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三章:别怕,朱四郎新军实战经验少!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三章:别怕,朱四郎新军实战经验少![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咿咿呀呀……



“小姐你快看,皇孙多高兴。”



阁楼内。



侍女抱着朱高煦来到徐妙云面前,小家伙从襁褓中,伸出两只紧攥的小手,小拳头拍打着,口中发出咿咿呀呀的婴言婴语。



徐妙云靠在床头,接过小家伙,看着怀中这个好动的小家伙,唇角不由浮现会心笑容。



刚才,城外传来的火炮轰鸣声。



本来,她和侍女都怕吓到小家伙。



没想到,小家伙待在侍女的怀中,非但没哭,还瞪着黑豆豆的大眼睛,认真倾听。



等火炮轰鸣声终于结束后。



就现在这般,笑的口水直流,一直高兴的不停拍手。



“小姐,咱们家皇孙,将来肯定是姑爷的好帮手,肯定喜欢金戈铁马,舞刀弄枪……”



‘真如此,四郎不会说,我又给他生了个讨债的吧?’



徐妙云想着,不由莞尔笑了,伸手轻轻点了点小家伙白嫩的小鼻子,“等会儿阿爹回来后,娘亲就把你的壮举告诉阿爹,阿爹肯定高兴……”



咿咿呀呀……



……



徐妙云迫不及待想见朱棣,和朱棣诉说小家伙出生后的点点滴滴。



秦淮河上。



百姓惊讶议论。



“好雄壮的士兵。”



“俺光看着这些当兵的站在那里,就害怕。”



“俺刚才光顾着看战船,看鸣炮,都忽略了燕王新军军服了,和咱们大明军服不一样啊!”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燕王的这支新军,那是人家燕王自己的,并不隶属朝廷,和藩王的藩王卫不同!”



“俺现在越来越期待,后天洪武大道的检阅了。”



……



到底隔着距离,而且将士们静止站在甲板上,列阵而立,百姓看到的东西有限。



不过,陆军第一镇将士,有别于大明将士的种种不同。



却越发让百姓好奇了。



在一片窃窃私语中,朱标、朱棣带着众人,从船舱内走出来。



一出船舱。



朱标便抱着朱允炆,快步走向旗舰船尾。



一艘艘战船上,一个个黑色方阵,列阵而立……



朱允炆小脸微微发白,小手抓着朱标衣服,不由紧了紧。



朱标察觉,余光瞥视。



心中忍不住感慨。



老四陆军第一镇这支雄兵,虽然只是静静站着,还看不出什么。



可允炆却感受到了这支雄兵的威压。



允炆年纪虽小。



但小孩子对‘危险’的感知力,无疑比大人更加敏锐!



朱樉收回视线,笑着催促,“老四,赶快让你的陆军第一镇将士动一动,这么静静站着,伱是想急死我们吗?”



“是啊四哥!”



“四哥,快点,我此刻心脏好像都被小猫爪子挠,太难受了!”



……



朱樉一开口,其他兄弟们,纷纷笑着催促。



朱棣笑着瞪了眼朱樉。



别管二哥想做什么。



对他,从来不遮遮掩掩,想什么,都会说出来。



这也是他不想看着朱老二,一脚踩到坑里,再也爬不起来的原因。



可惜,大家都成年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劝说是很难劝说的。



只能想其他办法。



朱棣笑道:“俞靖,旗舰让出码头,让将士们开始下码头集结。”



“遵命!”



呜呜呜……



号角声中,令旗兵站在桅杆高处,挥舞三色令旗,打出旗语。



旗舰率先启动,让出码头。



朱棣看着朱标等人,笑道:“大哥,我们就在旗舰上看吧,这里站的高,看的更全面。”



朱标笑着点头。



朱樉见谭渊等高级将领没有下船,好奇询问:“老四,谭渊他们不用下船吗?”



根据出舱前,老四的介绍。



现在,在各战船领兵的将领,最高级别,只是营管带。



陆军第一镇将近一万三千人。



人、火炮、马匹。



就让一群营管带带兵下船集结,会不会出现乱子?



老四可别托大。



众人看向朱棣。



朱棣笑道:“简单的集结、行军,十几个营管带商议就能决定,不用谭渊他们。”



新军之所以是新军。



可不是换武器、换军服,换训练方式,就能成为新军。



其实,这些都是表象罢了。



最主要,还是一套军中行之有效的组织力。



……



朱标不由更加好奇了。



一样的训练,为何老四的新军,不需要高级将领指挥,管带级别的中层将领,就能完成全军的集合、行军。



而太子卫率。



京营新军却做不到?



……



无数双眼睛,眼巴巴关注中,旗舰让开后。



第一艘战船靠近码头。



啪!



踏板搭在码头上。



“全体立正!”



孙元楚铿锵大喊一声。



嗒!



整齐划一的步点声响起。



“准备下船,齐步走!”



命令声落下,孙元楚立正转身,站于侧面。



一个棚的将士,精神抖擞,率先排队下船。



孙元楚大声高唱:“起于战船上,立于大海中……”



“起于战船上,立于大海中,向前,向前、向前,向前进!”



