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四章:观摩团抵达!纪纲告密!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四章:观摩团抵达!纪纲告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下官锦衣卫千户,求见燕王!”



纪纲恭敬站在书房外,眼神余光悄悄窥探内里。



‘沈仁完全倒向朱四郎了!’



见到沈仁坐在里面,心中只是略微有点惊讶,来福建、江浙秘密活动快一年,关于沈仁等福建军政官员的态度变化,他还是比较清楚。



甚至,他都已经把锦衣卫线人,安插到了沈仁身边。



若没有这种高效办事的能力。



他也不可能短短时间,被蒋瓛提拔为锦衣卫千户。



……



书房内许久没有回应。



纪纲顾不上想其他,心头渐渐沉重。



审视的视线落在身上,让他有些喘不上气来。



“进来。”



直到屋内平淡声响起时,压力才骤然消失。



呼!



纪纲暗暗吐了口气,更加小心谨慎了,进入书房,来到书桌前,郑重行礼“下官纪纲,拜见燕王。”



朱棣审视着此人。



这个人为何出现在这里?



与锦衣卫百户去梅花瓶收买吕珍有没有关系?



吕珍向他汇报,神秘锦衣卫百户,自从出现了一次,这一年多,再未现身。



仿佛把吕珍给忘记了。



但他知道,幕后之人不是忘记吕珍。



吕珍在幕后之人手中,是一条长线,只有在最要命的时候,才会突然启用这颗棋子。



有这种耐心,布置这种棋局的幕后之人。



他不敢、不想、不愿深究。



至于纪纲,都升任千户了,却突然出现在福建。



他能猜出很多中可能。



比如,在福建建立更为完善的锦衣卫系统。



全方位,全面观察福建风吹草动。



……



罢了,左右他也没想做什么,这些人想做什么就做吧。



朱棣收敛思绪,语气平缓询问:“纪千户来见我,有什么事?”



纪纲感觉压力突然消失,瞬间有种如沐春风感,暗暗苦笑。



说实话,他不想靠近这位。



为了观察朱四郎的海军、新军,他也乔装打扮去了闵安镇码头。



吴海就那么被杀。



仿佛捏死一只臭虫。



“禀王爷,下官是来通知王爷,观摩团已经从金陵出发……”



宋濂、沐英、蓝玉、俞同渊、方孝孺……



沈仁听闻纪纲报出的一大堆名字,惊的微微张嘴。



观摩团的规模,也太大了吧?



余光看向朱棣。



朱棣也略微震惊,‘没想到,老头子弄出这么庞大的观摩团。’



腹语同时,点头道:“我知道了。”



原本打算,处理完福建的事情后,就尽快折返鸡笼屿,如今看来只能停留在福建,等观摩团抵达,然后一起去鸡笼屿。



从观摩团离开金陵的时间算。



去鸡笼屿大概是年节前后吧。



就招待观摩团在鸡笼屿过年吧。



很快,朱棣就有了观摩团抵达后的大概安排。



起身,来到沈仁身边,拿起火铳,转移话题询问:“春节后,我让辉祖交由锦衣卫,将这种长管身新式火铳送回朝,你知不知晓此事?”



纪纲暗暗苦笑。



他已经猜到,朱四郎想问什么。



他当然知道了。



他在金陵时,就专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福建方面锦衣卫信报。



朱四郎送回朝的火铳,他不但亲眼见过,而且还亲自射击试验过。



长管身火铳在百步左右,依旧有很强杀伤力。



除了准头比不上弓箭,可几乎已经和弓箭差不多了。



其实,战场上,两军交锋,并不追求特别苛刻的准头。



就是弓箭兵,战场上,很多时候,也只是瞄准敌人密集的区域,进行攒射罢了。



利用密集的数量,达到大量杀敌的目的。



当然,即便长管身火铳,相交弓箭的弊端也很大。



发射后,重新装填弹丸、火药所需时间太长。



一个善射的弓箭手,射出六箭,火铳手或许才能完成两次射击。



“卑职知道,此事还是卑职亲自处理,禀明指挥使,又由指挥使向陛下汇报……”



朱棣微微皱眉。



纪纲突然变得更加恭从,让人费解。



“既然你亲自处置,那就应该清楚,我送这种长管身火器回朝的目的。”



纪纲硬着头皮点头。



朱棣继续,“我在鸡笼屿的火器工坊都已经找到了一种,比较廉价且效率较高的改进工艺,朝廷匠作监,拥有数万名匠人,这么长时间,对火铳的改进如何了?”



