝孺做向导。



还带上夏时敏。



怎么可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二人的行为,让他很高兴。



蓝玉当初多么敌视老四,多激进?



其行为,他表面上没说,心里一度恨得咬牙。



老四就算被贬为庶民,扔到土桥村当农民,那也是他朱元璋的儿子。



即便当时他有意让老四当反面典型。



蓝玉的行为也太过了。



只是当时不方便出手。



首先,老四并未受伤,反而蓝玉差点丢了命。



其次,当时他若出手惩处蓝玉,会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他并不是真的想惩处老四。



……



可蓝玉这样一个对老四,最为激进的标儿支持者。



现在都想方设法,想和老四搞好关系。



想替标儿笼络老四。



让他十分激动。



或许,他设想中标儿和老四配合,未必没有成功可能性吧?



只要越来越多人,像蓝玉这样转变……



朱标站在旁边,见朱元璋夸赞蓝玉,也很欣慰蓝玉的改变,含笑询问:“永昌侯,这酒是土桥村百姓酿的?”



“是。”蓝玉点头:“不过,陛下、太子爷绝对想不到,这酒是用什么酿造的。”



蓝玉故意卖关子,引起朱元璋、朱标好奇。



微微挑眉,看着蓝玉。



“玉米秸秆!”



朱元璋、朱标惊讶之色一闪而逝,朱元璋好奇询问:“给咱说说。”



玉米秸秆?



这不是喂牲口、烧火、堆肥的原料嘛?



怎么还能酿酒?



他可是当过农民的,就从未听说过,庄稼秸秆还能酿酒。



蓝玉、沐英,你一言我一语,当即把土桥村所见所闻讲述给朱元璋。



朱元璋、朱标越听越惊讶。



自从老四离开土桥村这几年,大家就再也没有关注过土桥村。



毕竟,这么多家国大事,谁有精力会在意一个小小村庄。



众人以前关注土桥村。



其实是关注,有朱四郎的土桥村。



“这才两三年时间吧?土桥村家家户户都盖上了红砖瓦房?”朱标惊讶看着蓝玉。



很是自责。



他失职了。



方孝孺就是他的人。



还是江宁县令。



并且经常和土桥村村民打交道。



这些方孝孺肯定知道。



只是,他不关注,方孝孺肯定也不敢用这种琐碎小事打搅他。



蓝玉二人认真点头。



朱元璋吩咐宫女:“去,取几个杯子来。”



他要尝尝玉米秸秆酿制的酒。



片刻后。



朱元璋、朱标各端着一杯酒仔细打量,酒液清澈,酒花渐渐消散,浓郁酒香扑面而来。



应该和高粱酿造的酒差不多。



与米酒不同。



北方这种高纯度烈酒在民间已经很普及了,南方还更多喜欢喝米酒。



军中对烈酒的需求量也很高。



犒赏将士们。



亦或是战后治疗。



可以说,土桥村这项发现价值很大。



随着玉米种植普及,玉米秸秆肯定不少,玉米秸秆酿造的酒普及,一定程度,可以节省很多粮食。



粮食没有拿去酿酒。



市面上流通量就增加,更多城内人口,就能买到更低价的粮食。



……



父子二人想着心事,小抿一口,品尝。



“不错!”朱元璋说着,十分高兴,把杯中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笑道:“土桥村给咱们大明朝,立了大功,当为乡土村社第一村!”



话中,转头看向朱标,“标儿,下去后,你亲自写一副字,制成牌匾,派人给土桥村送去……”



沐英旁观着。



若有所思。



陛下金口玉言,封土桥村乡土村社第一村。



并不奇怪。



土桥村也当得起。



可为何陛下不亲自题字?



反而让太子来做这件事呢?



他猜到了一种可能。



陛下不想百年之后,后来的皇帝,出于各种不能明说的心思,抹掉老四与土桥村这段历史。



太子亲自题字。



就是太子和土桥村绑在了一起。



抹掉土桥村。



那就是要抹杀太子!