将士们瞬间意会,齐声高唱。



……



“乡土村社!”



“雇工身股!”



“中原文明!”



……



“为了理想,为了文明传遍四夷,紧握刀枪,向前、向前、向前!向前进!”



“为了理想,为了文明传遍四夷,紧握刀枪,洒尽热血、从容就义!”



……



“大海!大海!我是骄傲炎黄种!”



“深蓝!深蓝!文明挺进深蓝!”



“向前向前向前!向前进!我是骄傲炎黄种!”



……



后面的战船上,一个个或是正在下船的方阵,或是等待下船的方阵,或是海军将士,在孙元楚营的带动下。



跟着齐声高唱。



整个秦淮河上空,完全被雄壮、充满开拓精神的歌声笼罩。



歌词就是人们日常的大白话用语。



通俗、粗浅。



将士们能听得懂。



秦淮河两岸观摩的所有人,都能听懂。



所有人都能听出,歌声中,强烈的开拓进取。



即便是百姓。



或许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但歌声传递感染中,也仿佛看到了刀光剑影、炮火轰鸣。



恍惚间,刚才一千五百门火炮齐射,撼天动地的震撼一幕,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相较于百姓。



所有围观的精英层,官员、士绅、商贾更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战争!



杀戮!



精英们,惊惧看着陆军第一镇集结的兵力越来越多。



他们恍惚看到。



朱四郎欲要用其打造的这支新军,挑起一场,改天换地的旷世之战!



疯子!



战争狂人!



许多文官,脸色苍白,心中惊惧咆哮大骂。



“起于战船上,立于大海中,向前、向前、向前、向前进!”



……



孩子们被歌声感染,情不自禁开始跟着轻声吟唱。



渐渐,声音越来越高亢。



朱标等人被惊动。



朱标看了眼孩子们,尤其是深深看了眼,情绪激昂的朱雄英。



微微皱眉。



低语:“老四,你这是要做什么?以理想之名,要在四海之上,大开杀戒?”



朱标紧盯着朱棣。



比他都高大的身材。



一身压抑的黑色分体式新军军服。



肩头金肩章熠熠生辉。



此番老四回来,从着装,再到气质、气势,都给他一种陌生感。



而此刻,陌生感无疑更加强烈了。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朱棣。



蓝玉倒是很平静。



朱老四打着理想之名的幌子,欲要征讨四海,他早知道了。



这件事,回朝后,就被他隐瞒下来了。



实在是横扫四海。



这个四海,太容易被人抓把柄,针对朱老四了。



他并不想看着,朱老四被一撮无知小人,逼得远离大明,疏远太子。



很显然,他对朱老四的提醒,朱老四也听进去了。



所以,才有了这首粗浅的大白话军中之歌。



还别说。



身为将领,他太清楚,这首歌的作用了。



将士们天天唱,就会有目标,就会产生凝聚力,提升战斗力!



朱棣并未立刻回答。



看着岸上列阵而立的将士们,好一会儿,才回转视线,环视众人,最后落在朱标身上。



笑着点点头,“也不算大开杀戒,只要接受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接受中原文明,我们不会滥杀无辜。”



他并不觉有什么错。



他所做的事情,四海之上的普通百姓都能从中获益。



他何错之有?



后世人或许不认同他的行为。



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本来就是弱肉强食。



始皇帝、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



这是中原的。



中原之外。



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



这个时代,大家都是如此。



何况。



他也并未想过效仿海盗文化,衍生的殖民文化。



最多,就是铲除小国精英层。



精英层是文化和社会风俗产生的最大源泉。



铲除精英层。



然后在四海百姓群体中,推行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四海之民,在这套理想下,可以生活的更好。



虽然他是个十分现实的人,理想很大程度,是他师出有名的借口。



但他会真正把这套理想付诸实践。



让无数人受益。



若说有私心,就是在这套理想中,掺杂了中原文化罢了。



在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建设过程中。



中原话。



中原字。



中原习俗。



炎黄子孙认同感。



都要通过乡土村社建立起的一个个学堂,传遍四海。



在四海之上,再次书同文、车同轨……



把始皇帝做过的事情,重新做一遍。



这是他发起战争的唯一私心。



纵观历史上,挑起战争的野心家。



他应该是私心最小的吧?



“大哥若是这都难以接受,那还是别北征灭元了。”



朱棣半开玩笑结束谈话。



皇子们若有所思。



朱标深深看了眼朱棣,默默看向岸上。



朱棣也不说话,视线投向岸上列阵而立的将士们身上。



他不会让将士们,为了他的理想冲杀在前面,他会一直站在前面。



他的将士,也不是一群野兽。



只是通过刀枪,推倒一个个旧有的、腐朽的王朝。



建立一个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更进步的时代罢了。



他存有私欲,或许不够伟大。



但他的将士们,都是伟大的!



中原百姓应该感谢他们。



未来,受益的四海之民应该感谢他们。



没有人可以质疑他们!



大哥也不行!



……



或许。



他今天对大哥说的这番话,有些尖锐刺耳。



但他是磨刀石嘛!