来了!



纪纲早猜到朱棣要问什么,已经想了一套应付说辞,“禀王爷,朝廷认为这种长管身火铳,还有很大弊端,所以决定在王爷长管身火铳基础上,继续摸索研究,希望能制作出一种,彻底取代弓箭的火铳,匠作监的大人们认为,用现在这种长管身火铳,代替朝廷现在用的铸铁短管身火铳,耗资巨大,提升却微乎其微……”



朱棣眉头皱的更紧了。



老头子他们难道就这么短视?



长管身火铳的确还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但战场威力也已经十分惊人了。



他是先天条件不足。



否则,陆军第一镇,他就会大量列装火铳。



把刀盾兵的比例,压缩到最小。



说实话,配置了铳剑的长管身火铳,其实基本已经满足,冷兵器作战和热武器作战了。



陆军第一镇,接近一万三千人。



如果配置一万把长管身火铳,在配合少量方便携带的铸铜小炮。



就算面对骑兵集团冲锋。



他都敢直接迎战。



多段排枪+铸铜小炮发射铁砂。



百步距离,即便骑兵速度快,也会成为一道天堑。



另外还有陆军骑兵标、以及少数刀盾兵配合。



不对!



“纪千户!”就当朱棣意识到,纪纲说谎了,沈仁突然开口:“陛下对这种长管身火铳,真是这种态度?”



纪纲的说辞没错。



可他才不信纪纲这套说辞。



当初因为听信金陵传来的各种信息,差点做出蠢事后,他就专门让家人回金陵,各处打听。



得到的结果是:陛下十分重视燕王的意见。



燕王摆明了要在新军中,全部列装这种长管身火铳。



他不信,陛下会因为长管身火铳的缺点,就放弃改进长管身火铳制作工艺。



朱棣单手举火铳,铳剑尖锐尖刃,直接抵在纪纲下颚,“说!”



下颚传来的冰冷感,让纪纲浑身紧绷。



循声看向朱棣。



对上朱棣冰冷眼神,纪纲满嘴苦涩,原以为能糊弄过去,没想到还是被识破,结巴道:“殿下,据卑职打听……”



匠作监一些官员,是太子系的人。



这些人不想改进成功后,军中上上下下都说,长管身火铳是燕王弄出来的。



直白点,就是不想燕王在大明军中影响力太大了。



所以就直接把改进火铳之事,束之高阁。



至于皇爷,日理万机,事情交代下去后,以为下面人会认真做,就没有再关注。



现在好了。



匠作监那群人不愿做。



人家燕王仅用半年时间,看样子,是改进了制作工艺。



至少,应该能承受得起,所以才开始在新军列装。



燕王都能承受得起,这种生产工艺,朝廷肯定也能承受。



燕王鸡笼屿小小工坊都能改进工艺。



朝廷匠作监,数万能人巧匠,定然不在话下。



本来,观摩团不需要羡慕此事。



可如今……



全都被匠作监那群自做聪明的文官给搞砸了。



也不知,此等利器,列装军队后,成千上万人齐射,何等壮观?



也只有等观摩团抵达,跟随观摩团一起去鸡笼屿,才能一窥真容了。



等着吧。



若是永昌侯、西平侯等人观摩后羡慕,得知事情原委,匠作监那群自作聪明的家伙,铁定要倒霉。



……



沈仁看向朱棣,见朱棣愣怔同时,满脸失落,不由叹了口气。



这个答案,他早猜到了。



他也断定,殿下肯定会膈应难受。



一片好心。



却被小人揣度,任谁都会愤怒、失落、膈应。



……



朱棣默默叹了口气。



他真的挺生气。



没想到,就因不想让他扩大在军中影响力,就有人把长管身火铳束之高阁。



这种政治文化、政治氛围,真的很糟糕!



好在,他已经为大明种下了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的种子。



乡土村社发展向更高级时,一个个星罗棋布的小型经济体,必然会催生技术进步。



无数渴望过上更好生活的百姓。



会积极主动,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百五十四章:观摩团抵达!纪纲告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