他隐约能猜到,陛下这么做的目的。



无论老四将来是否出走大明。



新朝每一次清除老四在大明的痕迹,都是清除老四对大明的感情。



这样的事情多了,老四、老四的后代,对大明就不会再有感情,大明遇到困难,还会帮忙吗?



陛下用心良苦。



可陛下为何有这种担心?



难道陛下发现了什么?



“另,封杨老八江宁劝农官,协助方孝孺在江宁推行乡土村社,另外,让杨老八他们不要小气,把玉米秸秆酿酒法子,传授给其他百姓……”



“作为回报,土桥村玉米秸秆酒,赐名玉酒,皇宫每年向土桥村采购部分。”



他不会白拿一群百姓的东西。



且皇宫都喝玉米秸秆酿造的玉酒。



有助于更多人接受。



他要求不高。



当玉米种植普及天下时。



天下酒水一成来自玉米秸秆就行。



单此,就可以节省出一笔,数额十分庞大的粮食,或许,就可以让数十万人能吃上一口饱饭。



“儿臣遵旨!”



……



翌日。



蓝玉、沐英、俞同渊、宋濂、方孝孺……



一行人动身启程。



浩浩荡荡的观摩团队伍,想低调都低调不了。



百姓议论纷纷。



“观摩团!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叫法。”



“说白了,就是去福建,和燕王取经学习。都要向燕王学习,为什么还要放燕王离开大明?”



“可不嘛,燕王离开大明,是大明的损失,也是咱们老百姓的损失!”



“俺有些期待,燕王未来领兵回朝,也不知,燕王的私兵是啥样子?”



……



临街酒肆。



胡惟庸、李善长师生凭窗而坐,看着观摩团队伍,从窗外经过,听着百姓议论。



经过这两年调理修养。



胡惟庸已经勉强能走路活动了。



不过,阴阳脸尚未有好转。



队伍走远后,李善长收回视线,见胡惟庸满脸阴郁,微微皱眉,劝说道:“据说,江宁那个王老先生是位名医,对方只是和朱四郎交好,是朱四郎两个学生的师傅罢了……”



这两年内。



胡惟庸遍请天下名医。



可就是避开江宁那个姓王的名医。



对方可是连蓝玉都称赞不已。



这几年,蓝家人有什么金陵郎中治不好的病,都派人去江宁请人。



蓝玉新纳妾室难产,差点要命。



还是王老先生,带着朱四郎、徐大丫的女学生,苏春晓救治的。



现在这个苏春晓姑娘,在朱紫巷比两年前,督查百官时更出名了。



已经有好几家接生,请产婆同时,请这个小姑娘来帮忙。



……



胡惟庸一场大病,心态遭到太大打击,变得太偏执了。



对方和朱四郎关系亲近。



就敌视对方。



“让你向朱皇帝请示,跟着观摩团去福建,你也不去,你就不想知道,福建现在的变化?以及朱四郎的私兵?”



胡惟庸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恩师,太子北征灭元,朱四郎会带着私兵回来,到时候看也不晚。”



话罢,胡惟庸显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询问:“咱们捧杀朱四郎这么久,朱四郎声望越来越高,太子就一点变化都没有?”



他真的等不及了!



可现在手中无权,又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寄希望,朱标和朱四郎反目成仇。



李善长唇角笑意一闪而逝,“你怎么知道,太子就没变化?”



胡惟庸挑眉,紧盯李善长,迫不及待追问:“恩师发现了什么?”



“没有。”李善长摇头。



他只是换位思考罢了。



若他是太子。



他一定会坚定不移,继续保持兄弟躬亲。



但私下里,肯定也会做点什么。



战略定力要有。



但战术变化也要有!



这才是高明的立身之本。



他、刘伯温都教过太子。



他也是太子老师。



不知,太子有没有学到几分,他的处事手段?



……



东番海峡。



“开火!”



一群稚嫩童声激动响起。



第三百五十章:各方云集福建,张三丰、沈万三现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