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2章:满朝文武八百个心眼,朱标和徐达为提拔叶大人而演戏!   大明第一贪官[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满朝文武八百个心眼,朱标和徐达为提拔叶大人而演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奉天殿那金龙盘绕的穹顶之下,



朱标依旧一身四爪明黄小龙袍,依旧坐在龙椅稍微偏右的位置。



他依旧从细节上告诉所有人,他的亲爹虽然给了他无上的权利,但他依旧不是那条真正的五爪金龙。



也就是这个细节,让站在下方的文武百官,都对他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殿下十分认可。



他之所以可以成为文武百官心中,史上权利最大的太子,除了亲爹的放权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他自己仁德不失刚硬,年少不失老成!



在办濠州城这件案子之时,他下令砍淮西勋贵亲戚的时候,那是眼睛都不带眨的。



但他也止步于此,也算是给了他们机会。



为了让叶青成为他们朱家的人,他又在砍了淮西勋贵们的老家亲戚之后,在朝堂上大肆夸赞叶青‘不惧权贵’。



如此一来,既敲打的有功之臣,又让叶青的头上只有他爹和他这一片天。



也就是这件濠州大案,让满朝文武都从心底里认可了朱标的能力。



朱标看着站在大殿中央的徐达,便立马想到了昨天收到的,他爹写给他的信。



“徐叔这是要奏报那件事了吧!”



想到这里,朱标便又扫视了一眼,站在队列之中的文武百官。



他知道,这些表面严肃而恭敬的面容之内,是一肚子弯弯绕,更有着八百个心眼。



尤其是淮西勋贵,以及跟着淮西勋贵混的人!



看着这些人的同时,他还在脑子里提前预测了一下,接下来会发生的情况。



与此同时,还思考了一下他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准奏!”



朱标话音一落,殿内所有人的目光,就都集中在了魏国公徐达的身上。



徐达朗声禀报道:“殿下,按照常理来说,雁门关告急,应该是延边诸卫调集精兵,先行支援。”



“与此同时,臣再率领精兵驰援坐镇,进而转守为攻。”



“但臣以为,这不是最好的战策!”



“我们应该调集延边诸卫精兵,在北平集合,臣率领大军与他们汇合之后,直出开平卫,再从关外折返雁门关,直接出现在北元大军的后方。”



“届时,我们便与雁门关守军,对北元大军形成夹击合围之势。”



“一口吃下他王保保的三十万大军,短暂修整之后,再挥师北上,直击北元暂行都城,哈拉和林!”



“如果顺利的话,此战必定可以一战定邦!”



徐达话音一落之后,文武百官就小声的议论了起来。



有人说这计策很好,也有说这计策加大了雁门关被攻破的风险。



但因为主帅是徐达,他们还是先后行礼道:“臣附议!”



朱标的眼里,不论是淮西勋贵,还是浙东一派,在这一刻都非常的默契,全都是‘臣附议’三个字。



朱标知道他们之所以会如此的默契,是因为徐达虽然是淮西人,但从来不把自己放在淮西勋贵之列。



这么一个不属于淮西也不属于浙东的,眼里只有他皇帝老哥这一片天的,帅印长期持有者,怎能不是拉拢的对象?



不说徐达的计谋有多好,只要不是太差,他们就都会全部附议。



而这些附议的声音,又要属淮西勋贵们最大!



朱标坐在将一切都尽收眼底的高度,自然能看穿他们的内心所想。



他们之所以附议得最积极,除了是徐达的老乡以外,更因为雁门县的知县是叶青。



虽然他们巴不得叶青早点获罪去死,但也绝对不想雁门县这一块现成的肥肉,落入北元人的手里。



不论是于公于私,他们都不想这块他们想得到的肥肉,变成王保保口中的肥肉。



但这条计策也确实是加大了雁门守军的防守压力!



只要防守压力一大,作为战时军需官的知县大人,必定是多多少少都会出一些错。



而徐达又是出了名的治军严谨,只要叶青出点错,就算不被徐达处死,也得拔他一层皮!



朱标想到这里,也不禁用余光看向大门外,看向雁门县的方向。



他知道,这明显加大雁门关防守难度的计策,并不是徐达想出来的,而是那所谓的战时军需官,雁门县知县叶青想出来的。



“叶青,”



“你能想出这样的计策,想必你该是有这把握的吧!”



“一定有把握,最起码我爹认为你有把握!”



想到这里,朱标又立马看向了徐达。



他只觉得奇怪,徐达怎么会不提叶青的名字呢?



徐达这一席话,无疑就是告诉满朝文武,这条只要打好了就可以一战定邦的战策,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朱标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徐达可不是一个贪图别人战功的人,可他此刻的言行又足以证明,他就是要将这一战功据为己有。



可即便如此,朱标也不相信徐达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只觉得徐达这时候不提叶青的名字,更不提传国玉玺四个字,一定有他的道理。



也就在朱标如此思索之时,



徐达便突然提高音量,用近乎传遍整个大殿的声音道:“大家都附议,那就是说大家都认为此计可行是吗?”



中书右相胡惟庸忙拱手道:“魏国公之策,必定是一战定邦的战策。”



翰林院大学士孔克表更是恭敬行礼:“魏国公之策,甚妙。”



紧接着,其他人也先后夸赞了起来,唯有中山侯汤和以及吏部尚书吕本,始终不夸也不赞。



汤和之所以不说好歹,是因为他现在本就什么好歹都不想说,再一个就是他太了解徐达了。



他知道徐达的为人,如果没有后手的话,他绝对不会上奏之后,再问文武百官这条计策是否可行?



很明显,他要的就是这里的所有人,都把这条计策很好之类的话,给大声的说出来。



按照常理来说,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任何事情都只需要得到朱元璋和朱标的首肯就行,饶是宰相他也不会放在眼里。



而他却在这里多此一问,足以证明他还有后手!



而另一位不说好歹的吕尚书,虽然不如汤和了解徐达,但也知道就徐达现在的地位,也不该多此一问。



而他现在故意多此一问,就足以证明,这绝对不是真的‘多此一问’!



事情没搞清楚之前,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也就此刻,朱标在听到这样的问答之后,却是一下子就想到了徐达的后手。



想到这里,朱标也做好了配合徐达的准备。



朱标的眼里,徐达在得到大家的肯定之后,便立马再次站了出来,面对朱标行礼一拜:



“启奏殿下,其实这计策并不是臣想出来的。”



“这条计策,是雁门知县叶青想出来的,他让一个和臣有些交情的故人,帮忙写了一封信给臣。”



“这封信,臣这就呈给殿下。”



第172章:满朝文武八百个心眼,朱标和徐达为提拔叶大人而演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