……



在众人安静关注中。



骑兵开始下战船。



骑兵之后,就是炮兵。



秦淮河的码头,没有鸡笼屿先进,没有龙门架。



将士们几人一组,抬着火炮陆续下船。



在码头,将火炮安装在炮车上,用战马牵引,驶向阵列。



此时,昂扬的歌声渐渐平息。



百姓渐渐从震撼中回神。



“一门、两门……”



“这是火炮吗?黄橙橙,用什么做的?”



“看样子,像是用铜铸的!”



“嘶,三十六门!全都是用铜做的,这得多少铜钱?”



……



百姓发出阵阵惊呼。



蓝玉站在朱棣后面一些,隐约能听到岸边惊呼。



余光看向朱棣。



百姓以为朱老四很有钱。



可他们这些去过鸡笼屿的人才知道。



朱老四的日子过的并不富裕。



比鸡笼屿的百姓,也好不了太多。



朱老四一大家子日常生活,比起金陵的权贵豪绅,简直差的太远了。



当初,朱老四招待大家时。



黄子澄、齐泰等人就抱怨过。



直到这两人私下打听得知,朱老四一大家子,平日里规格更低时。



这些抱怨的人才闭上牢骚的臭嘴。



他和沐英也悄悄问过雄英。



雄英也证实了这一点。



“王爷,炮兵营的编制,好像增加了?”



众人循声转头……



朱棣看着蓝玉,笑道:“确实增加了,为了北征,加上后来财政宽裕了点,陆军第一镇的炮兵营,由十八门火炮,扩编到三十六门,不过第一混成协就没办法扩编了,还保留十八门火炮,这次回来,第一混成协的炮营、骑兵营我都带回来了。”



进忠为了这次北征。



真的是用尽了一切办法。



要知道,增加十八门火炮,所需的铜料。



对于他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创业团队来说,真的十分吃力。



蓝玉点点头。



朱标似乎忘记了刚才,兄弟二人短暂的摩擦,含笑问:“老四,你给我们说说,陆军第一镇是如何做到,没有高级将领指挥,中低级将领,就能统帅一万三千多人,完成整军列阵?”



目视所及。



整个集结过程中,没有一丝混乱,井然有序。



这太令人震惊了。



朱棣看向蓝玉。



他肯定,蓝玉肯定已经看明白了。



蓝玉脸皮有些发烫,他很清楚,并不是朱老四对朝廷藏私,给朝廷的训练细纲有所隐瞒。



抢先道:“太子,是朝廷的一些弊病,导致太子卫率、京营新军,虽然拿着一样的训练细纲,却达不到新军的素质……”



其实很简单。



朝廷的军队,相较于朱老四的新军,就是一支实打实的旧军!



不光训练方式、兵器的陈旧。



还有思想的陈旧。



让他和沐英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的尊贵卑贱之分!



将领们不愿放权的行为!



……



按照朱老四的训练细纲。



在训练中,要逐步把基本的兵法操典,灌输给底层将士们。



可这些,对于太子卫率、京营新军来说,很难!



尊贵卑贱之分,以及权力欲,让高级将领,根本不屑,不想、不愿把一些基本操典教给中低级将领。



担心被取代。



同时,也认为,中低级将领,如果自己不能琢磨学习,就不配掌握这些东西。



……



朱标脸渐渐变黑。



他本来,看着太子卫率、京营新军训练的很不错。



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弊病!



真是不对比,永远无法清晰意识到。



还是父皇看的更透彻。



早早就做出决定,要在洪武大道搞一场新军检阅,还要对抗演练。



是应该好好对比一下!



朱标拍了拍朱棣肩膀,郑重道:“老四,后天洪武大道检阅,父皇就是为了对比朝廷新军和你陆军第一镇的差距,你不要为了给朝廷留面子,就低调,告诉第一镇将士们,把他们最优秀的一面毫无保留展现出来!”



朱棣笑着点头。



在这件事上,他本来就不会让将士们藏私。



军人,就该敢于表现自己的优秀。



军队不是人情往来的群体。



让将士们藏私,也是对将士们流血流泪训练,最大的亵渎!



朱标开怀笑了,“咱们也下船吧,海军就停靠在秦淮河,陆军将士的大营,紧挨着京营,就是当初你们去辽东,住过的那座大营,谭渊他们都知道,大哥知道,你此刻,心早不在这里了,快回去看看妙云小妹和高煦,晚上,父皇在皇宫设宴,给将士们接风洗尘……”



……



众人下了码头。



朱棣冲谭渊点点头。



谭渊立正领命后,带着张武、周浪等人,翻身上马,策马来到阵列前。



谭渊猛地拔剑大吼:“将士们,父老乡亲如此热情,我们要如何回报!”



“北征灭元!不胜不归!”



“北征灭元,不胜不归!”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



陆军第一镇将士们,齐声高呼中,一个个队列,跟随着协统、标统启动。



整齐的步点、明晃晃的铳剑……



一队队骑兵……



一架架战马牵引的炮车,在无数双眼睛注视下,开往京营方向。



“起于战船上、立于大海中,向前、向前、向前、向前进……”



……



第三百八十三章:别怕,朱四郎新军实战经验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